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家孫璋及其《孔夫子的詩經》考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雷鳴
(武漢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孫璋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光都在中國度過,他取別號,觀天文,理財務,助外交,編字典,譯經著書,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繪上了濃墨重彩,而最值得稱道的就是他的《詩經》拉丁文全譯本。
在孫璋的《孔夫子的詩經》問世之前,西方的《詩經》翻譯還停留在選譯階段。《詩經》西譯可以追溯到16 世紀,利瑪竇(Matheo Ricci, 1552—1610)曾于1593 年將中國的“四書”轉譯為拉丁文,“四書”都曾引詩,西人對《詩經》的最初印象應該就來自這部書,可惜現在并沒有留下此書的刊刻本或抄本。根據費賴之的記載,最早的完整《詩經》譯本出現在1626 年,耶穌會士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 1577—1628)曾于是年出版《中國五經》(Pentabiblion Sinense)一卷,此書是“五經”的拉丁文譯注本,但此書也已亡佚,后人未能一睹。1687年,殷鐸澤(Prospero Intorcetta,1625—1696)、恩理格(Christian Wolfgang Henriques Herdtrich,1624—1684)、魯日滿(Fran?ois de Rougemont,1624—1676)和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 1624—1692)四人用拉丁文合譯的《中國哲學家孔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sive Scientia Sinensis Latine Expositita)出版,此書中有對《詩經》的簡要介紹。
1738 年左右,孫璋完成了《孔夫子的詩經》一書,他并未說明他翻譯《詩經》時依據的是什么版本,也沒有說明他注釋《詩經》參考過哪些中國詩經學文獻,但在本書前言中他提到:
我依據的是著名的中國闡釋者——宋代的朱熹——的闡釋……我還聆聽過中國十分有經驗的、有學問的學者用通俗的語言講解《詩經》……我還參考了《詩經》的滿語譯本。……由于滿語和歐洲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等方面差距不大,而且滿語沒有漢語因為不確定的聲調和隱晦的語意而產生的模棱兩可,懂得滿語能幫助我把握漢語原文的真正含義。(Confucii Chi-king sive Liber Carminum,xiv-xv)
1830 年,東方學家朱利斯·莫爾(Julius Mohl,1800—1876)發現了《孔夫子的詩經》,他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和圖賓根的科塔出版社(Stuttgartiae et Tubingae, Sumptibus J.G.Cotte)將其編輯出版,《詩經》全貌終于得以在西方展現。莫爾對《詩經》并不夠了解,他在《編者前言》中這樣介紹《詩經》:“這些詩歌的內容多樣,所以當時的私人或公共領域中,幾乎沒有這些詩歌不觸及的東西。許多詩歌由帝王們創作,向我們展現他們的生活和感受、論辯和隱藏的靈魂;其他的詩歌由普通民眾寫成,展現民眾的歡樂和悲傷,欲望和痛苦,家庭的和諧與分離,對領導者的贊揚和責怪。”(Confucii Chi-king sive Liber Carminum,vi-vii)莫爾充分肯定了孫璋的工作,認為譯本體現出孫璋“最廣博的學識和極大注意力”(Confucii Chi-king sive Liber Carminum,ix)。莫爾對孫璋和《詩經》都不夠了解,但在他的努力下得以出版的《詩經》拉丁文譯本,為后來的學者提供了極大便利。
對《孔夫子的詩經》,可謂褒貶任聲。不深入文本,我們就很難對此書有客觀公正的評價。《孔夫子的詩經》一書包括這幾個部分:封面頁、題獻頁、三篇前言、占全書三分之二篇幅的詩歌譯文、占全書三分之一篇幅的詩歌注釋、附錄(詩經各篇標題)。全書結構完備,既是完整的《詩經》譯本,也是一部開創性的詩經學著作。
《孔夫子的詩經》標題為“Confucii Chi-King sive Liber Carminum”,正文第一頁前兩行所寫的標題是“Chi-King sive Carminum Liber Classicus”,此書正式的標題中有“Confucii(孔子的)”字樣;而正文中的標題多了“Classicus(經典)”字樣,而且后來的雅頌部分也都延續了這個“詩歌的經典之書”的稱謂。我們可以對比其他譯者對“詩經”這一書名的翻譯,晁德蒞的譯本叫做“Liber Carminum”,顧賽芬只用拼音“CHEU KING”作為標題,理雅各1876 年的韻譯本題為“The She King,or the Book of Ancient Poetry”,韋利的譯本題為“The Book of Songs”,詹寧斯的譯本題為“The Shi King,The Old‘Poetry Classic’of the Chinese”。晁德蒞、理雅各、韋利等人的標題都是“詩集”,強調《詩經》“詩”的特點,而孫璋的標題和詹寧斯的較為一致,都結合了音譯與意譯,孫璋在標題中強調此書是“孔子的”,說明他認為的此書來源。而且他不止譯出了“詩”,更用“Classicus”一詞不斷強調此書“經”的特質。
《孔夫子的詩經》一書包含三篇前言:《編者前言》《順治帝滿語詩經譯本前言》和《歐洲譯者前言》。其中,《編者前言》由將此書編輯出版的莫爾創作于1829 年;《順治帝滿語詩經譯本前言》是1654 年順治帝給滿文詩經譯本所寫的序言,孫璋將他的前言譯為拉丁文,放在譯本開篇;《歐洲譯者前言》由孫璋創作于1738 年左右,篇幅較長,分為五個部分。孫璋在第一部分說明了他翻譯《詩經》的原因:第一,《詩經》適合了解中國習俗;第二,《詩經》體現了中國這個古老民族對上帝的古老信仰。(Confucii Chi-king sive Liber Carminum, xiv)孫璋介紹了翻譯的方式,稱自己信任朱熹的闡釋,根據漢、滿兩種語言的文本翻譯。他盡量避免把闡釋者的話與原文相混淆,原文中沒有的內容他會在譯文中加括號標記出來。他力圖貼近原文,寧愿晦澀,也不愿不忠實,要將這部真實原初的、不加任何修飾的古代典籍獻給歐洲。孫璋前言的第二部分是對《詩經》的簡介。他分別介紹了“國風”“小雅”“大雅”和“頌”涉及的主要內容。他認為“國風”主要是民眾吟唱的詩歌;“小雅”“大雅”稱頌帝王、公侯等貴族,包括燕飲、祈福、農業等多方面內容;“頌”是在祭祀祖先的典禮上歌唱的頌詩。前言的第三部分是從后稷開始,至幽王結束的周王朝的天子年表,第四部分是對周朝歷史的簡單介紹,第五部分是對中國詩歌的簡介。在這一部分,孫璋將《詩經》中的詩歌分為“賦”“比”“興”三類,又介紹了中國詩歌的詩行、平仄和韻律等,但孫璋并不了解律詩、古詩、絕句的分類,所以他講的平仄規則并不通。孫璋在前言中并不強調《詩經》的“詩歌”特質,他雖然提到《詩經》是詩歌,還試圖介紹中國詩歌的韻律、平仄,但是篇幅在前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礙于他對中國詩歌的了解不夠,常常出錯,反倒讓讀者越看越糊涂。孫璋的譯文都是散體,幾乎表現不出《詩經》作為“詩”的特質。
《孔夫子的詩經》正文分為四個部分,即國風、小雅、大雅和頌。正文部分共有305 首詩的譯文,其中國風160 首、小雅74 首、大雅31 首、頌40 首,都按照原書的順序排列。所有譯詩都沒有標題,只有“Ode 1”“Ode 2”這樣的順序號。小雅中“有其義而無其辭”的6 篇笙詩,孫璋直接刪去未錄。《孔夫子的詩經》的分類和譯法詳見表1。
這部書是由孔子完成的古代詩歌合集,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叫做國風(Koue-fong),是普通民眾吟唱的小詩,皇帝命令諸侯在國內巡視的時候將其收集起來。這樣,通過這些詩歌,他們就能了解不同諸侯國的不同風俗,糾正不正確的行為,贊頌好人的善行。每個諸侯國的領地上,到處都在吟唱這些歌謠,這些歌謠被交給皇帝,皇帝將經過挑選的歌謠交給他的掌管音樂的大臣,讓他們檢查和保存這些詩歌。這個習慣在平王開始執政的公元前711年時已經被遺忘了,孔子為了補救,用同樣的方式收集詩歌,值得稱頌的美好的語言和行為在這些詩歌中留存,通過閱讀詩歌,揚善懲惡。在他收集到的古老歌謠中,他把那些不符合他的規范的詩歌刪除了。
第二部分叫做小雅(Siao-ya),第三部分叫做大雅(Ta-ya),有的是來自周王朝的詩歌,有的稱頌帝王、有的贊頌公侯,有的是大臣向帝王表示感謝,或者祈求福報,有的在祭祀祖先的典禮之后的宴會上歌唱,有的描繪對帝王和公共事務的反對,有的描寫農業,有的對災難表達悲傷,等等。
CHI-KING SIVE CARMINUM LIBER CLASSICUS PARS I.KOUE-FONG DICTA SIVE IN VARIIS SINAE REGNIS DECANTATAE CANTILENAE CAPUT 1.TCHEOU-NAN SIVE CANTILENAE REGNI TCHEOU AD AUSTRUM POSITI CAPUT 2.CHAO-NAN,SIVE CANTILENAE CHAO REGIONIS AD AUSTRUM POSITAE CAPUT 3.CANTILENAE IN REGNO PII CAPUT 4.CANTILENAE IN REGNO YONG CAPUT 5.CANTILENAE IN REGNO OUEI CAPUT 6.CANTILENAE IN REGNO QUOD IMPERATORI PROXIME SUBJACEBAT DECANTATAE CAPUT 7.CANTILENAE IN REGNO TCHING CAPUT 8.CANTILENAE IN REGNO TSI CAPUT 9.CANTILENAE IN REGNO OUEI CAPUT 10.CANTILENAE IN REGNO TANG CAPUT 11.CANTILENAE IN REGNO TSIN CAPUT 12.CANTILENAE IN REGNO TCHIN CAPUT 13.CANTILENAE IN REGNO HOUI CAPUT 14.CANTILENAE IN REGNO TSAO CAPUT 15.CANTILENAE IN REGNO PIN LIBRI CLASSICI CARMINUM PARS II.DICTA SIAO-YA,(QUOD RECTUM EST SED INFERIORE ORDINE)CAPUT 1.……CAPUT 8.LIBRI CLASSICI CARMINUM PARS III.DICTA TA-YA,SIVE MAGNUM RECTUM(QUOD RECTUM EST SUPERIORE ORDINE)CAPUT 1.……CAPUT 3.LIBRI CLASSICI CARMINUM PARS IV.DICTA SONG,SIVE PARENTALES CANTUS CAPUT 1.DICTUM TCHEOU-SONG SIVE IMPERATORUM TCHEOU PARENTALES CANTUS ARTICULUS I.……ARTICULUS III.CAPUT 2.DICTUM LOU-SONG,SIVE PARENTALES CANTUS REGNI LOU CAPUT 3.DICTUM CHANG-SONG,SIVE PARENTALES CANTUS DYNASTIAE CHANG詩經或詩歌的經典之書第I 部分 國風或在中國不同地區吟唱的歌謠第1 章 周南或周王朝南部的歌謠第2 章 召南,或召地區南部的歌謠第3 章 邶國的歌謠第4 章 鄘國的歌謠第5 章 衛國的歌謠第6 章 坐落在靠近帝王的地區吟唱的歌謠第7 章 鄭國的歌謠第8 章 齊國的歌謠第9 章 魏國的歌謠第10 章 唐國的歌謠第11 章 秦國的歌謠第12 章 陳國的歌謠第13 章 檜國的歌謠第14 章 曹國的歌謠第15 章 豳國的歌謠詩歌的經典之書第II 部分,小雅,(低等級的德行)第1 章……第8 章詩歌的經典之書第III 部分,大雅,或偉大的德行(高等級的德行)第1 章……第3 章詩歌的經典之書第IV 部分,頌,或祭祀祖先典禮的歌第1 章 周頌,周王朝祭祀祖先典禮的歌第I 節……第III 節第2 章 魯頌,魯國祭祀祖先典禮的歌第3 章 商頌,商朝祭祀祖先典禮的歌
第四部分叫做頌(Song),這是祭祀死去祖先的詩,在周朝天子、魯國公統治時期、商朝天子為祖先舉行祭典的時候歌唱。(Confucii Chi-king sive Liber Carminum, xv-xvi)
孫璋在介紹“國風”時結合了采詩觀風說和孔子刪詩說,卻對這兩者有所混淆。《詩經》中詩歌的來源,本就是個復雜的問題,孫璋從各家評注中選取了幾個說法,用自己的邏輯綜合在一起。在前言中,孫璋介紹了《詩經》各部分詩歌的內容、吟誦和演唱的場合,但是他沒有翻譯這幾個詞,只是給出了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