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華
一位75 歲的蔡老先生于2022 年經CT 檢查發現肺部磨玻璃結節,醫師建議立即手術治療。但是他的家人都在國外,老人孤身在上海,害怕手術后無人照料。他輾轉多家醫院,醫師均建議手術治療,這使他常常失眠。
今年春天,他來到同濟醫院心胸外科對王永武主任醫師說:“我與在國外的妻子聯系了,她同意我做手術。”王主任卻答道:“我建議你暫不手術為好。”因為王主任看了攝片,認為右下肺結節雖然已經大于10mm,邊緣呈分葉、毛刺狀,且CT 增強后結節已見血管生長,提示結節已經癌變可能。若要做手術也未尚不可,但是王主任卻建議患者先服藥治療一段時間再作決定是否手術。接著中醫科楊慧萍副主任醫師詳細詢問蔡老先生病史,并結合脈象、舌苔等開出了中藥方劑,為老人量身定制了下階段治療性隨訪計劃。
2023 年5 月17 日下午,蔡老先生又來到上海同濟醫院中西醫結合心血管肺腫瘤多學科門診,王永武教授已與多學科專家討論,結合蔡老先生接受藥物治療前后二個時期CT 影像對比分析,復查結果顯示:肺部結節明顯縮小。蔡老先生說:“當初王教授先讓我服藥后再決定是否手術,我心里輕松了許多,現在我終于可以睡好覺了。而楊慧萍副主任醫師為我進行中醫治療,這更使我放下心了。”
不只是蔡先生有這些體會。還有一位來到中西醫結合心血管肺腫瘤多學科門診的中年男性病人,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嚴重心律紊亂,曾來心胸外科王永武主任醫師的門診,經藥物治療控制了心律紊亂。但由于患者工作繁忙,經常出差,使他時常胸悶、氣喘、大汗淋漓,為此他痛苦不堪。這些年來盡管他輾轉全國各地的知名醫院就診,病情沒有改善。他慕名來到同濟醫院,針對他的病情,王永武教授主持多學科會診,心血管外科蔡建志專家認為,雖然手術有猝死風險,但是根據以往經驗不少患者在圍手術期往往擔心麻醉風險而失去了最佳的手術機會。心血管內科顧劍云專家建議調整用藥,同時推薦肥厚性心肌病新型小分子靶向藥物,并且告知患者,該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建議家屬做相關檢查。中醫科楊慧萍副主任通過傳統方法,為其辨證論治,明確了氣虛血瘀痰凝的復雜病機,對癥開具了中藥,并給出了日常生活調養方案,經會診和一段時間治療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轉。

上述診治方法是上海同濟醫院由心胸外科主任醫師王永武、中醫內科楊慧萍副主任醫師、聯合心血管內科顧劍云副主任醫師,蔡建志主治醫師,中醫科高勤主治醫師等開設中西醫結合心血管肺腫瘤MDT 門診,為心血管病、肺結節和肺惡性腫瘤等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療服務,免去患者多個科室掛號、咨詢的麻煩。
(簡稱MDT)是現代國際醫療領域領先的診療模式,即以患者為中心,由兩個以上不同學科的專家,在綜合各學科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的最符合患者需求的個性化診療方案。美英等發達國家要求每位癌癥患者需要經過MDT 綜合治療,并已獲得了很好的療效。
目前在國內多學科會診模式門診已引起重視,同濟醫院是開展該項目最早的醫院之一。在我國由于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尤其是肺磨玻璃結節被認為有較高的癌變風險,而不少患者因為肺結節形態可疑而輾轉多家醫院,希望免于手術治療,情緒緊張焦慮。隨著CT 的普及,肺結節無處躲藏,多項臨床藥理研究證實益氣扶正、軟堅散結、清化痰瘀的中藥可以逆轉癌前病變,減輕瘤體周圍組織水腫,直接殺傷抑制腫瘤細胞生長,顯著提高患者生存周期和生活質量。所以中西醫結合,發揮傳統中醫藥在治療肺結節、早期肺癌,甚至晚期多發轉移患者的優勢,往往能取得良好醫療效果。
哪些疾病適合MDT,MDT 模式如何進一步完善?同濟醫院的專家認為目前心血管病,肺腫瘤多學科MDT 門診已可以進行探索與具體實施。通過對患者進行影像學分析、西醫的診斷、中醫辨證論治的綜合運用,使之形成一套適合患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與隨訪方案,適用于難以明確診斷或病情復雜的初診腫瘤患者。因為診斷明確,治療方案一人一策,具體細致,不僅緩解了患者害怕手術和焦慮的心態,而且又因能根據患者的綜合治療后的具體情況變化,使調整治療方案更加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