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奎玉 南京市金陵小學
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教學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基礎保障。“教”與“玩”作為小學生身心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需要得到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
因此,體育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貫徹落實新課改教學理念,加強“教”與“玩”的有機結合,從而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同時,使小學體育教學得到高效開展,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1]。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教”與“玩”的結合對于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可促進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由于小學生處于低年級階段,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段,通過將“教”與“玩”的結合作為重要手段,組織一些有趣且簡單的游戲活動,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有效激發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的結合,可以充分發揮“玩”的作用,通過“玩”激發小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并讓學生在不斷“玩”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個人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更加迅速地融入集體生活。小學體育有著大量的集體性活動,教師在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愛玩愛動特點的條件下,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集體比賽。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會對體育集體運動產生濃厚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籃球學習中。在“玩”的過程中,學生逐漸融入了體育學習氛圍之中。
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可促進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對事物認知能力有限,且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有目標、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促進其思維能力發展,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進而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在這一方面,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的結合,便可以帶來突出作用。在體育游戲教學中教師可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游戲活動。通過游戲性語言、音樂、歌曲、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練習等,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又可以調動學生練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運動技能,充分發揮學生智力潛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地環境中獲得一定知識和技能。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進而開發學生智力,為其后續的文化課程學習等奠定基礎[2]。
寓教于玩,就是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將課堂教學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為學生創設真實的體育游戲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游戲氛圍中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娛樂中鍛煉身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自己的想象嘗試各種跳繩形式,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促進了學生跳繩技能的提升。寓教于玩不僅讓課堂充滿了樂趣,還能夠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小學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確保學生身體健康的前提下,確保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例如,教師在進行跑步教學時,可以選擇一些強度從低到高的活動內容,從熱身小游戲、仰臥起坐再到沖刺跑。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可以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進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再如,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時,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將籃球運動劃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基本功訓練階段,主要包括基本技術、跑跳、運球等;其次是籃球技能訓練階段,主要包括投籃、傳球、運球等;最后是籃球比賽階段,主要包括比賽技巧等[3]。
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求,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加強“教”與“玩”的有機結合,使體育課堂教學變得靈活多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首先,要結合教材內容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案。例如,在小學階段教學體操時,可以將基本體操內容和“走、跑、跳、投”這四個基本動作相結合進行教學,在鞏固基礎動作的同時,又能讓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鍛煉和提高。其次,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使學生能夠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此外,還要讓學生在進行游戲活動中獲得快樂體驗和成長體驗。
在正式展開體育教學活動之前,熱身游戲為其中無法缺少的主要環節。通過熱身游戲,可以讓小學生正確活動筋骨,以更為優質的身體狀態進入到后續的課堂游戲及學習活動,展現出在教學活動上的承上啟下作用。但是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課前預習只是簡單地讓小學生進行動手動腳,或是進行一些簡單的健身操。這種課前熱身活動較為枯燥乏味,學生的態度也十分懶散,課前熱身小游戲活動未能發揮出重要價值,整體形同虛設,無法保證熱身活動為后續的教學及游戲活動奠定基礎。如何保障小學生在小學體育的熱身這一環節產生積極學習興趣,成為有關教師的重點研究課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其中適當融入體育小游戲。
舉例來說,為提高小學生的反應能力,在正式展開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展開喊號追人活動。在校園中的寬闊場地中畫出五米半徑的圓,隨后讓小學生圍圓而站,從首個學生開始向后數數,從一到四,隨后讓學生記住自己喊出來的數,教師站在中間發出指令,學生則需要圍繞已經劃定的圓圈進行慢跑。跑步時,聽到教師喊到幾,則需要團隊中編號是幾的學生沿著整個圓圈的外部,追趕自己前面與自己數字相同的同學。跑步時,在回到原點之前,需要用手與前面同學的身體進行觸碰,只要觸碰到對方的身體,便視為獲得勝利。若是未追上,則需要跑回原有位置。懲罰可以是背誦詩歌,也可以是表演節目。在這種趣味性十足的課前游戲活動中,小學生的積極性將會得到進一步地提高,也可以為后續的活動正式開展奠定有力基礎。
在小學體育活動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實現德育、智育之間的同步推進,培養小學生的德育意識,并借助游戲化教學模式改善整體教學水平,也可以適應新課改教育理念下小學體育的教學目標。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具有一定的合作性和互動性特征,可以優化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其合作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趣味性十足的團隊游戲活動,發揮出團隊游戲具有的協作特征,改善小學生與同學之間的互動水平[4]。
舉例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兩人三足這樣的合作游戲,兩名學生為一組,通過學生之間的協作及配合,保證在前進時步伐節奏統一。并通過一二一地喊口號,在心里默念前進的速度以及和同伴合作的頻率,始終保持同樣的步伐。在這種團隊合作模式之下,才可以保障二人獲得游戲勝利。在兩人三足小游戲中,需要兩組成員有著較好的團隊協作水平以及完善的團隊合作意識,并保持一致的目標和步伐,才可以獲得勝利。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將游戲拓展為三人四足,又或是班級接力,改善學生之間的默契搭配水平,并將其視為整體教學目標,實現教學內容的全面豐富,改善教學效率[5]。
為全方位改善小學生的團隊競爭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競爭心理,并在整個過程中提高其身體素養,在小學體育游戲活動中可以適當融入競賽,以競賽的方式改善小學生參與到游戲活動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參與積極性,并借助于競賽改善課堂學習興趣,在和諧的競賽氛圍之下,小學生的好勝心將會得到激發,提高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讓小學生以更為積極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后續的游戲體育活動中去。整個過程中,小學生可以深入挖掘個人潛能,展現出體育個性,并培養其身體素質,為獲得整場比賽的勝利而積極地作出努力,了解到教師講解到的體育技巧以及體育知識。
舉例來說,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情況,組織學生蹲跳。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了解與蹲跳有關的體育理論知識,同時實現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進一步發展,在改善其競賽意識的同時,也可以夯實其體育知識的掌握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把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組人數共計八人,小組中共包含四個女生以及四個男生,男女生背對背蹲跳,在學生跳到終點之后再返回到原點。隨后下一組的學生需要對前一組學生的動作進行重復。在進行蹲跳時,須保證兩人手挽手,不可以分開。借助于這樣的競賽游戲活動,可以讓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得到全方位地提升,并進一步挖掘其體育潛力,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教師設置的比賽要求。并借助于這種競賽游戲活動的合理設置,提高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更多與蹲跳有關的知識[6]。
在經歷了課前熱身、課中學習及各種競賽游戲活動之后,此時此刻的小學生身心已經陷入到了疲憊狀態。此時,需要通過科學合理同時快速有效地模式幫助小學生放松身心。雖然傳統的體育教學活動中,自由活動可以帶來一定的放松效果,但是總體來看,其發揮出來的作用不如課后游戲,帶來的成效也不夠突出。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在課后放松這一環節設置一定的放松小游戲,既可以幫助小學生緩解由于課前熱身課程學習所帶來的身心疲憊感,也可以讓小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身心快速恢復到最佳狀態之下,為后續的文化課程學習提供有效保障,奠定基礎,也可以讓小學生保持對下節課程學習的最大期待[7]。
舉例來說,在教師帶領小學生學習乒乓球時,在課程即將結束的前十分鐘,可以讓小學生聚集到操場,讓學生展開趣味性十足、具有一定放松作用的知識問答游戲。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與乒乓球有關的理論常識,或是與乒乓球有關的技能問題,讓學生搶答,了解乒乓球的各種理論技能。答對的學生可以獲得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小禮物。而搶到但是卻未給出正確答案的學生,則需要為大家表演小節目,例如詩朗誦或是歌唱。在這種較為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小學生也會非常愉悅地結束本節課程的學習,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快速恢復到身心的最佳狀態,也可以展現出游戲在課后放松這一環節的最大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體育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而“教”與“玩”則是體育教學中最為有效的方法。“教”就是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玩”則是指學生在快樂中進行體育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結合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幾點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結合的原則,最后提出了幾點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結合的路徑,將“玩”運用在課前熱身、團隊活動、競賽活動、課后放松等環節中,而有效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