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時代公路檔案服務能力建設成為公路檔案工作發展方向。從實踐來看,公路檔案部門服務能力建設存在著檔案資源建設不足、服務機制不夠健全、服務理念較為落后、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等結構性矛盾。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公路檔案管理部門要切實轉變服務理念、加快綜合利用開發、堅持數字賦能和人才培養,以服務能力建設的新成績推動檔案工作創新發展。
關鍵詞:公路檔案;服務能力;路徑選擇
服務能力建設是新時代檔案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檔案工作價值的題中之義。公路檔案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見證,是服務中心大局的第一手資料。為更好彰顯公路檔案的價值屬性,需要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建設,挖掘公路檔案時代內涵,推動檔案工作高質量發展。
1 公路檔案服務能力建設概念界定及作用
公路檔案服務能力建設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公路檔案資源向主管部門提供精準信息服務,推動單位做出更精準的決策。檔案服務能力建設是推動檔案實現價值、彰顯時代特質的有效途徑,其作用如下:
1.1 留存社會記憶
檔案資源是社會最真實、最系統的記錄,是資政參考的第一手資料。透過檔案資源能夠向世人展示國家和社會發展變遷,展示偉大成就。公路檔案能充分揭示和展現公路事業發展的歷史歸集,留存珍貴的公路記憶。這既是公路檔案管理部門信息服務的著力點,也是檔案服務能力提升的時代要求。
1.2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信息資源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信息時代,檔案資源以其獨有的信息服務功能,在國家和社會信息系統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目前,國家建設日新月異,公路事業蓬勃發展,迫切需要檔案的支撐和信息服務,為公路建設提供堅持的服務和有力保障,這也是檔案工作服務新時代發展的題中之義。
1.3 應對突發事件
應對突發事件和公共危機,成為考量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對于公路事業來說,比如災害性事件造成的道路損壞、高速公路突發的交通事故等,考驗著公路部門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檔案工作應對突發事件服務水平,成為公路檔案管理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1.4 服務檔案文化建設
檔案文化建設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文化需求的主攻方向。當前,檔案文化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出現了如“世界記憶工程”“口述檔案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工程。對于公路檔案來說,深入挖掘公路檔案背后的人文精神、時代價值和英雄模范,為推動公路事業高質量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成為時代所需、事業所盼。
1.5 服務人民群眾
服務人民群眾和民生建設是檔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時代做好檔案工作的必然要求。從公路檔案的屬性來看,服務民生的主要著力點是系統梳理公路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比如,根據民生需求規劃公路線路,公路養護過程中的涌現先進模范和典型人物等,總結歸納公路檔案工作服務民生的方式、路徑和方法,以更好彰顯公路事業為民服務成效。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內在要求,是公路檔案服務能力建設的重中之重。
2 信息化時代公路檔案服務能力建設的問題與挑戰
2.1 公路檔案資源建設不足
從目前來看,公路檔案管理存在著門類不齊全、歸檔不完整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文書檔案多、專業檔案少。公路管理部門對文書檔案的重視程度較高,但是對于專業的公路工程檔案,只作為專業門類進行收集,且未能集中統一保管,造成了公路檔案門類單一,重要的專業檔案不齊全,影響了后期的查詢利用。二是檔案征集力度較弱。照片、影像檔案資料是公路事業發展的重要見證,是歷史研究的載體。許多重要的照片和影像檔案都保留在個人手中,沒有征集進檔案室,未能及時進行統一的保管和利用,影響了檔案價值的發揮。
2.2 檔案服務機制不夠健全
信息化時代人們對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檔案服務面臨的宏觀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政務公開的力度、范圍、廣度對公路檔案服務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公路檔案服務方式轉型不到位的問題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服務手段較為單一,被動服務較為普遍;信息化技術利用不足,服務機制創新不夠;服務內容無法跟上時代要求,對人民群眾的需求未能精準地把握。這些問題制約著公路檔案工作服務能力的提檔升級,阻礙著檔案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2.3 檔案服務理念較為落后
傳統檔案管理模式重收集、輕利用,對檔案的開放、利用、資政等服務關注較少。伴隨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和人民群眾對檔案信息的需求,以開發利用為主導的新檔案管理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模式以政府、單位或公眾需求為導向,從檔案收集就以需求為導向,將有價值、后期利用率較高的檔案資料一并納入資源建設范圍,同時,將開發利用作為關鍵,通過舉辦檔案展覽、編寫資政參考、拍攝專題片等形式,主動展示檔案價值,講述好檔案故事,塑造良好的服務形象。以服務為落腳點的檔案管理模式,已成為檔案管理發展的新方向。
2.4 服務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
伴隨服務項目和領域的拓展,檔案人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對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也提出了更好地要求,檔案人員服務能力與新時代公路事業發展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成為檔案服務能力建設的主要矛盾。以往“收、管、用”為主的檔案管理已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檔案人員既需要具備現代化的檔案服務技術,也需要具有前瞻性的服務眼光,對公路事業發展了然于胸,對發展方向能夠熟悉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在資源建設和服務手段上更進一步,更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做到公路檔案服務與業務工作同推進、同落實。
3 信息化時代公路檔案服務能力建設的路徑分析
3.1 在服務觀念轉變上下功夫、求實效
轉變公共服務理念是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檔案工作“三個走向”的實踐取向。近年來,雖然電子政務在改善公共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相較于網站、平臺的技術建設,一些政府部門在電子政務的服務理念方面還需要繼續提升,進一步轉變重管理、輕服務的思想。“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利用互聯網思維、技術和資源實現政務服務融合創新的過程,在推進中應樹立互聯網的創新、開放和服務思維,落實公共服務理念,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在服務方式上,互聯網思維可以讓政府服務更加精準、靈活和親民;在流程與運作上,更為透明、開放和包容;在政策制定、政策實施等環節能夠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度[1]。公路檔案管理者要適應電子政務發展的需求,精準對接政府、單位的政策需求,在資源建設、服務手段、開發利用環節上,突出服務的價值取向。要加強公眾與公路檔案管理部門的互動,當前,很多地方的檔案服務僅局限于在線發布信息,交互程度較低,檔案網站對公眾訴求的回應不夠及時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推進檔案治理能力還有待加強。因此,公路檔案管理要樹立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將自己定位為公共產品與服務的提供者,通過加強與公眾的互動,為公眾提供更為精準和個性化的檔案產品和服務[2]。
3.2 在數據賦能上下功夫、求實效
經過二十多年的檔案信息化建設,公路檔案管理已從庫房管理的傳統模式轉變為電子檔案管理的現代模式。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成熟,數字技術發展已經具備成熟的基礎,數據賦能檔案共享利用,實現公路檔案服務效能提速成為發展方向。
3.2.1以數字技術推進整合利用。目前,圖譜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語義關聯等信息技術能夠使公路檔案資源從電子檔案走向數據整合,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數字技術將公路檔案數據納入各類檔案資源平臺,如公路影像數據庫、公路工程檔案數據庫等,形成能夠滿足用戶需要、興趣偏好的用戶數據資源庫,打破“信息孤島”,形成“數字大陸”。這些數據資源的整合能夠使檔案服務更加有針對性,提升檔案用戶服務體驗。
3.2.2以云平臺推進共享。檔案平臺建設是檔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數字技術應用到公路檔案管理工作中,能夠提升共享利用程度。信息軟件、人工智能、云計算技術為檔案平臺建設搭建提供了技術保障,在檔案管理過程中應用圖像和音頻識別、外語和方言處理、OCR技術和專家系統等技術,可以切實實現全方位自動化辦公。利用數字技術建立檔案服務云平臺,能夠減少人工成本,同時降低運營維護修繕相關費用,提高該平臺利用率。尤其在智慧檢索方面,能夠讓用戶的服務體驗不受地域限制。
3.2.3以數據算法提升個性化服務。交互式推送已成為檔案服務發展的新領域,該方式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構建以用戶為核心的服務模式,提供精準的后臺檔案信息服務。精細、準確地匹配用戶實際需求是需要建立在數字化的深度算法的基礎上的,利用數字人工智能提高檔案服務的針對性,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知識結構的用戶的個性化興趣偏好,能夠為提供持續性檔案智慧服務奠定基礎。
3.2.4以反饋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反饋與評價是數字檔案建設的基礎一環,通過服務后評價,實現平臺系統自動更新,根據用戶反饋內容不斷提升各項檔案服務水平。檔案平臺管理系統能夠自動收集用戶反饋信息,在分析基礎上進行智能優化升級,實現檔案管理的良性循環,同時系統還能夠篩選用戶感興趣的資源內容、區分資源類別、過濾吸引力較差的資源,不斷提升檔案用戶服務的精準度和滿意度。
3.3 在綜合利用上下功夫、求實效
加強檔案資源綜合利用,把“死檔案”變成“活資源”,把“檔案庫”變成“智慧庫”是公路檔案服務能力建設的主攻方向
3.3.1強化部門協同。公路部門要開展數據、技術、業務協同探索,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接口規范、調用規則,為實現輕量化、協同化、區域化的數據對接與共享奠定基礎[3]。
3.3.2加強檔案編研開發。圍繞重點任務和中心工作,深入挖掘檔案資源,為公路事業決策提供有效的資政服務。在黨史學習教育期間,有的部門編寫了《難忘的記憶——改革開放以來公路事業發展回眸》,以檔案為原素材,圖文并茂地選取了公路事業發展的重大事件、重點工程和模范人物,全面回顧了在黨的領導下公路事業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現了為民初心,成為公路部門主題教育的工具書。新時代,公路檔案管理部門要緊緊圍繞發展大局,結合檔案工作實際,以圖書出版、主題展覽、資政專報等形式,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獨特的檔案力量,展示檔案服務屬性。
3.3.3積極應用數字人文技術。數字人文是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科技普及的基礎上,以多媒體表達為輔助,借助各項新興技術支持開展的以人文學科為對象而形成的新型跨學科研究領域。數字人文技術在公路檔案開發利用中具有廣闊前景。打造“公路圖譜”,通過跨專業跨領域、多維數字技術的支撐,還原公路遺產的歷史鏡像與技藝重現,優化人們接觸公路檔案文化的方式,豐富人們對文化內涵的了解。以GIS技術創新公路檔案開發形式,公路檔案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性以及地域廣泛性,GIS技術可打破這種地域局限,建立起一條可展示地域分布的數字化系統,將各個空間、具有不同特色的公路檔案數據結合在一起[4]。公路檔案部門要拓寬思維、拓展平臺,將數字人文技術積極融入數字開發,以新形式、新形象提升公路檔案的人文層次。
3.3.4加強公路檔案宣傳教育。檔案資源只有走出去、活起來,才能走進百姓家,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秀文化對需求。隨著新媒體的普及,抖音、快手、微信等平臺的興起,為檔案宣傳提供了新的媒介。檔案管理部門要通過拍攝短視頻、檔案展示、座談訪談、檔案解讀等簡短、豐富的形式,向公眾展示公路檔案的獨特魅力,既滿足人民閱讀習慣的改變,也以更鮮活的形式凸顯公路檔案的時代價值。
3.4 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求實效
首先需要提升的就是檔案人員的服務能力。面對行業和社會需求的多樣性,檔案工作人員要提升敏銳性,時刻關注單位部門的工作方向,時刻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盼,為更好提供優質服務打下良好基礎。對于檔案管理單位來說,要堅持走出去戰略,積極對接綜合檔案館、先進地區公路部門,對標學習,積極學習好經驗好做法,推動服務手段提檔升級。要加強訂單式培養力度,服務理念課程目前已融入大部分高校和培訓班必修課,要積極讓管理人員參與其中,接受最新的服務理念和思維。要進一步提升檔案人員的職業榮譽感,在職位晉升、發展規劃、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保障,讓檔案管理人員既安心又舒心地從事檔案服務工作,凝聚推動公路檔案服務能力建設的強大合力。
參考文獻
[1][2]張學藝.實現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J].理論導報,2017(06):20.
[3]關于進一步推進我國檔案數字化轉型及綜合利用的提案[J].中國檔案,2022(03):20.
[4]孫靜,李文華.運用數字人文技術推進非遺保護[N].河北經濟日報,2021(12):04.
作者簡介:鄭斐(1983.03-),男,臨沂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臨沭縣中心副主任、館員,研究方向: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