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益
【關鍵字】綠色發展;“兩山”理念;長白山礦泉水;礦泉水產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把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任務放在首位。吉林省既有“綠水青山”又有“冰天雪地”,長白山地區更是蘊含了品質極佳的礦泉資源。長白山礦泉水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被評選為“吉林十大地理標志”,是吉林省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品牌,發展潛力巨大。積極推進長白山區域礦泉水產業高質量發展,將礦泉水產業打造成生態強省建設過程中的支柱產業,探究礦泉水產業向縱深發展的路徑,激發創新動力,增添發展活力,對打通“兩山”轉化的重要通道和吉林省綠色發展全面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兩山”理念中綠色智慧的汲取和創新為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更加深厚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與生產力理論的延伸,符合新時代綠色發展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時多次提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現了二者內在和諧共生的必然性、一致性和可持續、可循環的發展趨勢。近年來,“兩山”理念從理論認識再到指導實踐不斷升華。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生態環境高度重視、十分關心,五年三次視察吉林均著重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強調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生態為本,為吉林省的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加強長白山區域天然礦泉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高品質的天然礦泉水,是新時代響應市場需求、促進人類健康的純天然綠色飲品,適合長期飲用,也逐漸成為飲用水市場的主導力量,是未來最廉價、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保健飲品。將大力發展礦泉水產業作為“兩山”轉化的重要舉措,全面提升長白山礦泉水生態品牌價值,實現水資源高效、永續利用,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將長白山天然礦泉水做大做強,為建設美麗中國“吉林樣板”做出積極的貢獻。
長白山區域質優量豐的礦泉資源,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源富集地之一。長白山區域已勘察水源允許開采量超過2000 萬噸/年,大多數水源以自涌冷泉形式溢出地表,礦泉資源來自地下深處沒有受到污染。礦泉多呈弱堿性,富含鈣、鎂等常量元素,以及硅、鍶、鋰、硒等29 種微量元素,并且偏硅酸含量高,研究表明具有多種保健功能。長白山礦泉水開發較早,分布廣泛,地域范圍包含16 個縣(市),其中白山市撫松、靖宇縣、延邊州安圖縣等已成為吉林省主要礦泉水產業發展基地。像這樣既有巨大儲量,又具備超高的品質的自涌泉,在全國全世界眾多水源地中是獨一無二的,是產業發展的資源保障。
新時代下,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山”理論為契機,厚植“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聚焦省委“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和市委“一山兩江”“一體兩翼”發展布局,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強做大民族品牌的重要指示精神,2021 年,省政府辦公廳發布的《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打造吉林區域品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將礦泉水列為我省“吉致吉品”區域品牌認證,切實做到把樹立“長白山天然礦泉水”這一地域品牌,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國內著名品牌。在綠色產業發展的熱潮中大力發展天然礦泉水產業,把健康飲品傳遞給人民群眾,把長白山區域的優質礦泉資源奉獻給全國、全世界。
長白山天然礦泉水具有極高的品質,但地方品牌價值與之不相匹配。礦泉水本身開發難度高,取得采礦證的整個過程耗時較長耗資較大,開發能力存在很大空間。而對于“長白山天然礦泉水”品牌的使用又處于雜亂無序狀態,存在小微企業與不良商家亂貼標識的現象,與長白山有關稱謂的產品眾多,混淆天然礦泉水、礦物質水、山泉水等各種概念,礦泉產品質量也得不到保證,從而造成消費者對長白山礦泉水品牌信任度下降。目前大多數長白山礦泉水企業的形成與發展都是依托外地知名企業的投資與生產,缺乏自主研發、具有知名度的本土品牌。此外,礦泉飲品種類眾多,但高端品類較少,一些企業品牌定位不夠清晰,也使部分長白山礦泉水資源的優勢未轉化為品牌優勢。
長白山天然礦泉水不僅是人體微量元素理想的補充劑,同時也是長白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市面上產品眾多,差異并不大,相似性卻很高,消費者對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的價值認知并不高,對長白山礦泉水文化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受營銷策略限制,沒有打造出市場差異性,宣傳資金投入不足,宣傳手法落后。相對于國外著名礦泉水包裝設計而言,長白山地區中小企業產品包裝設計簡陋,瓶體廉價,瓶身較軟,透明度不高,導致消費者體驗感較差,對長白山礦泉水缺乏清晰的認知和購買欲望。
除農夫山泉、泉陽泉、恒大冰泉等龍頭企業有強大、完善的市場推廣網絡,而中小企業一直面臨市場開拓難的問題,存在著礦泉水開發方式粗放、經營管理不夠專業的現象,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問題突出。此外,配套產業發展滯后,缺少專業人才,產業集群化勢頭不足,產業鏈結構單一薄弱,企業無法實現最大產能,諸多因素導致銷售市場競爭激烈。目前中小企業處于微利艱難發展狀態,長白山礦泉水相比起國內同行業發展已相對滯后。
長白山區域地域偏遠,交通條件差,礦泉水產品的對外運輸困難限制著企業生產,瓶裝水本身就是微利企業,有些大企業盡管產能還有上升空間,但產品運輸費用較高,超出500 公里的范圍會影響企業盈利。企業為了保持盈利只能選擇提價,而這樣更容易失去市場,而如果選擇降價更是會造成虧損,反而得不償失。可見,打通多條便利的礦泉專用外運通道十分必要,是將長白山優質礦泉資源向外輸出的基本保障。
保護先行是長白山區域礦泉水產業發展的第一準則,是“兩山”理念與綠色轉型的先行條件。持續加強長白山礦泉水資源勘察開發與保護,保障長白山礦泉水資源的永續利用,對礦泉水的可采資源量,要統一進行核實、規劃和控制,防止開發不當而污染水源。加強水源地保護水質安全監控預警系統的資金支持,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治理之間的關系問題,有效保護長白山礦泉水資源的儲量與品質,促進環境與資源協調發展,確保礦泉水產業可持續發展。
充分發揮長白山礦泉水資源特點與優勢,突出礦泉水資源產地的生態特征,深化與農夫山泉、泉陽泉、娃哈哈等戰略合作,借鑒國際有關礦泉水資源開發與品牌保護的先進經驗,建設強勢礦泉水企業或生產集團。同時,順應年輕群體消費習慣,打造運動飲料、氣泡水等時尚概念和高端理念,加強適合嬰兒的低鈉礦泉水和對老年人有保健作用的鋰型礦泉飲品的研發、宣傳。綜合利用長白山獨特的藍莓、軟棗獼等天然食藥資源,加強特色健康飲品的研發和成果轉化,將優質資源與“生態+大健康”理念有機結合,打造馳名國內外的健康礦泉飲品品牌。鼓勵企業與旅游項目融合發展,讓游客不僅能參觀水還能享用水、使用水,從多重途徑體會到長白山礦泉水的原生態和保健作用。
建立長白山礦泉水專用、專業的溝通平臺,以更便捷、直觀的方式帶領全民深入了解長白山天然礦泉水。大力宣傳長白山礦泉水“原生態、純天然、儲量大、品位高、自涌冷泉”的特色,圍繞對長白山礦泉水水源地重要性的宣傳,營造長白山天然礦泉水健康和生態礦泉珍稀性、獨特性、健康性飲品的消費理念,通過品牌文化向消費者傳遞心理暗示。此外,長白山礦泉水不僅僅是產品,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入挖掘長白山礦泉文化內涵,通過網絡、報刊等多種媒體渠道傳遞水健康科普知識,通過引人入勝的神話傳說,尤其是抗聯戰士在戰術上利用礦泉掩護部隊作戰、利用礦泉療傷等抗聯故事,打造白山紅色文化與綠色發展充分結合的“紅+綠”產業模式。
鼓勵企業集約發展,從各自為戰到資源整合,支持現有龍頭企業收購停產、半停產中小微企業,改變產業小、散現狀,為中小企業發展提升注入生機。完善礦泉水產業的人才保障,健全礦泉水產業管理及營銷體系,借鑒國內成熟礦泉企業的發展經驗,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與企業產能,不斷強化企業自身優勢。清退“占泉不采”企業,杜絕礦泉資源的浪費,同時大力招商引資,積極吸引國內外大型飲品生產企業在長白山地區建廠,將強勢企業與優質資源聯合,加速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推動白山市礦泉水產業高質量發展。
完善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物流企業,提升礦泉產品運力。同時,引導龍頭企業多點布局,利用多元通道,加快戰略裝車點的建設,能為礦泉水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礦泉水外運通道是長白山地區礦泉水生產企業的后方通路,是保證貨暢其流的基礎設施,更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外運通道的增能還能夠促進康養旅游發展,進一步完善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
吉林省以“兩山”理念轉化為契機,將綠水青山持續不斷地轉化為人民群眾的金山、銀山,從“靠水吃水”到“養水富水”,積極向綠色發展理念靠攏,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之路,用生態底色描繪綠色發展,不斷探索科學保護管理礦泉資源的方法和途徑,讓國內外人士都能夠暢飲健康的長白山甘泉,為奮力譜寫長白山區域礦泉水資源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為吉林建設生態強省、實現全面振興注入強大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