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軒,龔文進
(廣州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1400)
隨著年齡的增長,居民的疾病風險也將增加,由此導致社會疾病經濟負擔迅速上升,發生家庭災難性衛生支出的可能大大增加,這對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為了有效應對老齡化,我國2020年提出將在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持續推進醫保治理創新,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經辦服務,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醫保治理格局[1]。
惠民保的全稱為“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也被稱為“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是指由商業保險公司承辦、政府不同程度介入、與當地基本醫保的保障范圍相銜接、為大額醫療費用提供二次保障的醫療保險,同時具有基本醫療保險的普惠型和商業醫療保險的營利性[2],作為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能更好地滿足人民多樣化醫療保障需求。自2015年深圳市首次推出“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起,惠民保的發展經過了萌芽期、探索期、爆發期[3]。截至2021年底,惠民保覆蓋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參保約1.4億人次,保費約140億元[4]。但惠民保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問題制約了其長遠發展,因此本文以鎮江惠民保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當前鎮江惠民保的優勢與不足,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惠民保投保意愿的影響因素,以提升投保意愿為核心提出相應的對策,促進惠民保的健康發展。
從鎮江惠民保官方公眾號上得知,鎮江惠民保起源于2020年,是鎮江市醫保局指導,由包括中國人壽在內的6家大型保險公司共同承保的一款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參保人不限年齡、職業、戶籍和健康狀況,僅需參加鎮江市基本醫療保險便可投保。鎮江惠民保的保障范圍主要為醫保目錄內個人自付費用、目錄外個人自費費用、特定高額藥品費用和重大疾病治療費用這四大類,按照保費和待遇將產品分為99元/年和299元/年2個價位,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同時職工可通過醫保個人賬戶為自己和家人投保,投保周期為1年。鎮江惠民保符合目前惠民保低門檻的特點,作為基本醫保的補充,旨在為民眾提供更普惠更全面的醫療保障。
于2022年3月采取問卷調研法選取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門診患者及其陪護人員作為調查對象。
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包括了22個問題,其中4個為多選題,調查的問題可分為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參保情況、認知情況三大部分。其中參保人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人口學變量;參保情況包括投保情況、投保原因等因素;認知情況采用Likert量表的形式由被調查者打分(1~5分),分值越高,表示對滿意度或影響程度越大,包括總體認知、參保認知、理賠認知、待遇認知、政府參與認知等因素。采用SPSS 26.0軟件對數據進行信效度檢驗,量表的Cronbachα信度系數為0.896,表明信度較好;KMO值為0.912,Bartlett球形檢驗顯示,P<0.05,表明結構效度較好,問卷設計合理。
在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以方便抽樣的形式進行抽樣,向調查對象發放問卷,自愿填完后當即回收。對于無法正常填寫問卷的人群,由調查員口述問題并代為填寫,或由其陪同人員代填。為了提高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對選中的調查員提前進行培訓,在調查過程進行調查員的調查結果一致性檢驗,排除偏差過大的問卷。在數據錄入時采取雙錄入方法,減少錄入的差錯。
本研究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統計分析,首先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然后對影響因素進行卡方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70份,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50份,問卷有效率為88%。
150名調查對象中,女性79人(52.7%)、男性71人(47.3%);25歲及以下36人(24.0%)、26~40歲37人(24.7%)、41~55歲34人(22.7%)、55~70歲28人(18.6%)、70歲以上15人(1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9人(6.0%)、高中或中專46人(30.7%)、本科或大專70人(46.7%)、研究生及以上25人(16.6%);健康狀況很差18人(12.0%)、較差17人(11.3%)、一般36人(24.0%)、較好42人(28.0%)、很好37人(24.7%);每月支出為0~1000元23人(15.3%)、1001~2000元45人(30.0%)、2001~3000元41人(27.3%)、3001~4000元25人(16.7%)、4000元以上16人(10.7%)。
150名調查對象中,未參保98人(65.3%),參保52人(24.7%),其中投保99元/年基礎版的21人(14.0%)、投保299元/年升級版的31人(20.7%)。參保人群的投保原因中,有38人(73.1%)表示“鎮江惠民保有國家政策支持和政府參與”,36人(69.2%)表示“鎮江惠民保保費低、無投保門檻”,31人(59.6%)表示“鎮江惠民保投保便捷”。未參保人群的未投保原因中,有67例(68.4%)表示“不了解惠民保”,62例(63.3%)表示“身體健康,不需要參保”。
在調查對象中,76人(50.7%)表示對于鎮江惠民保“不了解,沒聽說過”,49人(32.7%)表示“聽說過,大概知道些”,僅有25人(16.6%)表示對于惠民保“非常了解,很關注”。在聽說過和非常理解鎮江惠民保的74人中,有38例(51.4%)通過網絡推文了解到鎮江惠民保,通過廣電報刊等傳統媒體、政府宣傳、親友介紹的方式了解到鎮江惠民保的人數分別為7人(9.5%)、14人(18.9%)、13人(17.6%)。在未聽說過鎮江惠民保的76人中,分別 有19人(25%)、21人(27.63%)和15人(19.74%)使用社交軟件、公眾號(訂閱號)、搜索引擎作為日常信息的獲取渠道,相比之下,僅有8人(10.53%)和10人(13.16%)以廣電報刊等傳統媒體和面對面交流作為日常信息獲取渠道。
認知調查包括總體認知、參保認知、保費認知、待遇認知、理賠認知、增值服務認知、政府參與認知這7個方面,利用Likert五級量表打分,然后取均值,分別為1.76分、2.89分、3.45分、3.21分、1.97分、2.10分、2.24分。其中被調查者對鎮江惠民保的總體認知、理賠認知、增值服務認知和政府參與認知明顯偏低。
為了探究鎮江惠民保投保意愿的影響因素,采用SPSS 26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選取了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健康狀況、每月支出、總體認知、參保認知、保費認知、待遇認知、理賠認知、增值服務認知、政府參與認知這12個變量作為自變量,選取鎮江惠民保的參保情況作為因變量。先對自變量進行卡方檢驗,將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篩選出來再納入Logistics回歸分析[6]。
通過卡方檢驗,初步篩選出健康狀況(χ2=15.373,P<0.05)、對惠民保的了解程度(χ2=31.235,P<0.001)、理賠流程滿意度(χ2=46.031,P<0.001)、增值服務滿意度(χ2=22.382,P<0.01)、政府參與(介入)(χ2=18.574,P<0.05)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將上述分析結果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參保情況(未投保=0,投保99元基礎班=1,投保299元升級版=2)作為因變量進行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賦值情況為:健康狀況(很差=1,較差=2,一般=3,較好=4,很好=5)、對惠民保的了解程度(不了解,沒聽說過=1,聽說過,大概知道些=2,非常了解,很關注=3)、理賠流程滿意度(很不滿意=1,不滿意=2,一般=3,滿意=4,很滿意=5)、增值服務滿意度(很不滿意=1,不滿意=2,一般=3,滿意=4,很滿意=5)、政府作用(無作用=1,有點作用=2,一般=3,較大作用=4,很大作用=5)。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自變量描述統計
在進行有序Logistic回歸前需要證明自變量之間無多重共線性并進行平行性檢驗。如果容忍度小于0.1或方差膨脹因子大于10,則表示有共線性存在。經檢驗,各自變量的容忍度均遠大于0.1,方差膨脹因子均小于10,所以本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經平行線檢驗,χ2=4.721,P=0.451>0.05,說明平行線假設成立,可以使用有序Logistic過程進行分析。
模型擬合優度檢驗是對模型中所有自變量的偏回歸系數是否全為0的假設檢驗。結果χ2=103.553,P<0.05,表明至少有一個自變量的偏回歸系數不為0,即包含這5個自變量的模型的擬合優度好于僅包含常數項的模型,該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
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健康狀況(X4)、對惠民保的了解程度(X6)、理賠流程滿意度(X10)、增值服務滿意度(X11)和政府作用(X12)對投保意愿具有顯著影響。健康狀況每提升一個等級,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是對照組的0.63倍(χ2=8.404,P<0.05),提示健康狀況與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呈負相關。對惠民保的了解程度每提升一個等級,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為對照組的2.48倍(χ2=10.826,P<0.05),表明對惠民保的了解程度與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成正相關。理賠流程滿意度每提升一個等級,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為對照組的2.10倍(χ2=21.204,P<0.05),提示理賠流程滿意度與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成正相關。增值服務滿意度每提升一個等級,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為對照組的1.70倍(χ2=12.305,P<0.05),提示增值服務滿意度與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成正相關。參保人認為政府發揮的作用每提升一個等級,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為對照組的2.12倍(χ2=19.267,P<0.05),提示參保人認為政府發揮的作用與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成正相關。見表2。

表2 鎮江惠民保投保意愿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Logistic回歸的結果顯示,對惠民保總體認知的OR值達到了2.48(對惠民保的了解程度每提升一個等級,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為對照組的2.48倍),提示參保人對惠民保總體認知越高,其投保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可以通過提高參保人對惠民保的了解程度來提高其參保意愿。在調查對象中有76例(占比50.7%)表示對于鎮江惠民保“不了解,沒聽說過”。鎮江惠民保目前主要依靠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宣傳的力度有限,應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以提高參保率。調查數據顯示,在大概了解與非常了解的74人中有51人投保,占比69%,提示參保人在了解到鎮江惠民保之后大多選擇投保,這主要得益于鎮江惠民保產品設計的差異化以及保障范圍廣。調查同時發現參保人群主要通過網絡推文了解惠民保,未參保人群也以互聯網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這為今后通過互聯網提升居民對鎮江惠民保的認知程度提供了基礎。
Logistic回歸的結果顯示,政府參與的OR值為2.12(政府發揮的作用每提升一個等級,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為對照組的2.12倍),提示惠民保的參保率與政府參與的程度密切相關。調查對象認為政府在鎮江惠民保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大,其投保意愿就越明顯,因此可以通過增強政府參與來提高惠民保的參保意愿。根據政府參與的程度,可將惠民保的基本模式分為政府主導模式、政府指導模式和市場主導模式三大類[7,8]。在政府主導模式下,政府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委托商業保險公司承保,主導了產品的設計、推廣和運營,該模式下的參保率較高,基金運營較為穩定,代表為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在政府指導模式下,政府主要通過提供醫保數據和宣傳資源的方式參與其中,由商業保險公司實際運營,該模式有利于惠民保的運營和風險控制,并且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地的醫療保障需求,該模式的代表為北京普惠健康保。在市場主導模式下,政府僅通過掛名或背書的形式參與惠民保的發展,由保險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在產品設計上注重創新,營銷方式依賴于互聯網,由于缺乏政府的參與,參保率往往不高,該模式的代表為杭州市民保[9,10]。鎮江惠民保由鎮江市醫療保障局指導,政府為其提供宣傳資源[11],但并沒有參與惠民保的產品設計和運營,因此鎮江惠民保的發展模式屬于政府指導模式。從調查結果來看,調查對象認為政府對鎮江惠民保的參與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政府角色在投保理賠環節介入有限。鎮江惠民保的投保理賠渠道主要為微信公眾號,居民在整個環節中難以感受到政府的存在,尤其是在理賠環節,鎮江惠民保無法在就診結束時進行一站式結算,投保人必須自行申請,整體流程仍然沿用商業醫療保險的模式,資金墊付壓力大,而政府主導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下,參保人就診所支付的費用是經過一站式結算報銷后的自付金額,這能夠極大地減輕參保人的資金墊付壓力。二是相關政策法規較少。鎮江市政府以及江蘇省政府至今仍未出臺與惠民保相關的政策法規,這可能會導致惠民保的產品設計、定價、銷售、理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風險,影響惠民保的公信力,降低惠民保的參保率和民眾獲得感。
Logistic回歸的結果顯示,理賠流程滿意度的OR值為2.1(理賠流程滿意度每提升一個等級,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為對照組的2.10倍),提示參保人對理賠流程的滿意度越高,其投保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可以通過優化理賠流程來提高惠民保的參保意愿。鎮江惠民保的理賠流程仍然遵循商業健康保險的模式,需要參保人自行收集報銷憑證,然后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渠道進行理賠,不同的報銷項目需要提交不同的材料,表現出鎮江惠民保與醫保局的合作不夠緊密,沒有實現系統的對接。對于參保人來說,繁瑣的報銷流程可能會降低其投保和續保的意愿。
Logistic回歸的結果顯示,增值服務滿意度的OR值為1.7(增值服務滿意度每提升一個等級,投保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為對照組的1.70倍),提示參保人對惠民保增值服務的滿意度越高,其投保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優化增值服務能夠提高投保意愿。許多地區的惠民保都出現了續保困難、持續參保意愿低下的現象,因此保險公司應當注重拓展健康增值服務,加強對健康風險的評估與干預。這不僅能提高參保人對惠民保產品的忠誠度與粘性,提高續保率,還能對客戶進行二次開發,進一步拓展保險公司百萬醫療險和重疾險等業務[12]。通過拓展增值服務,能夠促進惠民保從“費用補償”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轉變。但經調查發現,鎮江惠民保的增值服務主要集中在藥品服務,包括預約購藥服務、送藥上門服務和慢病購藥折扣,并沒有在其中體現出健康管理的地位。
鎮江市醫保局作為鎮江惠民保的治理主體,應當明確其在鎮江惠民保發展中的定位,在擴大參保群體的同時降低弱勢群體的參保難度,從而有效地填補商業醫療保險的不足。政府深度參與惠民保發展的典范是浙江省,在浙江省多部門聯合發布的《深化浙江省惠民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13],將惠民保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重大改革項目加以推進,各市醫保局要及時指導商業保險承辦公司根據投保率、賠付進度、約定賠付比例等因素,按實際資金賠付要達到協議賠付率90%以上,待遇覆蓋面需達到一定比例的要求,及時調整賠付責任和起付線。政府的深度參與使得浙江省的惠民保覆蓋率超過50%。因此建議政府盡快出臺與惠民保相關的政策法規,明確惠民保的資質要求、績效評估、數據共享、供應商監管等方面的要求,加強對惠民保各個運營環節的監管,以提高居民的參保意愿,促進惠民保的良性發展。具體到鎮江當地,政府應對參保人數和結構進行監測,實時監控基金池的規模大小,以此來判斷風險人群是否真正受益,從而對政府的干預程度進行調整,同時對承保公司的收支結構進行監督,使得承保公司的盈虧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14]。
優化理賠流程是提高惠民保參保意愿的重要舉措,但現在包括鎮江惠民保在內的絕大多數惠民保產品的理賠仍然依賴于參保人自行收集報銷憑證,然后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渠道進行理賠,與商業醫療保險的理賠程序并無本質區別[15],這使得部分參保的意愿有所降低。如今各地的惠民保一直在積極地對接當地的醫保系統,參照基本醫療保險的模式,極大地簡化了患者的報銷流程。如廣州“穗歲康”已經實現了定點醫療機構一站式結算,出院時可在醫保異同直接結算報銷,無需墊付,這極大地提高了參保人理賠的便利性。各地惠民保應當主動對接醫保系統,優化理賠流程,從而提高群眾地參保意愿。
當前各地惠民保都不同程度地包含各種增值服務,主要包括藥品服務、咨詢服務和重疾服務。相比之下,長沙惠民保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創新值得借鑒,其通過提供全病程管理服務、第二醫學意見及病理專家會診三重服務,為患者設計了從前期診斷、后續治療方案以及患者治療及康復過程的健康管理服務[16]。進一步拓展增值服務的范圍,不但可以加強惠民保對參保人的粘性,提高參保續保率,還可以通過疾病篩查、體檢等手段降低參保人患病的風險,從而達到節約保險基金的目的,長久來看有利于實現惠民保的穩定運營[17]。
產品推廣是提高鎮江惠民保參保意愿的必要手段,可有效提升投保人數,從而發揮大數法則的作用,實現風險分散。在推廣惠民保時,應當注意確定目標群體,突出惠民保價格低廉、保障范圍廣泛的特點。保險市場競爭激烈,保險公司應該制定差異化營銷策略,讓惠民保更具有吸引力。比如可以提供優惠活動、開展營銷推廣活動等。另外,在推廣時應做到合法合規,必須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得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