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龍,孫耀華,高才磊,吳風流,馬 軍,賀俊豪,朱瑞鵬,張琪琪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甘肅 蘭州 730060)
我國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水資源污染情況也越來越突出。目前對水處理技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COD、BOD、氮、 磷、重金屬等污染物的去除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工業廢水中氯離子由于不被微生物所利用,其去除技術相對較少。通常情況下[1],淡水湖、河流、自來水等水體中氯離子含量不會超過 200 mg/m3,咸水湖、海水中則約為 2.0×104mg/m3,但是工業廢水,如醫藥、紡織、印染、造紙、皮革、電鍍等綜合廢水中,氯離子含量最高可達到 1.5×105mg/m3。氯離子能夠促進植物生長,但濃度過高會造成土地鹽堿化、植物致毒致死。國標GB 5084-2005規定,農田灌溉用水水質中氯化物含量上限為 350 mg/L,同時研究[2]認為,水中氯離子質量濃度達到 1500 mg/L 時會危害家畜家禽,若超過 4000 mg/L 時會造成死亡。另外,氯離子濃度過高,對管道和設備會造成腐蝕,不利于企業安全生產和發展經濟效益,有嚴重的泄露隱患。根據報道,工業水中氯離子的去除主要有沉淀鹽法[3-4]、離子交換法[5-6]、蒸發濃縮法[7-8]、電化學法[9-10]、電滲析[11]和反滲透[12]等。一方面,這些方法的工業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蒸發濃縮法適用于處理小規模水量且高含氯水,運行成本高,設備易腐蝕;電解法、電滲析、電吸附在小規模水量處理過程中效果明顯,但對于大規模含氯水則能耗高,投入成本太大;離子交換法對高氯廢水處理效果不明顯,同樣存在適用范圍小等問題。另一方面,我國的污水排放標準還沒有明確氯離子的排放指標。所以基于成本考慮,這些技術大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隨著三大污染攻堅戰的展開,國家對于環境質量標準要求不斷提高,對氯離子濃度排放限值作出相應規定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據悉[1],新標準中氯離子含量的限值有可能從 6000 mg/m3下降至 3000 mg/m3,部分地區甚至提出了制革廢水中氯離子含量不得超過 300 mg/m3。
單純形優化法[13](簡稱單純形法)是利用圖形的對稱原理將單純形向前推進,即設想“差”的反面可能是“好”的。將實驗中欲去掉的效果,即最壞的實驗點,沿經過單純形的形心點的延長線做等距離(固定步長)的反射,經過若干次推移單純形之后,找出最優的實驗條件。在調優過程中采用反射、擴張、收縮與內收縮、整體收縮四種原則逐步進行調整,根據前一次實驗的結果確定后續實驗條件,是一種動態調優方案。
本文針對煉化企業低氯外排水,以最大限度降低外排水中氯離子含量為出發點,同時考慮工業應用可行性,基于均勻設計及單純形優化法,以較少的試驗批次探索了小試超高石灰鋁法脫氯的最佳工藝參數,為裝置除氯工藝評選提供依據,同時為進一步工業放大提供了數據參考。
試劑:氫氧化鈣(CaOH)、偏鋁酸鈉(NaAlO2)、硝酸銀(AgNO3),AR,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氯化鈉(NaCl)、硫酸鈉(NaSO4),AR,煙臺市雙雙化工有限公司;鉻酸鉀(K2CrO4),AR,上海廣諾化學科技有限公司;試驗用水為超純水。
儀器:精密電子天平,FA1004,上海上平儀器有限公司;集熱式恒溫磁力攪拌器,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 SHZ-D(III),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

超高石灰鋁法[14]除氯是近年研究的熱點,是一種向溶液中投加鈣鹽和鋁鹽的共沉淀除氯方法,因投加的沉淀劑價格低廉、毒性低,所以相對于其他沉淀劑有較大的工業應用前景。通過向溶液中投加鋁源和鈣源,與溶液中的氯離子形成溶解度極小的鈣鋁氯化合物Ca4Al2(OH)12Cl2,也稱為氯鋁酸鈣沉淀,即水鋁鈣石。這是一類水滑石結構的弗氏鹽,是由帶正電荷的[Ca2Al(OH)6]+和帶負電荷的[Cl-,2H2O]構成的層狀化合物。其中,[Ca2Al(OH)6]+為主體層板,[Cl-,2H2O]為層間陰離子[15]。同時,研究者[15-17]發現該方法對其它常見陰離子也具有一定的脫除率,其原理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1.4.1 氯離子含量的測定
參照 GB 11896-1989 《水質氯化物的測定 硝酸銀滴定法》。
1.4.2 脫氯率的計算
水中Cl-脫除率計算參考式(8):
Y=(ρ0-ρ1)/ρ0
(8)
式中:ρ0為模擬水中初始Cl-質量濃度,mg/L;ρ1為沉淀法處理后模擬水Cl-質量濃度,mg/L;Y為Cl-的脫除率,%。
試驗設計及結果見表1、表2。

表1 均勻試驗設計、試驗結果及單純形優化法過程

表2 最佳工藝條件下不同時溫的重復試驗


4)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脫氯率先增加后降低,在 1 h 時脫氯率達到最大,為 73.7%,此時的氯離子質量濃度為 158 mg/m3。反應開始時,氫氧化鈣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由于弗氏鹽沉淀的平衡常數小,此時主要發生的是氫氧化鈣、偏鋁酸鈉與氯離子生成 Ca4Al2(OH)12Cl2的反應。在合適的鈣源和鋁源投加量條件下,反應 40 min 脫氯率可達71.1%。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殘余的OH-與Cl-競爭,氯離子被逐漸置換。而OH-離子含量的降低又會促進氫氧化鈣的溶解,繼續產生大量的OH-,過量的OH-促進了副反應(7),使一部分層間Cl-釋放。試驗發現,反應 1 h 左右除氯率逐漸趨于平衡。

6)優化工藝參數在試驗范圍內穩定性好,目標氯離子去除率較高。同時,基于均勻設計及單純形優化法,在一定試驗條件下,可通過少批次試驗取得較好的效果,試驗數據為工業水處理深度脫氯工藝評選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