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菲 徐晨光
摘 要:影視作品作為文化輸出的主要方式,不僅可以使留學生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真實的中國文化,還可以豐富他們的語言輸入和言語技能。雖然,業界對影視作品的重視程度有所增加,但仍存在一些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問題,本文旨在對影視作品的特點及將其運用至國際中文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闡述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影視作品的課程設計原則與創新的實踐教學方式,以更好地發揮影視作品在國際中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希望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一些借鑒,提高影視作品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國際中文教育;課堂教學;影視作品;應用;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H1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07 — 0157 — 04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外國人對漢語學習需求的增加,國際中文教學正在向全球化邁進,并逐漸走向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發展道路。在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影視作品的應用越來越被重視。影視作品在國際中文教學中不僅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更是一種生動直觀又易于接受的教學資源。同時,一些高校也開設了以影視作品欣賞為基礎的選修課程和漢語視聽說課程來滿足留學生對漢語學習的需求,達到豐富教學手段的目的。
一、影視作品的特點及其應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影視作品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文化傳播工具,自進入國際中文教育領域以來,就受到了廣泛地歡迎和關注。在國際中文教育中,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通過觀看影視作品來學習中文和了解中國文化。因此,在該領域,影視作品的應用情況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一)影視作品的定義和特點
影視作品是指通過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等視覺媒介來展現故事情節、表達思想、傳遞價值觀念的藝術作品和文化產品,不僅既有娛樂性,也有教育意義,能夠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獲得知識、感受情感、提高審美。影視作品在現代社會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會意義,能夠對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深遠影響,因其受眾性強、題材豐富多樣,以涵蓋各種類型的故事見長,包括歷史傳奇、現實題材、愛情劇、動作片、喜劇等等,可以滿足不同觀眾的不同需求,并根據一定場景的設置,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的作品還會引起受眾的共鳴,起到了傳播優秀文化、強調道德觀念和家庭美德等方面的作用,是重要的藝術品和文化產品。
(二)影視作品在國際中文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影視作品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具有貼近日常生活的特點,能夠呈現中國文化,使學習者有很強烈的代入感,加之,生動、形象的畫面感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了解、掌握和運用中國文化和漢語,提高外國學生對中國文化、語言和風俗的認知水平。具體而言,將影視作品運用到國際中文教學,可以體現為在提高漢語學習者興趣方面,影視作品作為一種生動直觀的教學工具,能夠極大增強學生對中文語言和中國文化的了解,從而促使學習者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學習熱情,進而提高中文教學效果。
在文化傳播方面,影視作品可以為海外學生提供一個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展示,使得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我國的發展歷程及真實的社會現象等,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此外,在豐富教學手段方面,影視作品可以為國際中文教師提供參考材料和教學范例,從而擺脫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對教材的過分依賴,通過對教學設計的改進,設置如根據劇情進行情景表演、復述表達、選詞填空等新穎的教學模式來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提高學習者的聽、說能力。[1]
二、影視作品對漢語學習者能力提高的作用
《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作為國際中文教學的綱領,指出教學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包括語言知識、技能和文化意識。調查表明,最受留學生青睞的課堂活動就包括“放中文電影”。[2]那么,將影視作品融入到國際中文教育中會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它將如何提高漢語學習者的語言知識、言語技能和文化認知?其具體作用可以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影視作品在提高學習者聽說能力方面的作用
影視作品在國際中文教育中具有豐富的教學價值,在提高學習者聽說能力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在影視作品中,情境語言應用自然、真實,且表現形式相對多樣,更貼近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影視語言是包含不同地理區域、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教育程度、職業和年齡的人之間的對話。[3]因此,將影視作品應用于國際中文教學可以更直接、真實地讓學習者接觸到、學習到語言的基本使用常態,從而更好地開發學習者的聽說能力??死暾J為聽力活動對語言學習者而言是最為重要的,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適當的影視作品作為視聽說教學的代表性材料在選取時稍稍高出學生的語言水平就能實現“i+1”的輸入。[4]影視作品可以帶著學習者走進地道的語言環境,獲得更為寬廣和全面地語言輸入。
(二)影視作品在改善學習者語感和語音語調方面的作用
在國際中文教學中,影視作品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聽說能力,同時也具有改善學生的語感和語音語調的作用。漢語是一門聲調語言,在學習漢語語音時,許多外國學生常常因為語音語調差別較大而感到困惑。而影視作品中的話語模式和語音語調相對明顯,可以讓學生直觀體驗漢語的語音、語調特點,提高學生的語感與語音語調感受能力。學習者可以通過模仿片中演員的語音語調,提升自己的語音語調表達能力和自己的語感,通過對生動、自然的語言的學習使漢語表達更加得心應手、表達不再生硬。具體而言,影視作品可以幫助學習者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觀看影視作品,學習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漢語語言中的一些特殊語調,比如“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和“輕聲”,以及詞語之間的連讀變音等語調問題,更好地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影視作品在增強學習者文化認知和語言應用能力方面的作用
影視作品作為一種全新的語言教學資源,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語言實踐途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影視作品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語言使用的真實情境,也可以更直觀地展現中國文化及其背后的思想,影視作品在提高學習者的文化認知和語言應用能力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影視作品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和價值觀。影視作品所呈現的情境和人物,往往體現了現代社會的生活和思想。通過觀看影視作品,學習者可以更好地感知中國文化。不僅如此,影視作品還可以使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實際的語言運用技能。通過觀看影視作品,學習者可以感受到人物在真實社交場景中的表達方式、語音語調、交際技巧等等,從而提高學習者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與此同時,影視作品還能幫助學習者進一步拓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影視作品中涉及的語言材料非常廣泛,不同的情景和角色不僅呈現了不同的語匯和表達方式,同時還包含了豐富的信息和文化內涵。通過觀看影視作品,學習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漢語詞匯和表達方式,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語言理解能力。
三、影視作品在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影視作品在國際中文中的應用愈加廣泛,不僅體現在將其作為教學素材運用于聽力、口語、寫作、綜合課等必修課中,一些高校還開設了影視視聽說必修課和影視欣賞選修課,[5]雖然對影視作品的重視程度有所增加,但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課堂教學
1.語言過難,學生看不懂:有些影視作品的語言難度較高,需要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方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像《葉問》《開國大典》等影片對于初學者來說可能難以理解。甚至有些教師出于“怕麻煩”的心理和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應用能力的欠缺,對影視作品未進行細致的篩選與剪輯,也未調整教學難度就直接對其進行放映展示,加之,自身對影視作品理解地不夠深入,難以體現作品本身的教學價值,
時有出現影響教學效果的情況。
2.簡單欣賞,未深刻融入語素教學:在課堂上,一些影視作品的利用和影視欣賞課程的開設只是對作品本身進行簡單地放映展示,通過對創作背景、人物關系、劇情內容進行介紹來引入影視作品,而并沒有認識到其作為文化傳播的一種重要手段,能夠提升留學生文化認同感、文化傳播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的作用,對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未能深入地滲透與教授,做到很好地為教學服務。
3.缺乏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較隨意:就目前而言,影視作品的應用在國際中文教育中得到了認可。但是,我們對影視作品的應用依舊沒有一個較為完善的、系統的大綱及標準,也沒有通用的教材,更沒有精準、統一的教學方法。目前依舊以教師為中心,以傳統的“灌輸式”為主,教師憑借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學生的要求喜好以及所在部門的教學宗旨為導向開展教學,課堂講授內容具有隨意性、缺乏規范性。[6]
(二)語言環境的影響
影視作品中的語言環境與學生所處的語言環境不一定相同,會導致學生對語言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體驗感較差,達不到促進教學的效果。比如在選取電影時,如果只是考慮到了情節的喜劇性、劇情的吸引力,但未對電影整體進行細致的篩選和把控,在影視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方言,而非標準的普通話,就會影響學生的理解和學習效果,讓學生只看了“熱鬧”,不知所以然。
(三)學生自身
1.學習方法的不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有的人習慣觀看不帶字幕的作品,有的可能喜歡看加母語字幕的作品,還有的人習慣邊看邊記,有的人只是走馬觀花不走心,如何讓學生利用影視作品進行有效學習同樣是一個問題。
2.文化差異的影響:影視作品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可能與學生所處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存在差異,存在著跨文化交際的問題。例如在電影《刮痧》中所體現的就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電影中中美雙方文化在親情、友情、孝道、個體與群體、思維模式、法律觀念、人際關系價值取向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7]如果不了解中醫文化和中國的家庭教育觀念,就很難欣賞到這部電影的精髓。
四、影視作品的課程設計原則與實踐創新
影視作品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不僅可以提高漢語學習者的聽、說、讀、寫能力,還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得漢語學習更加生動、活潑、形象和有趣。因此,在語言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引入影視作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課程設計方面,我們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根據學生的興趣、漢語學習程度以及背景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影視作品等,在教學方式與方法上更要不斷創新,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課堂效果評價等來實現學生對漢語學習的多元化需求,從而更好地提高國際中文課堂教學效果。
(一)設計原則
影視作品在國際中文教育中的課程設計,作為漢語教育中較為重要的一環,旨在打造全方位的教學體驗,提升學生的中文語言水平和文化涵養。因此,在影視作品的選取上,課程設計者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中文水平,力求達到教育教學的最佳效果。在教學時,課程設計者應該在影視作品的選取上做足功夫。推薦的影視作品應該貼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選取影視作品時,可以參考學生的年齡、漢語水平、愛好等因素,如對于初學者,可以優先選擇情感類或喜劇類影視作品。而對于進階學習的學生,可以考慮選擇歷史類或文化類影視作品。在選取影視作品時應本著通俗易懂、話語標準、文化點滴豐富多樣的原則,對作品進行把關。
與此同時,課程設計者還需要重視教學內容的精準傳遞。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語言輸
入和產出,積極借助影視中的對話表達、插曲和配樂等元素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影片的內容設計相應的課堂活動,或在觀看影片前,采用根據情景內容進行提問的方式使學生對劇情的主要環節、主要線索加以把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化效果。
此外,課程設計者應該注重教學反饋的效果評價。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掌握的不足,幫助學生解決理解難題,對于復雜的情節可以著重進行講解,用簡短、易懂的語言或思維導圖的方式加以概述和呈現。在影視作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檢查教材的使用效果,能否將相應的故事情節融入到語言知識點的展示與講解中,以此來提高教學內容的可視性、可用性,達到真正促進學生靈活運用語言,了解中國文化內涵的作用。在課后,要及時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總結、評價,結合學生的反饋和評價意見,不斷改進和完善課程設計方案,以便更好地推進課堂教學效果向更高層次邁進。
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做到以學生的終身學習為中心,課程設計者需要注意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積累方法和評估方法。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方向,也需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知識,構建自我學習體系。另外,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估方式,如口頭表述、報告展示、作業答辯等方式,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為依據,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改進。
(二)實踐創新
在國際中文教育中,影視作品已經成為一種廣泛應用的教學資源被廣大教學工作者認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不斷地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和創新,以適應教育領域的快速發展和學習者對漢語學習的多元化需求,從而促進此項事業的長遠發展。具體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現相關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影視作品的進一步普及和應用,可以推動相應領域的創新。針對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影視作品篩選原則,建議利用資料庫,對影視資源進行科學分類、管理與利用,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保證教學資源的質量與可用性,更好地滿足國際中文學習者的多元化需求,還可以適應線上教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趨勢和發展。此外,影視作品的推廣和利用也能夠加強國際文化交流,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輸出能力以及對中國文化的認可度,為中國文化的全球傳播和中外文化的融合交流打下堅實基礎。
影視作品的應用創新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個性化。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針對他們的學習習慣、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而不是進行單一的傳統式教學,可以利用情景設置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影視教學中把握語言應用的規律和語言環境的變化,提高語言水平和綜合能力。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和教學內容,還可以采取適合的評估手段和策略,比如針對初學者,可以通過朗讀臺詞、回答劇情問題等方式來檢驗他們對影視作品的理解;對于中高級學生,可以采用話題辯論、角色扮演、調查訪談的形式對其理解的程度進行相應的評價,以確保教學效果得以實現和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影視教學的有效實踐需要建立在嚴謹的教學研究和品質控制的基礎之上。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和活動時,要始終保持對教學資料的整合和篩選,
精心控制教學環節的質量和影視作品展示的時長,可以對影視作品進行適當的剪輯,加強課堂的有效管理,探索適合不同學生特點和學習階段的有效教學方法,并且加強與行業界、學術界的溝通、交流,以不斷改進、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
五、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以及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國際中文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地向縱深發展。在這個背景下,影視作品在國際中文課堂教學的作用逐漸顯現。對比傳統的漢語教學方法,影視作品有著獨特的優勢,不僅豐富了學習內容,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開拓了學生學習的視野,可以說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
未來,隨著影視技術不斷地更新升級,影視作品在對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應用也將越來越普及。影視作品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漢語技能,同時也能夠帶領留學生們了解中國文化。但是,影視作品在國際中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挑戰和問題,例如需要有專業的師資團隊對影視作品進行篩選和編輯,加強對課程的設計,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開拓與創新。綜合來看,未來影視作品在國際中文教育中仍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需要拓寬視野,嘗試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開發更多的優質影視資源,推進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模式轉變,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體驗,將寓教于樂的理念貫穿于課堂教學,使學生們實現快樂學習。
〔參 考 文 獻〕
[1]王一斯.關于中國影視作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與生活,2021,10:214-215.
[2]顏湘茹.論對外漢語影視文化課及其教學內容設計——以電影《夏洛特煩惱》為例[J].華文教學與研究,2021,84(04):79-85.
[3]嚴蕊.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影視教學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4]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21:174-175.
[5]劉童.對外漢語教學中《影視鑒賞》選修課程開設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22:15-17.
[6]楊智兆.影視文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問題研究分析[J].銀幕內外,2020(03):66-67.
[7]楊路.淺析電影《刮痧》中的跨文化差異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指導意義[J].新紀實,2021(19):70-72.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