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劉文勇 楊璐 劉玉潔/文
2021年12月,華強科技在上海交易所科創版成功掛牌上市,成為宜昌市首家科創版上市企業,湖北省首家科創版上市的軍工企業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來,華強科技堅持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定方向,以優化布局與結構調整促升級,以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激活力,取得了顯著成效,獲評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改革三年行動考核A 級。
創新混改上市路徑。充分利用科創板注冊制大力推行為國企改革創造的新機會,將“引入戰略投資者+核心員工持股+上市(中小企業板)”的改革路徑優化調整為“股權激勵+上市(科創板,同時戰略配售)”。抓住窗口期成功實現科創板上市,首發融資30.25億元,成為兵器裝備集團首家、軍工央企第二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混改及成功上市入選兵器裝備集團改革三年行動典型案例,并向國家發改委上報混改典型案例宣傳片,這一模式已成為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模式。
同步推進配套改革。完成湖北華強化工廠的清產核資、工商注銷和股權資產劃轉,將企業層級由三級壓減至兩級。完成家屬區823戶供水供電、923戶物業的分離改造及移交,協調政府收儲老廠區的閑置土地房屋,盤活資產2220萬元。妥善處理與農業銀行的歷史債務,豁免債務近300萬元,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為改制上市掃清了障礙。
持續完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公司及3家子公司均實現黨建進章程,修訂完善“四單一表”,明確各決策主體權責清單,三年來公司黨委決策和前置研究重大經營管理事項共計586項。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數的運行機制,全面落實董事會職權,推進各治理主體地位作用法定化、權責邊界清單化、決策流程規范化、流程規則信息化,三年來累計召開董事會31次,決策事項245項。著力建立規范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現代管理體系,搭建了“3+1”制度管理模式,優化400余項制度,管理提升成果2021、2022年分別入選兵器裝備集團標桿企業、標桿項目。
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牢記“國之大者”,聚焦強軍首責,個體防護裝備加快向通用化、系列化、信息化升級,集體防護裝備加快向模塊化、集成化、信息化發展,關鍵項目競標成功,重點項目完成列裝定型審查,實現由單裝向系統抓總的轉變。展現“國之所需、企之所能”的央企擔當,新冠疫情暴發后,72小時成功轉產醫用防護服,15天實現防護口罩生產下線,攻克新冠疫苗專用膠塞技術工藝難題,累計提供口罩2億只、防護服76萬套、新冠膠塞21億只。公司榮獲“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湖北省支柱產業隱形冠軍”稱號,1人獲評“全國抗疫先進個人”。
科技型企業建設加快推進。三年間,研發投入強度由2.67%增長至10.78%,研發人員占比由16%提高至19%,研究生占研發人員比例由21%提高至31%。推進創新體系重塑,決策成立軍品所、民品所和北京研發中心,攻克了吸附功能面料制備技術、單兵生命安全評估與預警技術、醫用瓶塞智能制造技術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先后被評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在國家發改委評價中排名上升558位,是兵器裝備集團11家參評企業上升幅度最大的企業。
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對標國際一流企業,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建成國內首個智能化丁基膠塞生產車間,產能由30億只提高至80億只。項目建成后,生產效率提高51%、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制周期縮短55%、產品不良率降低52%、能源利用率提高17%。建設項目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標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被授予“中德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和“湖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單位”。
精準實施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構建中長期激勵機制,制定實施《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實施方案》,實現發展共享、風險共擔,是兵器裝備集團第一家完成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的單位。首批核心激勵對象出資近億元組成華軍、民強兩個合伙企業入股華強科技,持股員工占比達到12.41%,占股6.17%,真正將核心員工利益與公司長期發展利益緊密結合起來。
全級次推進經理層任期制契約化。作為兵器裝備集團經理層成員契約化管理試點企業,公司積極推進本部及2家子公司經理層成員契約化管理改革,全級次企業推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經理層成員人數占比為100%。修訂完善《經理層成員績效管理辦法》《經理層薪酬分配管理辦法》等制度,進一步優化經理層年度考核評價體系,充分激發經理層干事創業的決心和激情。
全面推進三項制度改革。近三年通過公開競聘提拔6名中層干部,退出8名,80、90后中層管理人員占中干總數的72%。通過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新員工153人,公開招聘比例為100%,員工市場化退出率提高1.26個百分點。員工人均工資年均增長7.2%,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5.2%。
2023年5月25日,華強科技主辦的2023年藥包材技術交流會在湖北宜昌順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