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龍
摘 要:高中數學教學任務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新課改背景下變得更加突出重要。當學生具備問題意識后,其會以質疑思維探索數學知識,進而在數學知識探索中不斷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為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研究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策略,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助力高中數學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意識;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8-0141-03
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部分高中數學教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但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部分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并沒有顯著提升,甚至學生進入了不斷刷題的怪圈中,認為自己數學成績不好是做題少的原因。但實際上,學生數學成績一般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形成數學思維,不具備問題意識,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沒有學會以質疑的眼光看待數學,發現問題。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結合教學經驗,研究問題意識培養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問題意識,穩步提升數學學習成績。
1.高中數學問題意識培養意義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將有助于教學質量提高,所以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第一,問題意識的培養,將有助于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提高。當學生具備問題意識后,其會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敢于提出數學問題,產生知識質疑想法,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第二,問題意識的培養,將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在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目光多關注在學習成績提高上,一直沉浸在題海中,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不強。但當學生具備問題意識后,其會發現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探索魅力,因此會主動探索數學奧秘,自主探究數學定理、概念及公式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可以得到不斷提高,其在數學學習中獲得的成就感也會更多,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也將隨之激增。
第三,問題意識的培養,將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對數學是存在畏難心理的,大多時候,教師教授什么,學生學習什么,學生潛意識中認為教師教授的就是最正確、最簡單的。但當學生具備問題意識后,會對教師所講內容產生質疑,會對教師選擇應用的公式、定理提出疑問,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會主動進行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將得到有效鍛煉。
第四,問題意識的培養,將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新高考背景下,學生將不再是數學問題的解決者,而成為數學問題的創造者,需要學生利用數學思維創造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意識的驅動下,學生將學會綜合性思考問題,主動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理解能力、領導能力、閱讀能力、邏輯判斷能力等各項能力。
2.高中數學問題意識培養途徑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問題意識
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受應試思想影響,高中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時更關注解題方法的學習,對教師所講知識內容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想法,會主動做一些練習題加深對解題方法的理解。這樣的數學學習心態,容易導致學生缺乏質疑思維,并不會主動探究解題方法,也不會對教師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出疑問。長此以往,若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非常困難的。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若想在教學中要有效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那么就必須重視為學生創設可以激發問題意識的問題情境。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重視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同時參考教材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例如,湘教版必修第一冊“函數的概念與性質”相關知識與學生初中時期學習的函數知識有一定聯系,因此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一絲輕松,在課堂學習時身心較為放松,思維也變得更加活躍。此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可以激發問題意識的問題情境,以此促進學生深入探究函數,明確函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而激發問題意識,提高提問能力。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情境:某科研公司在研究中獲得兩種產品,分別是M和N產品,為進一步判斷這兩種產品可以為公司創造多少經濟利益,經市場調研,產品M可創造的經濟利益與公司的投資成正比,當公司投入為1萬元時,產品M可創造的經濟利益為25%,當投入為1.8萬元時,產品M可創造的經濟利益為45%;產品N可創造的經濟利益與公司投入的算術平方根之間成正比,當公司投入為4萬元時,產品N可創造的經濟利益為250%,當公司投入為9萬元時,產品N可創造的經濟利益為375%。那么如果科研公司拿出10萬元完成資金運作,如何分配這10萬元才能為公司創造最大利潤?在此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會自然想到函數知識來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形成。
(2)營造問題氛圍,引導學生質疑
營造問題氛圍,將會成為引導學生質疑的關鍵。問題意識的培養與形成,需要學生在身心放松的狀態下快速運轉大腦,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產生質疑想法,進而提出問題的過程。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節省教學時間,多采取“滿堂灌”教學方式,并沒有為學生留下足夠的學習思考時間與空間,更不會為學生營造問題氛圍,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一直處于疲乏狀態,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開始重視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問題氛圍,并應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質疑,使學生在質疑中逐步形成問題意識。
例如,湘教版必修第一冊“函數的概念與性質”相關知識學習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營造問題氛圍。通常情況下,問題氛圍的營造與問題情境的創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營造方法也較為相近,但問題氛圍的營造相較于問題情境的創設還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要更為融洽和諧,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被拉進,學生對教師所提問題感興趣,對教師教授知識會產生質疑想法,敢于提出質疑,那么問題氛圍的營造才能更有效,可以發揮的作用也將最大。基于此,在問題氛圍營造前,教師應提前來到教室,同時與學生處好關系,以輕松簡單的話題完成課前溝通,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完成一些教學小游戲,在小游戲的幫襯下,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課堂思考熱情,同時最大化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將在此過程中得到培養形成。如“表示函數的方法”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時,教師組織學生玩游戲,學生被分為兩組,判斷知識的正誤,哪個小組回答正確數量最多,哪個小組獲勝。在游戲的作用下,課堂上問題氛圍將輕松形成,學生的質疑想法也將在問題回答過程中形成。
(3)做好問題引導,滲透問題意識
做好問題引導,向學生滲透問題意識,將有助于學生沿著正確的學習方向前行,形成正確的問題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是教授知識的一方,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一方,當教師教授知識時,通常會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而這些問題設計的是否適宜,將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深度與廣度。為此,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完問題后,還應做好問題引導,在引導過程中向學生滲透問題意識,使學生順著教師的引導,啟發問題思維,提出問題質疑,進而獨立思考找出問題解決方法。在此問題引導與解決過程中,學生的數學能力將得到有效培養提高,問題意識也將高質量形成。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注重在教學中做好問題引導。
例如,湘教版必修第一冊“表示函數的方法”知識學習時,教師需要做好問題引導,并在引導過程中滲透問題意識。在課堂教學之初,教師就可以向學生介紹什么是表示函數的方法,同時給出三種函數表示方法,分別是解析法、列表法與圖像法。每一種函數表示方法都有其優缺點,以解析法為例,其優點是簡單明了,可以精準地計算出函數值;但其缺點是較為抽象,不能直觀地反映出函數特征與性質,學生學習會存在一定困難。為指導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并教授學生如何理解性學習解析法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問題引導。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某地區修建的水庫大壩,同時將數學問題展示在圖片一側,有助于學生一邊閱讀數學題目,一邊對比大壩圖片,形成直觀思維。
(4)注重鼓勵學生,培養問題意識
注重鼓勵學生,將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外加動力。雖然在教學中一直強調要培養并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只有學生的內驅力足夠強,才能促使學生學好數學知識,但不可忽視的是,外加助力與內驅力同樣重要,尤其是來自教師的外加助力,將會為學生指明學習前進方向,有助于學生問題意識形成。教師在教學中注重鼓勵學生,并在恰當時機做出鼓勵姿態,會使學生的質疑勇氣增強,使學生大膽思考,勇于創新,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為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為學生設計適合啟迪思維的數學問題,還應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
例如,湘教版必修第一冊“表示函數的方法”知識學習時,學生在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時,會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學生是存在明顯個體差異的,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是不同的。此時,教師不可因為學生提出問題的有效性不同而表現出不同教學態度。比如,班級中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更愿意挑戰學習解析法,對函數的表示方式有深入探究想法,此時,教師要以言語鼓勵學生,激勵其朝著研究思考方向繼續前行,以質疑思維不斷進行問題思考。班級中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會更傾向于列筆法,此方法的優點是具體易用,即使是不懂數學運算的學生也可以通過查表解決問題,但此方法的缺點也較為明顯,只能查詢到表格中有的數據,其他數據查不到。此時,教師應鼓勵這部分學生從簡單處著手思考,逐漸向其他兩種函數表示方法推進性學習。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先易后難,先簡單再復雜,函數知識學習具有一定難度,所以無論學生選擇哪一種方法表示函數,探究函數,方法都是可取的,教師應給予鼓勵和引導,促進學生不斷深入探究函數的表示方法,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將得到培養與提升。
(5)重視作業評價,強化問題意識
重視作業評價,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情緒產生正面影響,進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高中數學的作業評價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若想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則需要將評價關注在問題本身上,并以平和的語言指出學生思考不周之處,便于學生將情緒放在問題解決上,而不是教師的評價用語上;若想鼓勵學生學好數學,則需要將評價關注在學生身上,應用融入情感的語言完成作業評價,使學生從教師的評語中受到到來自教師的鼓勵與關心,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促使學生問題意識強化提升;若想警示學生,提醒學生認真思考問題,則需要將作業問題直接指出,使學生直接了解到自己錯在哪里,進而使學生潛意識里形成“數學是嚴謹學科”的認知,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認真思考并完成作業,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例如,湘教版必修第一冊“表示函數的方法”知識學習后布置課后練習作業后,學生的作業表現各不相同,教師在進行作業評價時,需要參考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表現,判斷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質量是否與課堂學習效果相符,接著針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給予針對性評價,通過作業評價,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比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作業完成的都正確,但從其答題規范程度來看,學生還存在較大的進步空間,那么教師給出的作業評價可以是這樣的:“通過作業完成質量,可以了解到你對知識已經全面掌握,但書寫還有所欠缺,若再規范一些書寫,那么你會有更多收獲。”此時,學生看到教師的評語后,會先試著按照教師所提意見進行作業書寫規范修改,在規范書寫過程中,學生會發現一些解題步驟是可以省略的,還將發現更多的解題技巧。在作業評價指引下,學生的問題意識將逐步形成,并得到強化,數學學習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明晰問題意識培養意義后,要研究具體的培養途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問題氛圍、做好問題引導、注重鼓勵學生、重視作業評價,使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數學學科魅力,進而在數學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產生積極性與主動性,愛上數學,進行數學有效性學習,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田亮.高中數學問題意識培養途徑與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22(17).
[2]汪耀仁.高中數學問題意識培養途徑探究[J].高考,2021(03).
[3]曹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途徑探究[J].考試與評價,2019(09).
[4]繆海峰.摭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途徑[J].數學大世界,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