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文
面對工作中科研生產的各種考題,如何實現最優“解”?第十六屆全國技術能手、陜西省勞動模范、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最美兵器人”、西安昆侖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機加一工廠機加六班加工中心操作工李志強,有自己的“解”題竅門。他20年來扎根一線,深耕細作練技能、守正創新蘊匠心,真情演繹了新時代“工匠精神”。

在公司某科研產品試制過程中,零件加工硬度高、切削深度大,尤其是關鍵工序薄壁結構易變形,普通刀具難以適應,導致加工質效不高。李志強忽然想起之前參加兵器裝備集團職業技能競賽時遇到的宏程序試題,一頭扎進圖書館、互聯網,并購買《數控宏程序編制方法技巧與實例》等專業書籍,開始了進一步的鉆研,不斷學以致用,新的加工方法也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李志強首次實踐使用宏程序時,因工件體積大、孔深、壁薄且光潔度要求高,面臨極大的挑戰;編制、模擬,失敗了找原因,推翻重來;修改、編制、模擬、走通后再實操……最終創新出分層加工方法,縮短了加工時間,刀具損耗得到了有效控制,工效提高2倍以上,并在全公司數控加工中推廣和使用,經過不斷優化,逐一解決了其他產品件號遇到的“瓶頸”問題。
箱體組合是公司的關重件,加工尺寸必須一次合格,否則就是廢品,李志強創新地提出了“五步加工法”:第一步將箱體、箱蓋改為分開加工,避免因加工刀具易顫動影響精度、切屑無法排出導致鏜刀夾屑的弊端;第二步將工藝基準改為基面,重新設置工件零點,方便計算數值;第三步將一次裝夾改為三次裝夾,避免工件位置發生偏移,保證了精準度;第四步將鏜刀片、高削刀片都改為加工鋁材料的刀片,極大提高了表面粗糙度;第五步將一次找正改為三次找正、五處精修基準面,有效保證了工件質量。經過“五步加工法”的工藝改進,該部件加工合格率高達100%,且生產效率提升了近兩倍,榮獲2022年西安昆侖首屆職工科技節先進操作法一等獎。
依托帶頭人(勞模)創新工作室,李志強主持完成了多項工藝優化和技術創新,解決多個困擾生產進度和質量的技術難題,先后完成創新成果20多項,自制夾具、輔具等30多種,參與數控程序優化100多項。2010年以來,他7次承擔公司級導師帶徒任務,多次被評為“優秀導師”,培養出多名“優秀徒弟”,其中已有2人晉升為高級技師,11人晉升為技師,成長為數控加工中流砥柱。他注重實操演練,先后帶領選手參加陜西省青年職業大賽、陜西省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技能大賽,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擔任兵器裝備集團第九屆職業技能競賽數控車工的執裁工作,為公司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