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姑·吐遜 李鵬飛
摘 要: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的重要精神文化資源,具有濃郁的政治色彩和厚重的思想價值,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程中,能夠成為豐富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偉大建黨精神是思政理論課程中的思想源泉和文化資源寶庫,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不僅符合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而且是弘揚黨史精神和發揚紅色文化精神的迫切需要。文章通過分析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作用,并探索融入路徑及策略,以期推動高校思政課價值充分發揮,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價值;建黨精神;思政;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07 — 0077 — 04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明確強調了建黨精神的價值意義,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百年艱苦奮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將其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能夠極大地豐富思政理論課的紅色文化精神內容,讓學生通過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習來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和政治認同,讓其養成四個自信,自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偉大建黨精神在高校思政理論課中的融入,既是高校思政治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也是健全高校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偉大建黨精神與思政課融合的價值意義
(一)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偉大建黨精神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偉大建黨精神是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實現的精神源泉,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學中,能夠借助革命精神和建黨精神來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深度感知偉大建黨精神的紅色文化魅力和革命精神內涵,實現學生的價值引領和思想塑造,堅定學生跟黨走、聽黨話的信念,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助思想意識塑造和價值觀建設讓大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高校思政理論課的核心目標也是為增強學生的思政意識和價值觀養成,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政理論課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實施,增強學生思想意識塑造
效果。所以,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中,極大地拓寬了學生思想意識塑造渠道,讓學生能夠通過偉大建黨精神來實現思政意識成長,進而健全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
(二)增強思政理論教學成效
高校思政理論教學的根本問題是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接受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化,傳統枯燥、乏味的思政理論課難以提升學生的思政課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不佳、育人成效不足,建黨精神蘊含著濃郁的革命精神和價值內容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中,能夠借助偉大建黨精神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學生思政課的參與程度和學習積極性。如借助革命先烈的道德品質、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深度認知紅色文化的內涵價值,激發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國家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思想上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引領,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識。借助偉大建黨精神中獨特的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能夠達到對學生價值引領和思想意識塑造的目的,進而增強思政課的教學成效。
(三)有利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高校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核心力量,關乎偉大中國夢的實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因此,高校需要依托思政理論課渠道,將當代大學生培養成為有擔當、有理念、有抱負的人才,從而實現民族復興和祖國發展,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理論課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中艱苦樸素、無私奉獻、敢于擔當等革命精神進行學習,從而實現自我思想意識的升華,并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以專業學習為依托,樹立遠大理想,堅定思想信念,將人生抱負融入到民族和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從而奉獻青春的力量和智慧,實現中華民族、中國的崛起。
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基本原則
(一)精神譜系與精神之源相融合的原則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的精神財富和智慧結晶,是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精神資源,在百年黨史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發揚偉大建黨精神,構筑西柏坡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譜系,而偉大建黨精神則是精神之源,將精神譜系與精神之源進行深度融入,這樣才能實現黨史文化、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的協同育人,共同發展;有利于推動偉大建黨精神在高校思政理論教學中的融入效果,能夠確保兩者的融合既滿足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需求,也符合偉大建黨精神弘揚需要。以精神譜系所蘊含的英雄故事、革命故事、黨的故事來闡述建黨精神,讓高校思政理論課能夠更好地依托知識內容來實現偉大建黨精神的滲透教學,讓融合過程有依托、有抓手。
(二)四史教育與建黨精神相融合
偉大建黨精神在高校思政課中的融入,旨在增強思政理論課教學效果,借助偉大建黨精神的滲透教學,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內涵和革命精神,從而實現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和思想意識塑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政治認同感,讓學生更加堅定地擁護中國共產黨,而四史教育可以成為偉大建黨精神與高校思政理論課鏈接的橋梁,通過社會主義發展史、改革開放史、新中國史、黨史知識教學,能夠為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提供有效渠道,如建黨精神通過四史教育滲透到思政理論課中,實現兩者的深度融合,協同育人。
(三)學生思想認知與教學內容融合
高校思政理論課的核心目的是立德樹人,旨在通過良好的思政教育來滿足學生思想意識學習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肩負起祖國發展的重任,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需要實現學生思想認知與教學內容的融合,讓學生在思想認知范圍內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魅力所在,從而自發地形成思想政治認同感,避免出現拔苗助長的問題,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思想成長狀況,讓偉大建黨精神育人功能呈現出階梯性,如教師可以通過優化內容設計,讓思政教育更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從而為建黨精神的融入奠定基礎。
三、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創新思政理論教學模式,增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合深度
首先是依托互聯網技術打造思政理論課程翻轉課堂,借助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優勢來實現偉大建黨精神的全過程、全方位融入,以此來增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深度,在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課前預習:教師需立足學生思想認知情況和課堂教學目的,深度挖掘思政理論課教學內容與偉大建黨精神的共性特征,精心選取符合當節課程教學的偉大建黨精神內容,可以通過發布紅色學習任務、上傳偉大建黨精神視頻片段和文獻資源,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魅力和精神內涵,實現偉大建黨精神的初步領悟,實現學生思想意識的有效引導,激發學生對思政理論課教學的興趣。
課中教學:教師要根據課前預習任務完成程度和學生在偉大建黨精神的領悟中存在的疑惑進行講授,確保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習正確性,避免出現學習誤區,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塑造,課中教師既可以借助思政理論知識教學來凸顯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作用,讓學生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對自身思想成長和人格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偉大建黨精神學習重視程度,也可以通過偉大建黨精神的文獻回顧,將學生代入到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中,讓學生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情懷,進而增強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領悟程度,有利于學生的價值引領和思想意識塑造。
課后復習:教師可根據課堂教學程度,完成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紅色資源收集,從而實現偉大建黨精神的全過程育人,也可以借助線上教學平臺,根據學生思想狀況和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習程度,發布對應的教學視頻和偉大建黨精神文獻資源,讓學生觀看視頻來提高自身認知程度,從而起到知識鞏固的學習目的。
其次是采用講故事教學模式,增強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效果,偉大建黨精神包含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蘊含豐富的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內涵,高校思政教師可通過講好紅色故事,將學生代入到偉大建黨精神發展歷程中,使偉大建黨精神深入人心,如教師通過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進行敘事化講解,讓學生通過故事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教師借助思政視角引導學生關注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讓學生深度感知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內涵。同時,教師也可以進行故事討論,讓學生根據紅色故事中蘊含的偉大建黨精神進行討論、辯論,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在討論中不斷修正和豐富自己的觀點,不斷加深對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深層次思考,使建黨精神入心入腦,借助講好紅色故事能夠讓學生更易領會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內涵,破解傳統思政理論教學“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教學困境,提升思政理論課程在學生思想意識中的話語權。
(二)創新課程融入渠道,拓寬偉大建黨精神融入路徑
偉大建黨精神具有極強的政治屬性和思想特色,想要實現偉大建黨精神在思想理論課中的有效融入,思政教師需要對思政理論課程進行重構,立足于大思政背景下實現思政理論課程設計和教學渠道的創新改革,以此來滿足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過程,首先,在教師隊伍建設中,高校需要發揮頂層設計作用,一方面對思政教師進行偉大黨史精神集中培訓,讓思政教師深度認知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作用和價值,讓思政理論教師在思想上和行為上認同偉大建黨精神在思政理論課中的融入,這樣才能實現偉大建黨精神的全過程、全方位融入,避免出現融合生硬、流于形式問題;其次,在課程設計上,要遵循當前思政理論課教學發展規律,如“三全育人”理念的實踐、思政課程模式的創新等,將偉大建黨精神有機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形成偉大建黨精神與思政教育的協同發展、同向同行;最后,在教學渠道方面,思政教師要打造第二課堂,發揮網絡教學平臺作用,讓網絡教學平臺成為偉大建黨精神與思政理論教學的有效渠道,進而完成學生全過程思想意識塑造和偉大建黨精神滲透,思政教師要養成互聯網思維意識,借助微信公眾號、自媒體平臺、線上教學平臺等渠道來拓寬育人渠道,釋放偉大建黨精神育人功能,如在自媒體平臺中,建立學生官方賬戶,以偉大建黨精神及思政視角來解讀當前熱點事件,并進行學生定點推送,一方面能夠實現高校網絡輿論的正向引導,幫助學生正確看待網絡熱點問題,避免出現學生受到不良價值觀引導,發表不理智言論,危害個人成長,另一方面,也能實現偉大建黨精神的滲透式育人,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內涵,從而增強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認知度和重視度,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從偉大建黨精神和思政視野來看待問題與解決問題。
(三)融入實踐教學,增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效果
實踐教學是思政教育理論課程重要的環節,通過完善的實踐教學活動來增強理論專業教學效果,讓學生借助實踐活動來消化理論知識內容,增強教學效果;同時,實踐教學也是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理論課教學的關鍵渠道,借助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更加徹底和育人價值更高。
首先,可以借助實踐調研活動來增強育人效果;高校可圍繞紅色活動進行調研,讓學生自主開展調研活動,使得學生在紅色文化、革命精神主題的調研活動中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魅力,通過文獻梳理、活動策劃來提高自身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力。如借助偉大建黨精神的文獻梳理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紅色紀念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渠道進行偉大建黨精神的相關文獻資源梳理,并形成分析報告。學生在通過問卷調查、文獻梳理、人物訪談等調研形式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偉大建黨精神元素的點點滴滴,從中感悟到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內涵和思想高度,增強思政教育成效,同時,通過實踐調研活動,能夠讓學生跳出傳統思政理論課學習模式,改變傳統教材資源學習的思維,開擴學生的思政視野。此外,還能通過小組討論、辯論會形式來增強偉大建黨精神在思政理論課中的融入程度。
其次,構建網絡育人平臺,高校需要充分借助新媒體平臺來增強偉大建黨精神在思政教育課中融入效果。高校可以在新媒體平臺開通官方賬戶,如抖音賬戶、微信公眾號等,讓新媒體成為偉大建黨精神在思政理論課程融入中的有效渠道。以抖音賬戶為例,教師在抖音短視頻平臺定期發布四史素材、建黨精神資源等,并用思政角度來評析黨史教學資源,學生在短視頻觀看學習中,能夠從思政視角來理解偉大建黨精神,能夠將偉大建黨精神與思政元素進行融合理解。借助新媒體渠道,一方面能增強偉大建黨精神的滲透率,實現學生課余生活全過程覆蓋,讓學生將建黨精神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學習中;另一方面,借助新媒體平臺,能充分發揮偉大建黨精神在思政理論課中的融入價值。在微信公眾號中,教師可發布對應的學習內容,如偉大建黨精神學習體會、實踐調研活動報告分析、人物訪談記錄等,并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推送。將宣傳內容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此來完成思政教育及偉大建黨精神育人工作。教師可以根據思政理論課教學內容定期推送相關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偉大建黨精神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接受思想意識塑造和價值引領,實現思政理論課教育的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教師也能借助微信公眾號的宣傳功能來增強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效果,如校園文化建設、學風建設、思政教育、價值引領等都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來實現滲透式育人,讓學生在不同的知識內容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學習相關知識,從而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完成建黨精神的課堂外延。
最后,紅色校園文化建設是營造良好校園環境的關鍵,偉大建黨精神在思政理論課中的融入旨在增強學生思政育人效果,增強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認知度,讓學生感受到建黨精神、革命精神等紅色文化的價值內涵;借助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對學生實現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能夠實現思想意識和思維方式的改變,因此,高校需要合理運用校園文化建設,借助黨史精神等構建紅色校園文化,將偉大建黨精神元素融入校園文化中,讓學生從校園文化學習中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從而增強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程度。在具體實踐中,第一,高校需要發揮頂層設計作用,通過開展四史學習、紅色文化活動等烘托校園紅色文化元素,讓紅色元素成為高校校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在校園規劃上,可以建立紅色文化長廊、宣傳標語等,讓學生時刻感知偉大建黨精神元素;第三,發揮榜樣作用,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并樹立模范學生,借助學生之間的引導作用,讓高校學生感知偉大建黨精神對于學生學習、生活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視程度,讓偉大建黨精神更易融入到思政理論課教學中。
四、結語
偉大建黨精神在高校思政理論課中的融入,不僅豐富了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內容,也有利于實現思政理論課高質量改革,借助偉大建黨精神濃郁的紅色文化魅力和革命精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思政理論課的積極性,突破傳統思政理論課枯燥、沉悶的教學模式,同時,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更易實現學生思想意識塑造和價值觀引領,有助于提高思政理論教學效果,因此,高校需要充分挖掘偉大建黨精神與思政理論課之間的鍥合性,不斷創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模式,實現兩者的深度融合。
〔參 考 文 獻〕
[1]李倩穎.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路徑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2,38(06):7-9.
[2]劉惠燕,張勁松.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J].武夷學院學報,2022,
41(08):86-90.
[3]李東升,王鶴巖.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理論價值與實踐途徑[J].大慶社會科學,2022(04):146-150.
[4]韓文華,郭改玲.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踐理路[J].才智,2022(26):8-10.
[5]謝霄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內涵意蘊與實踐理路[J].大學,2022(12):176-180.
[6]吳少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和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02):46-48.
[7]黃婉霞.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價值與實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6):1-4.
[8]劉雷,梁惠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及其實踐路徑[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2,37(03):1-4.
[9]吳少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和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02):46-48.
[10]黃婉霞.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價值與實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6):1-4.
[11]劉雷,梁惠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及其實踐路徑[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2,37(03):1-4.
[12]李賢,張玉琛.從認識論到實踐論——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性之維[J].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22,35(02):88-92.
[13]郭蕓,白琳.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慕課對教學模式改革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4(11):61-64+69.
[14]劉貴芹.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切實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訪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劉貴芹[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5):4-8.
〔責任編輯: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