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玉憑
在新發展格局下國有企業依托統一大市場參與了全球同行業競爭,實施了產業升級。從近年來的實踐經驗看,此類企業一方面根據市場競爭內容從規模化競爭向定價權競爭的轉移,普遍加強了知識產權創新,旨在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結合兩個“現代化”改革方向加強了數字化、產業化之間的融合,推動了數字產業化和產業化數字發展。在這種前提下,此類企業有必要在數字經濟時代進一步增強對經營管理的研討。
自2021 年底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至今,國有企業便在“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按照其中提出的總體要求,實施了數字化轉型。當前,正值中國式現代化改革時期,我國進一步提出了“并聯式”發展模式,國有企業需要緊扣數字經濟時代的數據化管理特點,選擇適配性較高的先進數字技術為其經營管理賦能,一方面有效應對國際—國內市場雙循環條件下爭奪行業質量體系管理標準制定權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滿足城市—鄉村經濟雙流通條件下廣大民眾對高質量產品(包括物質產品與虛擬產品)的需求。
國有企業被稱為“國之重器”,數字經濟時代既出現了有利于其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也對其提出了新挑戰。從機遇方面看,此類企業可以在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指引下,從根本上將原來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到內涵式、集約型、高質量經濟增長模式,并依據數據分析報告合理選擇經營管理方法,實現提質增效目標,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助力。從挑戰方面看,國有企業在生產能力方面的優勢并不能彌補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在當前階段需要搭上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有效解決該方面一直存在的難題。
目前,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領先全球、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已初步建成、產業數字化轉型正在穩步推進,加上新業態新模式的競相發展,將各行業帶入了數字經濟時代。從當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現狀看,在數字經濟時代出現了新需求,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更新經濟管理理念、調整經營管理目標、實施組織變革、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優化財務共享中心、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培育綜合素質全面的人才等。下面僅從筆者近年來的自主學習、同行交流及經營管理經驗出發,分別對創新經營管理模式需求、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需求、培育經營管理人才需求做出具體分析。
在數字經濟時代,國有企業原來應用的經營管理模式適用性有所弱化,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具體而言,國有企業在統一大市場條件下經過參與全球同行業競爭,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與不足,具體表現為深度的理論層面缺乏經營管理理論創新,廣度的技術層面對先進數字技術的推廣應用范圍較小,精度的指標層面尚未建立經營管理要素與經營管理指標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在此前提下,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主要采用“拿來主義”的辦法,引進了一些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經營管理理論,應用時由于對其理論的適用性研討不足,容易發生“水土不服”的現象,由此也導致了經營管理結果與預期目標差距較大的問題。因而,在當前階段需要按《“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提供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等,創建適配性較高的經營管理模式。
數字經濟時代國有企業的產業轉型在實質上是要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轉型,經過近三年的轉型實踐發現,此類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已經通過打造一體化數字平臺,實現了對產品設計→物料采購→生產制造→訂單營銷→市場銷售→售后服務諸環節的數字化管理,而且形成了確定的“大平臺+小系統”經營管理框架,無論在數字化辦公、智能生產線建設,還是線上營銷方面,均邁出了較大步伐。但是,由于部分國有企業沒有嚴格區分信息化管理與數據化管理,沒有完成信息化管理向數據化管理的技術轉型。在這種條件下,借助數字技術要素主導的資源配置方案提高經營管理效率目標較難實現(參看吳敬璉在《中國改革六十年》第一章中對資源配置問題的論述和《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第三章對要素配置理論的分析)。因而,此類企業十分需要在技術賦能路徑下加快向數字化管理的技術轉型,并探索需求導向下的產業鏈條優化方案。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后,國有企業通過一系列改革優化了治理結構,擴大了數字技術要素配置比例,建設了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經營管理信息系統。然而,在更新經營管理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從部分國有企業培育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看,一方面受到人力資源市場供給不足的影響,高質量、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的選用難度較大;另一方面新舊經營管理人才的年齡跨度較大,雖然通過常規培訓能夠將舊經營管理者的經驗資源與新經營管理者的技術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但是在實踐中由于數字技術創新速度快、推廣應用范圍大等,此類人才原有的知識結構、專項技術、職業素養與數據化管理所要求的綜合素質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因而,在當前階段,此類企業需要應用一些新的培育方法,滿足其經營管理需求。
建議國有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結合《“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第二項總體要求中的指導思想,深研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并在該理論基礎上嘗試創建適配性較高的新型經營管理模式。具體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指導思想,其中提出了“并聯式”發展方案,國有企業可以通過該方案的深入研討,提煉出其中通過觀念聯合方法構建思想體系的經驗,將數據化經營管理作為核心理念,將數據采集、存儲、傳輸、提取、分析、報表管理、報表應用等各個觀念關聯起來,構建一個基于數據的經營管理體系,有效化解深度層面缺乏理論的問題。然后,根據已經構建的全產業鏈(如圖1 所示)諸構成環節,選擇適配性較高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等,搭建數據化經營管理平臺,解決技術推廣應用范圍有限的問題。此外,應從國有企業實際業務出發編制經營管理要素清單,對照該清單一一檢查經營管理指標設置情況并加以完善,為數據化經營管理模式的標準化應用提供必要條件。

圖1 國有企業全產業鏈示意圖
國有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提質增效的目標十分明確,由于近年來通過對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引進,此類企業的生產質量獲得了大幅度提升。因而,在當前階段應繼續在技術賦能路徑下通過配置先進數字技術要素的方法,提升其經營管理效率。筆者建議如下:國有企業應根據經營管理內容配置相關技術。例如,績效考核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在數字經濟時代如果采用績效考核導向的經營管理,可以按“二層面一平臺+十三方面”確保戰略績效的執行,并實現績效重點突出。具體操作如下:第一步,國有企業在集團公司與子公司之間,明確戰略績效目標,然后,劃分出公司層面績效、個人績效兩個層面,并結合子公司運營績效分列十三個方面的績效管理重點,使集團公司戰略績效與子公司分類管理中的重點績效保持一致。第二步,搭建組織化績效管理平臺(選擇經營偏差分析技術),并在“大平臺+小系統”的基本框架下,一方面將平衡計分卡系統接入平臺,對上述兩個層面開展在線績效考核,另一方面接入Excel 表單系統完成閉環式的績效循環管理工作。國有企業集團公司與子公司績效管理“二層面一平臺+十三方面”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國有企業集團公司與子公司績效管理示意
建議國有企業在常規培訓基礎上,引入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專項培訓方法。一方面通過設置知識結構優化專題進行專項培訓,使經營管理人才從宏觀的數字經濟規劃與數字經濟時代特征、中觀的行業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微觀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需求等,理清經營管理思路,優化其知識結構。另一方面根據經營管理中的業務管理、經濟管理、績效考核管理等,針對選擇的大平臺、小系統等進行相關操作技術的拓展培訓,使掌握數據化經營管理所需的技能。另外,應在職業道德培育基礎上增強對相關術語、溝通技巧的培訓,讓經營管理人才在實踐中更為直接、高效地與其他部門及員工交流,提高經營管理的全面性與精準性。
總之,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引擎,在數字經濟時代此類企業應持續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結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當前階段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需求主要集中在經營管理模式創新、經營管理效率提升、經營管理人才培育三大方面。建議此類企業積極吸收前期改革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在思路決定出路的大原則下采用“具體需求,具體分析,針對性滿足”的基本方法,一方面通過深入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創建適配于數字經濟時代的經營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技術賦能路徑下持續擴大對先進數字技術要素的配置比例完善數據庫。尤其應突出人才的核心作用,借助專題培訓方法,培育出綜合素質全面的復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其全要素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