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升
摘 要:生物課程是初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初中生物教學中可助力學生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生物科學,可助力教師開展核心素養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發揮育人價值,可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觀、價值觀。教師在滲透生命教育時應立足人本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把握生物學科人文性與科學性的統一,使學生可以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學習體驗中感知生命,高效學習。
關鍵詞: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9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8-0151-03
生命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本要求,是社會環境發展變化的要求,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亦是現代學校教育發展的要求。現代教育提倡以人為本,生命教育貫徹人本教育理念,其教育意義在于助力學生探究并認知生命的意義,尊重并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并發展個體獨特的生命,同時將自己的生命與天地人之間構建和諧的關系。多學科滲透是現階段推進生命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生物學科的內容和結構可以為生命教育的滲透提供豐富的切入點,且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亦是生物課程的主要核心素養教學目標之一,所以教師需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將生命教育與課程教學融合起來。
1.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意義
(1)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大部分學生在生物知識學習過程中執著于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種理解和記憶多停留在知識的表層含義。比如,綠色植物呼吸會產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學生在學習時會重點記憶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氧氣這幾個關鍵詞,但不會深入思考光合作用體現的生命意義和產生的生命價值。所以,當教師將生命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能會思考光合作用于綠色植物的生命意義,也會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正視綠色植物呼吸產生光合作用對人類生命的意義。這是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進一步認知和理解,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強化記憶,還能開闊學生的生物學習視野。
(2)培養學生正確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包括生物學的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進化與適應觀、生態觀等。科學正確的生命觀有利于學生自然觀、世界觀的形成。對生命的科學認知和了解能夠引導學生學會尊重、珍視生命,因為當學生能夠意識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時,其看待生命的態度就會發生轉變。將生命教育滲透到生物課程中需要教師挖掘教學內容中體現出的生命意義和價值,不同的生命可能會表現出頑強、奉獻、欣欣向榮等各種展示形態,這些形態賦予了生命特色和色彩,學生在學習中認知和情感都可以得到充實,再結合自身的生活與經歷,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生命觀念。
(3)優化生物課程教學改革
新課改的步伐正在加快,要想實現全新的課程改革,需每門課程同步進行,生物教學需要緊跟新課改的步伐,從不同的角度將素質教育滲透到教學中。生命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是貫徹人本教育理念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且生命教育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生命觀,這是新課標中對核心素養教學的定義內容之一。所以,將生命教育滲透到生物教學中能夠展現生物課程的育人價值,助力新課改的深化和推進。
2.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現狀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已經開始逐漸滲透,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已經開始“破冰”,不再局限于應試教育模式。所以生物教學已經堅定地朝著生命教育邁步,也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參與到生命教育的教學中。但是我國的教育體系十分龐大,學生和教師的基數非常大,要想做到完全普及和滲透生命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免不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不斷地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推進生命教育的落實。
第一,部分教師仍側重文化知識教學,在一些教師的教育理念和認知中,文化知識教學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動,這并沒有錯,但是現代教育是人本教育,是素質教育,是綜合教育,只依靠文化知識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所以如果教師的教育認知和理念不能跟隨教育發展大趨勢進行更新,那么生命教育的滲透就很難實現常態化開展。
第二,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方式較少,部分教師會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但多是采用口述教學的方式,而生命教育應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等專題教育形式開展,通過實踐教育活動的組織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從而豐富學生對生命教育的體驗。然而,教師的滲透方式多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活動的組織較少,這也導致學生對生命的理解不夠全面和透徹。
第三,生命教育是基于現代社會青少年的身心狀態開展的,所以生命教育的內容需要與時俱進,因此教師需要立足學生興趣、經驗以及社會熱點等開展生命教育。但是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對這些有效生命教育資源的開發力度較小,多是立足教材內容開展生命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生命教育的育人作用和價值難以充分發揮。
3.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1)信息技術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已經在現代教育中實現常態化開展,因為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實現對教育空間的拓展、教育內容的豐富、教育方式的創新,這對滲透生命教育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師需要不斷挖掘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方式和教育價值,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促進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的時候,教材中的細胞都是以平面圖片和生硬的文字介紹為主,學生在學習中很難感受細胞的生命力,所以教師可以從網站、自媒體等信息化資源中檢索植物細胞、動物細胞成長分裂的動態過程,然后借助多媒體或者希沃白板放映給學生觀看,這樣學生就能直觀感受細胞的活力和生命力,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和透徹。當學生對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有直觀的學習感受和情感體驗時,在學生的認知中也會給予動植物這些生物更多的尊重和保護,生命教育就得以在潛移默化中有效開展。
(2)小組合作教學
生命教育沒有固定模式,也沒有固定的內容,因為每個人對生命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生命教育應該是開放的、自由的、各抒己見的,然后殊途同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實現對生命教育的滲透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開放和自由的平臺,然后立足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討論話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既能實現對學習內容的多角度理解和認知,也能實現對生命定義、意義和價值的探索。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的時候,教材中提出七個問題供學生討論,這些問題涉及多個方面和領域,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但是如果按照傳統教學方法討論,學生的意見和想法無法展示,也無法通過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對生命的認知。這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材中提出的七個問題逐一分析和討論,經過對組員不同意見的討論、整合,總結出答案。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發表自己對生命的見解,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反思、深思,從而感悟生命之間的聯系,明白尊重其他生命也是尊重人類自己。
(3)實踐活動教學
生命教育的滲透離不開實踐體驗,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展現生命的價值,才能感受生命的意義,才能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與可貴。而且在新課標的教學建議中,組織實踐教學活動也已經成為完善教育結構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所以教師應以教材教學內容為基礎,開發實踐主題,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實現對生命教育的滲透。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時候,該單元的后兩節分別是“細菌和真菌”“病毒”,在提起這些內容的時候,很多學生潛意識里都會覺得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事物,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學生會有這樣的認知是因為對細菌、真菌、病毒的了解過于片面,教師可以以此為主題組織一次科普實踐,活動的內容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細菌、真菌和病毒的危害,一部分為細菌、真菌和病毒的有效應用。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認識不一樣的細菌、真菌和病毒,這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儲備,還能讓學生在搜集資料、整理案例的過程中對不同生命的價值有更加全面、客觀的認知。
4.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1)完善課程教學目標
生命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其在生物教學中的滲透應實現常態化開展。教學目標對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有指導作用,所以應將生命教育目標細化體現在教學目標中,這樣教師就能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有意識地進行滲透教育。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的時候,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了解生物圈的基本概念和特點、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和作用;理解綠色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了解綠色植物的特點和功能;明確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感受人與自然的關系。”這樣的教學目標從多角度展現了生命觀念,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接受教師正確、科學的引導,從而建立正確的生命觀念,對人與自然和生態的關系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2)聯系學生實際生活
生命是生活的基礎,生活是生命的延續,生命的質量取決于生活的質量,生活的價值決定生命的價值,所以生活與生命之間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基于此,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需要教師不斷地開發和利用生活資源,從而豐富生物教學的內容,拓寬生命教育的空間。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的時候,該單元第五節的內容是生物的變異,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提取實際生活中的案例開展教學。比如,很多學生對養寵物都十分感興趣,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搜集一些不同品種的寵物貓、寵物狗等,讓學生通過視頻觀察一些寵物之間的異同點,借此將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也讓學生直接感受生命的奧妙。除了寵物,還可以列舉一些嫁接的植物或者水果的新品種,如學生熟悉的蘋果梨、杜梨、金絲小棗、黑棗等。通過這些生活中的實際事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更真實地體會生命的千變萬化。
(3)聯合各種有效力量
生命教育的滲透不僅存在于生物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應聯合一切有力的力量和資源,如家庭資源、社會資源、學校資源、自然資源等,借此拓寬滲透空間,豐富滲透內容,讓生命教育形成“潤物細無聲”之勢,滋養學生的心態、精神、觀念。首先,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開發有效的社會資源,如社區、疾病控制中心這些社會機構,在學習相關內容時與這些機構合作,組織科普演講、社區活動等開展生命教育。其次,生物教師應與家長建立長期、有效的聯系,讓家長參與到生命教育中。再次,初中生物更多的是研究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那么教師應充分開發自然教育資源,如學校周圍的生物博物館、植物園、園林、山區等,讓學生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中探索、發現生命的意義。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與學校管理層的溝通在學校定期組織生命教育專題活動,并將生命教育滲透到校園文化中,借助校園展示墻、校園廣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
5.結語
總而言之,生命教育的開展對學生、學校、社會乃至國家都有重要意義,青少年作為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具備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至關重要。生命教育應滲透初中教育的各個科目中,形成聚力之勢,從而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積極影響。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已付諸實踐,但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教學現狀開發有效的生命教育滲透路徑和策略,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助力。
參考文獻
[1]張世棟.談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滲透[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2021(07).
[2]梁佳麗.初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的缺失與對策[J].世紀之星(高中版),2021(33).
[3]尹佳.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教育界,2023(04).
[4]呂秀兵.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27).
[5]錢媛媛.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智力,2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