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敬

2022年1月,在吞下大量的抗抑郁癥藥物后,年僅15歲的劉學州在三亞的海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劉學州走向公眾,始自2021年12月初他在網絡上發布的一則尋親視頻。其坎坷的成長經歷、離奇的尋親故事吸引了大量關注。在生前留下的遺書中,他稱自己遭到“網暴”,控訴“那些在網絡上喪盡天良的人”。
劉學州養家的外祖父母決定對“網暴者”提起民事訴訟,起訴的對象“真話哥”及“暖心姐姐”,一位是超百萬粉絲的網紅,另一位是熱點事件的主播。劉學州的養舅母柴女士稱,他們在提取了2000多條針對劉學州的網暴言論之后,認為這兩名“大V”是一些不實言論的始作俑者。
在劉學州去世一年零八個月之后,9月25日,這起案件在北京互聯網法院開庭。“那些網暴的人至今沒有道歉,”庭審前,柴女士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據劉學州養家的代理律師周兆成介紹,兩名被告在庭上表達了歉意,但否認自己侵權。本案未當庭宣判。
周兆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此次開庭,他們向北京互聯網法院提交了42組證據,以證明兩名被告的誹謗性言論導致劉學州在19日到24日自殺前,遭受漫天的網暴攻擊,存在侵權,應對劉學州網暴致死負責。
“同時,證據說明劉學州被網暴前一向品學兼優,對生活充滿期待,網暴前不存在任何自殺動機。其自殺系網絡暴力導致,具有因果關系。”周兆成說。“更為嚴重的是未成年人劉學州死亡當日,那些網暴劉學州的自媒體賬號,卻偷偷刪除網暴視頻,企圖銷毀、毀滅網暴證據,逃避法律制裁?!彼岬?。
據悉,此前,周兆成曾公開致信有關部門,希望將本案由自訴轉至公訴。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網絡暴力的形式有很多種,從本案的案由來看,是按照《民法典》的網絡侵權來定性的,即民事侵權。在朱巍看來,本案是否構成侵權,取決于兩名被告的言論是否侵犯了死者的人格利益,包括名譽利益、隱私利益等。
朱巍稱,首先是事實部分有沒有捏造或扭曲。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事實部分即指當事人有沒有要求房子等,“捏造是無中生有,虛假的,歪曲有可能是真實的,但是脫離了當時的語境,脫離了當時說話的場合和上下文的關系,片面拿出來帶節奏”。其次,是看其中有無侮辱性的言辭。“作為有社會影響力的網絡大V,對自己發布或者別人提供的‘事實’,有沒有盡到合理審核、合理核實的義務。比如還沒有定論的時候,就說一些結論性的東西。”朱巍指出,本案還涉及公序良俗,“被告的核實能力和核實成本也都要考慮進去”。
據周兆成介紹,兩名被告均表達了和解的想法,但認為自己并沒有捏造事實,只是引用了別的信息源。周兆成稱,對于上述信息源的說法,劉學州自己當時也在社交賬號上作了說明,明確強調相關的說法失實。“從時間點和網暴內容來看,在兩名被告發表侵權作品之后,劉學州遭到了密集的網暴”。
目前,“真話哥”及“暖心姐姐”兩個賬號在社交平臺上均已被注銷。網傳視頻顯示,“真話哥”對劉學州尋親事件點評說,“劉學州也不是什么善茬,拋棄了把自己養育成人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執意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這很明顯就是在嫌棄自己的養父母,沒有錢給自己買房”;“暖心姐姐”則提到,“這個孩子的狠心程度超過了我的想象!……可見孩子是多么的有心機……買房子就高興,不買房子就翻臉?!這是什么孩子,這是什么邏輯?……”
“劉學州養家外祖父母在開庭前告訴我,他們提起這個訴訟,不是為了經濟賠償,也沒有任何利益訴求?!敝苷壮上颉吨袊侣勚芸方榻B,“他們希望通過這個訴訟,可以讓網暴者付出法律的代價,讓網暴止于劉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