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設計師原研哉寫過一本書《請偷走海報!+3》,書中闡述了客戶對海報設計的期待——讓人怦然心動以至于想把它偷走。聽起來,這未免太夸張了些。但在1894年圣誕節的巴黎,由當紅名伶莎拉·伯恩哈特主演的歌舞劇《吉斯蒙達》的海報一經掛出,半夜就被人用刀片從看板上割走了。
是什么樣的海報令人如此魂牽夢縈?在海報中,伯恩哈特頭戴花冠,露出側臉,手持棕櫚枝葉半側身站立,身穿金色刺繡長袍,衣服上綴滿花卉圖案。拱形背景仿佛天使光環,裝飾在她身后,給人一種優雅的神圣感。
繪制這幅海報的藝術家是阿爾豐斯·慕夏。慕夏1860年生于捷克,1887年至法國巴黎朱利安學院學習。這一年,埃菲爾鐵塔剛開始建造,印象派畫家凡·高、修拉、高更正在探尋繪畫的新方法。藝術的新興力量正暗流涌動。
慕夏的家境并不富裕,來到巴黎前,他曾為演出公司畫布景、為人設計墓碑……在巴黎的第3年,原本的資助人突然中斷了資助,慕夏的生活陷入窘境,只能依靠給圖書、雜志繪制插畫獲取低廉報酬生活。
因為繪制了《吉斯蒙達》的海報,慕夏一舉成名,慕夏風格更因獨樹一幟而風靡一時。
慕夏風格的美,純凈、有機、浪漫、神圣……永不過時。他筆下的女子,婀娜多姿,身材玲瓏有致,有著一頭濃密的秀發,富有青春活力,與浪漫的花朵、藤蔓、星星等元素組合在一起,把女性的柔美展示得一覽無余。在線條上,他以曲線化表達有機多變的植物花卉、頭發、身體線條,將曲線的美感發揮到極致;在色彩上,他采用拜占庭藝術風格,華美的色彩裝飾感強烈,水彩畫明快的色彩質感使畫面顯得輕盈。
慕夏風格并不是單薄的存在,而是法國“新藝術運動”的縮影。
19世紀,新舊世界更替,著名藝術評論家貢布里希將這一時期稱為“持久的革命”?!靶滤囆g運動”也是一場革命,它是對過去矯飾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其他過分裝飾風格的反叛。這場運動發軔于法國,此后傳遍歐洲及美國,內容涉及建筑、家具、首飾、服裝設計插畫等幾乎所有門類——它在傳統與現代設計之間起著起承轉合的作用。
“新藝術運動”雖在各國的發展門類不盡相同,但走向“自然有機”的理念是一致的。處于運動中心巴黎的慕夏,充分發揮了“新藝術運動”中曲線的有機形態,成為那一時期平面設計的最高典范。慕夏不僅作品數量眾多,而且涉獵領域眾多,他畫過招貼畫、裝飾組畫、廣告畫,從事過首飾設計、建筑設計等,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裝飾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