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麗芳
摘 要:生命教育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幫助幼兒認識生命、珍惜生命、關愛生命。在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部分幼兒園沒有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只是單純進行知識點講解,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難以對幼兒的心理形成觸動。如何解決生命教育中教學形式單一、內涵認知不足的問題,成為幼兒教師需要重視的問題。生命教育是抽象的,利用繪本開展生命教育,符合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因此,在幼兒生命教育中,教師應深入挖掘繪本的教育價值,在繪本閱讀中滲透生命教育課題,為幼兒創造更多學習契機,引導幼兒在生命感悟中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繪本融合;幼兒教育;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8-0094-03
繪本是以繪畫為主、文字為輔的書籍,具備構圖精美、情節緊湊、色彩豐富的屬性。幼兒的直觀思維較強,繪本符合幼兒的學習需求,較容易被幼兒接受,促進幼兒順利進入閱讀環節。據調查發現,繪本的教學方式容易兩極分化,一種是教師完全放手,讓幼兒自主閱讀繪本,另一種是教師組織繪本故事聆聽活動,由教師講述故事情節,幼兒單純聆聽。兩種教學方式都存在不足之處,教師需融入更多閱讀形式,輔助幼兒高效閱讀。
1.創設生命教育學習情境
繪本資源豐富,教師應結合當前幼兒的實際學情,篩選、整合適合的繪本素材,選取開放性、趣味性的繪本內容,創設生動、輕松的繪本閱讀情境,以此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繪本閱讀的積極性。
(1)整合繪本資源
繪本中蘊含豐富的知識內涵,具有多樣化、多元性的特點。幼兒對文字過多的書本會產生畏難心理,不愿主動閱讀。因此,教師可以以繪本內容與幼兒思維對接為切入點,對接幼兒的日常生活,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適時借助多媒體等教學道具,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創設生動的閱讀情境,促使幼兒在主動探索中提高閱讀能力、激發閱讀熱情、啟動閱讀思維。
例如,繪本《大熊抱抱》的內容比較豐富,并有一定的文字旁白,幼兒識字量較少,教師如果直接讓幼兒進行閱讀,他們可能會產生畏難心理,從而難以進入閱讀狀態。為了給幼兒創設更契合的學習情境,教師應從幼兒的學習需求出發,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動畫。幼兒的注意力能夠順利被動畫片吸引,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問題:“請小朋友們看動畫,講一講發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是你,你是怎么對待亂砍濫伐的人呢?”針對動畫中的行為,幼兒主動參與討論,教師適時進行引導:“動畫中的大熊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即便是面對要破壞森林的人,依然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你平時是怎么對待身邊的人和生物的呢?”幼兒從自身認知出發,發表自己平時有保護花草的行為、有分享玩具的行為等。教師肯定幼兒的行為,引導幼兒建立愛惜生命、尊重他人的意識。
(2)激發幼兒興趣
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綜合考量各種制約因素,科學做好教學應對,為幼兒創設輕松愉悅的閱讀情趣。幼兒對色彩豐富的繪圖有一定探索興趣,尤其是動畫片性質的動態畫面。教師應把握幼兒這一心理特點,在閱讀繪本環節,適時融入多媒體展示,為幼兒帶來視聽感官的沖擊,幫助幼兒提高閱讀積極性,為感知繪本內涵、理解繪本內容做好鋪墊。
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幼兒備受家庭成員寵愛,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他人感受、忽視父母為家庭付出的行為習慣。為了讓幼兒明白親情的可貴,教師導入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書中的小兔子認真表達對大兔子媽媽的愛,把對媽媽的愛進行量化,用各種身體動作和看得見的物品來表達自己的愛,但是不論怎么比,永遠也比不過媽媽,媽媽的愛更多、更高、更遠。繪本中有諸多動作表達,教師以此為切入點,在讀故事時,邀請兩個幼兒上臺,隨著故事中的動作推進依次進行模仿,幼兒直觀的身體動作和夸張的表情,能夠有效活躍繪本閱讀氣氛,提高幼兒參與繪本閱讀的積極性。
2.創優生命教育閱讀形式
(1)營造閱讀氛圍
在選擇閱讀形式時,教師要從具體繪本的獨特屬性出發,結合幼兒興趣愛好,篩選契合度更高的閱讀形式。閱讀不是看一看、讀一讀就完成的,是需要理解感悟的,繪本閱讀亦是如此。教師對不同的繪本進行分類,將故事角色較少、情節簡單的繪本歸為一類,放手讓幼兒自主完成閱讀;將故事角色較多、內容豐富的繪本歸為一類,讓幼兒通過角色演繹等活動,在互動交流中完成對生命教育的感知。
將繪本融入幼兒生命教育中是教師做出的全新教學探索,繪本以其豐富的色彩和精美的畫面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具有拓展幼兒學習思維、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引導幼兒感知生命意義的教育價值,極大影響了幼兒三觀的形成。例如,閱讀繪本《她來了》,繪本中以小熊的視角展開故事,通過對小熊心理變化過程的描寫,展示小熊對家庭新成員妹妹的態度從開心到討厭,再到困惑,再到接受的變化歷程。部分幼兒的家中也有兄弟姐妹,教師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兄弟姐妹,講述與家人相處的狀態。幼兒能夠積極響應,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對不能與家人和睦相處的幼兒,教師應該給予更多關注,從繪本內容出發,引導幼兒體會成長的滋味和幸福的含義。
(2)助力幼兒感悟
不同的閱讀形式對幼兒產生的激發作用自然不同,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從幼兒的思維角度出發,組織不同層次和形式的閱讀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多的閱讀學習機會,讓幼兒快速理解繪本內涵的同時,增強幼兒閱讀的自信心。在幼兒教學實踐中,為幫助幼兒感悟繪本內容,教師要有創新意識、融合意識,適時融入繪本內容,引導幼兒發掘繪本中蘊含的信息,強化幼兒的學習體驗,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例如,《稻草人的心》有精美的版式構圖、簡潔的文字,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講述一個沒有心的稻草人不會哭也不會笑,在小伙伴提供不同物品做稻草人心的幫助下活過來的故事。在閱讀繪本環節,教師以提出問題的形式,引導幼兒對故事內容進行描述,鼓勵幼兒分別講一講用石頭、冰塊、蘋果做稻草人的心,稻草人的各種表現,以及發揮想象還能用什么來做稻草人的心。幼兒通過觀察圖畫,對繪本內容有了初步認知,能夠講述不同的物品代表的不同性格,并在教師的鼓勵下,紛紛說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物品用來替代稻草的心。為了提高幼兒的感悟能力,教師以互動的方式讓幼兒參與其中,能夠更大程度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感知力。
3.延伸生命教育學習主題
(1)關注學習主題
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對生命的認知不同,從而對繪本閱讀的需求也不同。教師要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層次劃分,以幼兒的學習需求出發,擬定生命教育的主題。小班的幼兒對生命教育尚處于初步接觸階段,教師在選擇繪本時,圍繞生命認知類進行選擇;中班的幼兒對生命有了一定了解,初步建立自主要求,教師在選擇繪本時,以衛生、行為習慣養成為主;大班的幼兒初步建立自我意識,教師要從對錯、善惡的區別著手,進行深度分析,這樣才能使繪本發揮更高的教育價值。
例如,《栗子樹下的秘密》講述的是兔子瑞奇和好朋友安妮在栗子樹下發現小松鼠的尸體,并將它埋葬的故事內容。繪本主題是死亡是所有生物都會面臨的自然規律,正因為如此,才凸顯生命的重要性,我們應該珍惜和尊重自己的生命以及他人的生命。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合作閱讀,引導幼兒展開層層遞進學習。幼兒對精美的畫面比較有感觸,能夠認真閱讀。在幼兒閱讀完成后,教師推出《我們永遠在一起》《紅色的油紙傘》《活了100萬次的貓》《祝你生日快樂》等更多相同主題的繪本,拓寬幼兒的閱讀視野。教師將幼兒劃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閱讀不同的繪本,閱讀完成后將故事內容和獲得的感悟進行展示。在復述故事的過程中,幼兒進一步內化繪本主題,認知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2)提升幼兒感知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其學力基礎不可避免會存在一定差異性。為了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教師在延伸活動主題時,應注重針對性教育設計,結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篩選更多契合主題、契合主題延伸的繪本內容,借助多種輔學手段,建立科學的、系統的教學方法體系,促進繪本延伸閱讀發揮其教育教學價值,促使幼兒主動參與繪本閱讀,切實提升對生命的感知。
例如,閱讀繪本《種驚喜的笨笨熊》,這本書中的笨笨熊不同于其他鄰居將后院圈起來種東西的做法,反而是將沙地分享出來,從而收獲了許多朋友。部分幼兒對物品的所有權比較看重,自己不玩的玩具即使放在那里,也不許其他小朋友碰一下,而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主動分享沙地結交了更多朋友,并將與朋友們快樂玩耍的這份快樂一直傳遞下去的故事。為了讓幼兒體會笨笨熊的做法,教師將幼兒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準備一份繪本,讓幼兒自主協調閱讀繪本的順序。在班級巡視時,教師發現有的小組是所有幼兒擠在一起看一本繪本;有的小組是排好閱讀順序,一個一個閱讀;有的小組是兩人兩人一起看,沒有出現爭搶現象。教師及時針對幼兒的行為給予正面鼓勵,讓幼兒明白付出和分享的快樂。
4.組織生命教育互動活動
(1)開展演繹活動
繪本雖然有精美的圖畫,但對幼兒來說仍不夠直觀形象。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將靜態的繪本轉化為動態的演繹,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有效增強其感知能力。大部分幼兒具備“過家家”游戲經驗,教師結合繪本內容,帶領幼兒開展分角色演繹活動,讓幼兒通過演繹和觀看,順利代入故事情節,學習感同身受去聆聽對方,建立是非對錯觀念,了解并接納自己。
表演式閱讀是幼兒較喜歡的閱讀方式,比如,在閱讀繪本《排隊啦,排隊啦》時,圖畫中有一些杯子、螞蟻、鴨子、汽車、小朋友排隊的情景,教師以此為對接點,將幼兒的生活與繪本相對接,要求幼兒演繹排隊洗手、排隊喝水、排隊上廁所的情境,讓幼兒通過演繹活動了解秩序對每個人的影響,初步建立社會秩序和社會規則意識。然后,教師適時提出反向操作問題:如果有人不排隊會出現什么情況呢?鼓勵幼兒想象不排隊的后果并進行演繹,幼兒的思維得到進一步啟發。表演式閱讀對幼兒有較強吸引力,幼兒在參與表演和觀看過程,能夠對繪本內容有更清晰了解的同時,有效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等。教師緊抓幼兒表現欲強的特點,進行科學教學設計,為幼兒綜合能力的提高提供助力。
(2)培養幼兒習慣
生命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推進和完善。教師在篩選繪本時,圍繞生命教育的主題,精選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繪本,并在閱讀形式、教學方法、活動組織等方面做出創新探索,以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幫助幼兒在討論交流中獲得學習共識,讓幼兒在豐富的繪本資源中內化生命的意義,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例如,繪本《14只老鼠種南瓜》中的小老鼠從外貌到形態各不相同,隨著場景的不斷切換,表情變化大,不同磨難變換間色彩隨之變換,能夠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以“14只小老鼠為了守護南瓜的長大都做了什么”的問題,引導幼兒對繪本進行解讀。有了圖片的引導和啟發,幼兒積極回答問題,能夠將看到的內容復述一遍。教師將幼兒表述的拔草、松土、驅蟲、鋪干草的操作記錄下來,并提出延伸問題:“你有種植物的經歷嗎?你知道要想種好植物,除了這些操作,還需要做什么嗎?”幼兒基本沒有種植經歷,不知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教師及時給予討論方向引導,鼓勵幼兒開展自由討論活動。自由性的活動具有吸引力,幼兒參與熱情較高,在討論過程中,對生命有了更深入的認知。
總之,教師多元融合繪本與生命教育,能夠有效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并對學習氣氛活躍、幼兒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教育質量提高創造有利條件。在組織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從更多角度展開思考,以多元化的活動形式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更多教育契機,為幼兒提供更多閱讀學習機會,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各項能力。繪本的精確篩選、整合,繪本閱讀活動的創新組織,都對幼兒的三觀生成起到積極作用,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富英.利用繪本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的研究[J].新課程,2022(22).
[2]胡德英.家庭教育中幼兒生命教育實施途徑芻議[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28).
[3]施婷.走進大班幼兒生命教育——一場關于繪本與生命教育的對話[J].山西教育,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