□劉紅梅/文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首要目標,小學美術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確定教學目標,進而針對性地進行美術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教學達到現代美術教育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凸顯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價值。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傳統的教育方式已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無法實現教學目標。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要做好文化的傳承和融合,應適當地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同時,讓其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社會責任感。基于此,本文對如何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進行了探索。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應科學、合理地融入傳統文化思想,以激發學生對藝術的創造興趣,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1]。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課《登山游戲》的美術圖像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到附近山坡公園采風,在實踐的過程中,將相關的傳統文化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如公園中的山景、山上建筑物的建設時期以及由來等。實地的教學配合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更多地接觸傳統文化,能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思想和藝術作品相結合起來的重要性,進而可以更好地將傳統文化的思想融入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
除傳統的文化觀念與要素外,傳統的文化技藝亦可以運用于藝術的教學之中。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六課《讓剪影動起來——皮影戲》的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地應用傳統的皮影藝術,讓學生把與皮影藝術有關的元素融入自己的美術作品中,從而深入地體會其文化精華。此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對角色形體進行描述,并表現出來[2]。可讓學生將畫好的角色剪裁下來,把角色的頸部、手臂、腿部和其他重要的部分拼接起來,將皮影元素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可以創造出可以移動的角色。學生能在創造過程中充分展現出傳統文化藝術之美,還可讓學生利用皮影人物頭像來進行多種美術作品的創作,在紙張上畫出不同形態的皮影藝術人物造型,讓皮影藝術元素得到有效的應用,幫助學生對皮影藝術中的人物角色特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許多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策略,其中的共同點就是教師應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指導學生掌握美術工藝,運用美術作品來提高美學品味。具體內容如下: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的教學表現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行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文化素養,從而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進而達到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的目的。初期,教師應主動地多去了解藝術教學相關的知識,而后根據知識的特點來制定教學計劃,使學生能夠對傳統文化產生自己的見解[3]。在確定了教學主題后,教師應積極地對美術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以視頻、圖片、影音等形式,向學生介紹與繪畫相關的傳統文化,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個大致的認識。總而言之,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應與課程改革的要求相適應,教師應主動做好知識的傳遞工作,運用情境創設和其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還應運用實景教學方法,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美術教學相結合,使課堂更具直觀的表現力,使表現內容更具可視性,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從目前小學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美術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在教學中,缺乏對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的有效整合。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教師應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使其與美術教育相融合,更好地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引領作用,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應用價值,提高小學美術的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可通過舉辦活動,引進傳統文化,提高藝術教育的趣味性,讓學生欣賞到民間美術,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會與傳統的工藝、美術有一定的接觸,教師可此為出發點,從日常生活中搜集一些與授課內容相關的物件,并將其帶入課堂,并使用多媒體對其進行展示,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傳統工藝美術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對傳統工藝作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讓學生們在與傳統工藝的接觸中,更好地感受到傳統文化。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發展特征及教學目標等,組織有趣的藝術教學活動,充實學生的學習內容,提高傳統工藝的應用價值,將它轉化為有意義的教學資源,從而更有效地進行美術教學。
在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小學美術老師應向學生講解與美術相關的技巧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傳統文化和美術教育進行充分結合,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以及拓展知識面,帶領學生從多個視角去探索藝術創造的奧妙,將教學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升同學對藝術的興趣,并在教學中,反映傳統文化的作用。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和文化,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對現有的區域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在教學中體現出自己的地域特點。在實踐教學中,老師要對小學美術教材有更多的思考,讓學生對周圍的傳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同時,基于對學生性格特點的把握,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對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大有裨益。但教育工作者要注意的是,在對美術資源進行開發時,不能離開美術教學的中心來體現濃郁的本土文化,要在現有的教學體系上進行積極的創新[4]。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對當地資源進行適當的利用,不僅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夠加強學生對當地文化的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目前,美術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過分強調理論性而忽視實踐性培養的問題,嚴重影響藝術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開展多種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地去理解內容,去認識教學的本質,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求知欲望強烈,精力旺盛,相比于枯燥的課堂教學,其更愿意參與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也就是說,開展多種實踐活動不僅有其重要性,還有其可行性。在將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知識相結合的過程中,不僅要積極地進行理論上的闡述,還要對美術實踐活動進行合理設計,讓學生有一個自主性的學習空間,讓他們在實踐與生活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在給學生講解基礎知識的時候,教師應對一些基本的技能進行簡要的介紹,而后鼓勵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自己去摸索,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實踐的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在藝術教育中,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給其充分的思考空間,從而保障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從美術學習到美術作品設計,再到美術作品的創作實踐,鼓勵學生用美術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進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有益影響。所以,在藝術教學過程中,美術老師要注意將理論和實際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的藝術動手能力為目的,使學生能夠在創作過程中感受到創造的樂趣,從而使“學以致用”這一教育思想得到貫徹。比如,在春節來臨之際,美術老師就可以以“年畫”為題目,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查找年畫的作用和與之有關的民俗,認識年畫制作過程中常見的顏色材料等,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獨立制作的方法,制作出有趣的年畫。借此,讓同學們透過年畫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后的文化內涵。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同時也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創造的樂趣,實現了“學以致用”的目標[5]。
小學美術課程中雖然有很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課程,但這些課程的課外活動內容卻很少,難以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發展需求。要想為學生創造更深層次的學習環境,就必須對他們進行積極的文化導向,而不僅僅是藝術教學。將教學實踐與課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傳統文化的融入作為一個切入點,對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進行有效的處理,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們要充分地利用好各種教學資源,積極地組織與之相關的比賽,讓學生們對于藝術有關的文化知識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在日常的生活里,老師要把傳統文化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比如在過年的時候貼上對聯、年畫,帶著他們到校外進行繪畫。通過有效地擴展傳統文化,逐步擴大教學內容所涵蓋的領域。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環境,積極拓展文化知識,通過對傳統文化知識的適當補充,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在將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相結合的過程中,要利用對媒體技術的優勢,將更多的優秀作品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藝術作品和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確保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6]。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實地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歷史文化遺跡,以此提高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傳統文化融合的角度出發,教師應對傳統文化的特征與性質有初步的認識,而后對學生展開正確的引導,體現出藝術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價值,將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持續提高。■

引用
[1] 方國海.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實踐探析[C].//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第六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二),2023:315-319.
[2] 岳曉春.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J].科幻畫報,2022(12):179-180.
[3] 藺高展.探索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C].//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2未來教育發展與創新教育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七),2022:1697-1702.
[4] 羅達芳.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途徑探討[J].讀寫算,2022(14):37-39.
[5] 郝英杰,耿超.小學美術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5):128-129.
[6] 李藝暉.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探究[J].讀寫算,2022(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