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鵬
摘 要:中高職銜接“整班推進”升學模式是中職學生升入到高職院校繼續深造的一種升學新模式。本文主要探索中高職銜接培養過程中的出現的新問題的新方法、新路徑、新模式。通過天水市兩所職業院校對中高職銜接“整班推進”升學模式的試行,精準高效實現職業院校學生的全面培養。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整班推進 資源共享
汽車類綜合人才需要具備機械,電子信息,自動控制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能力,還要扎實掌握汽車專業相關技術技能,但中職學生的基本素養和專業技能不能夠獨自擔任汽車行業的大部分崗位,因此中職學生能夠接受高水平職業教育,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才能夠滿足汽車后市場崗位的要求。近年來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給中職學生提供了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雖然絕大多數學生可以順利進入高職院校學習,但在高職培養中又出現了學生生源復雜,知識層次不一,思維方式不同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通過中職升學考試或單考單招錄取方式將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整個班級學生轉入高職繼續學習,探索并實踐中高職“整班推進”升學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有效解決中職學生在高職院校中培養出現的諸多問題,同時也解決了中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展問題。
1 汽車類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通過知網大量查閱有關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文獻可知,許多國家非常看重職業教育。持續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和教育模式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1]。德國以雙元制為基礎的職業教育,實施螺旋式循環上升的學制體系銜接和在課程上實行階梯式綜合性職業課程的中高職銜接模式。法國在政策措施上規定高職院校不設入學考試,由職教機構對中職畢業生進行專門補習,使之達到升高職的學歷標準,并用課程分類法來實現中、高職的相互銜接。英國通過國家教育制度對職業教育與文憑等值的規定,確保了中、高職銜接的順利進行,把中職課程和高職課程統一制定成了教學單元的方法,避免了任何重復學習,教學效益很高。澳大利亞建立大學教育、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FE)與中學教育之間的“立交橋”,使各類證書、文憑和學位之間溝通銜接[2]。
職業教育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國內職業教育從中等職業教育到職業本科教育迅速發展,中高職銜接培養模式已趨于成熟。根據《教育部關于深入學習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教職成〔2019〕11號、《教育部關于印發孫春蘭副總理在全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的通知》教職成〔2019〕9號、《教育部關于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的通知》教職成〔2021〕3號等政策文件可知,國家大力推進中高職教育健康發展,加強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溝通,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擴大對初中畢業生實行中高職貫通培養的招生規模[3]。總體來看,國內現階段已經出現的中高職貫通培養的模式有中高職五年一貫制培養模式、中高職聯合辦學模式、對口院校升學考試模式與中本分段銜接模式。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中高職院校銜接人才培養體系還不夠完善、汽車專業大部分學校缺乏師資力量、實訓條件較差以及缺少中高職銜接的教材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急需解決,銜接方案有待進一步優化。
2 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培養體系不完善
學生在學校不能全面地、系統地對汽車專業內容進行掌握。中高職院校對汽車后市場人才需求調研還不夠深入,在確定中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過程中企業參與較少,同時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之間對于培養體系中的具體項目缺少研討環節,根據前期對天水市中高職院校的汽車類專業發展的調研,不同中職學校對于人才的培養導向不一,課程體系內容不同,使得中職學生升入高職深造過程中學習的內容總有部分學生已經掌握,在高職專業技術方面提升效果不明顯,導致人才培養體系與行業崗位需求有差距,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地被汽車企業所認可。
2.2 學制年限較短導致學生不能符合當前汽車行業崗位要求
當前,隨著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技術、5G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汽車產業在生產、銷售及汽車后市場領域尤其是在產業技術、產業結構和服務標準上進一步升級,我國汽車行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能源轉型和技術升級逐漸向汽車行業滲透,國內汽車工業在迅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在核心技術方面存在較大的跨度,汽車產業鏈中對職工的技能要求和職業素質要求更加嚴格。根據對天水市中職院校的調查研究,在天水市絕大部分中職學校的汽車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并未直接就業,而是選擇繼續升學到高職院校深造,提升個人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進一步滿足當前汽車行業崗位要求。
2.3 中職學校專業培養片面化
中職院校有兩種常見的培養模式。一種是“舍本求末”,學生從初中進入中等職業學校以后,嚴格按照中職類全國汽車類專業技能競賽為目標,每天訓練技能大賽項目,比如反復訓練汽車二級維護、汽車電控發動機故障診斷、汽車空調故障的檢測與維修、汽車鈑金與噴漆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項目,讓學生實現機械記憶,雖然學生對于某一個項目熟練掌握,而對其他項目基本不懂。另一種是緊抓理論型,由于這兩年汽車專業人才十分緊缺,各中職院校爭先恐后開設汽車類專業,而中職學校實訓設備有限,專業教師緊缺,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學校只能通過開展大班理論授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學生只能學習一些淺顯的理論知識,無法接觸到實踐技能學習。以上兩種培養模式,學生掌握的技能是不全面的、不系統的,不能夠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因此不能適應正在發生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
2.4 高職生源類型復雜化
高等職業院校雖然教學水平和培養模式基本完善,但這兩年生源復雜這一問題在各高等職業學校突現。高職現在的生源主要接受職業中專教育的學生和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學生兩種類型。這兩類學生各有所長,接受職業中專教育的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專業基本理論知識技能,擅長專業基礎技能,而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學生擅長鉆研學習,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較強。由于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高等職業院校對學生的管理和培養難度又上一臺階。
2.5 缺乏中高職銜接培養的專業課教材
現階段中高職院校的專業教材和課程標準根據各學校實際情況確定,對于汽車專業基礎課教材沒有相同的標準。比如汽車類專業中《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汽車底盤構造技術》,《汽車發動機構造技術》等一些專業基礎課程的部分內容重復,學生在中職學習的內容在高職大一階段再次學一遍,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2.6 中職院校實訓設備缺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工業在我國經濟發展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國家近幾年一直出臺關于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政策,汽車行業中高技能人才缺口較大,因此大多數中職學校汽車類專業學生人數逐年增長,但中職學校汽車類專業發展受地方經濟的影響,實訓室條件不能滿足專業的發展要求。
2.7 中職學校生源不穩定
由于中職學生受年齡、眼界、環境的影響,對于未來個人發展還未明確的規劃,多數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處于迷茫的狀態。經前期對中職教師和學生調研,大多數老師反映中職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已經丟失。被調查學生反映自己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校學習氛圍不濃厚,實踐課程由于實訓條件較差實訓動手機會較少,學校所學內容相對企業技術有所滯后,所以經常會出現中職學生輟學或報到率較低的現象。
3 中高職銜接“整班推進”升學模式在實踐中的探索
近年來通過中高職銜接“整班推進”升學模式的試行,有效解決了中高職銜接中存在的一些客觀問題。通過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在汽車類專業試行中高職銜接“整班推進”升學模式以來,汽車類專業學生招生人數和就業率明顯逐年上升,同時企業對我院畢業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方面的認可度越來越高,該模式還對中高職院校的專業生源發展和學生就業具有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從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中高教學職資源的共享,構建長期合作機制,制定適合汽車專業學生的科學考核機制和指定汽車類專業中高職銜接培養的專業課教材五個方面對中高職貫通“整班推進”升學模式工作實踐進行總結和探索。
3.1 形成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
通過前期對天水市汽車企業的調研和校企合作座談會,結合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對汽車行業人才需求深度分析,按照崗位需求中高職院校聯合當地汽車企業負責人共同制定“整班推進”升學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訓條件、師資保障和畢業要求,打通中高職聯合企業共同培養渠道,確保中高職銜接“整班推進”升學模式試行中培養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通過研究本校當下汽車類專業學生特點,中高職院校共同制定合理的課程標準,保證該模式在實踐中課程內容能達到無縫銜接的效果。中職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但中職畢業學生理論知識匱乏,學習能力不強,學習不積極不主動不自信,因此在高職階段應該為該模式中職畢業學生設計一套專門的、完整的、科學的人才課程體系與中職學校的人才課程體系緊密結合,重點突出實踐教學,實現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培養模式,形成一套比較科學的模塊化教學體系。
3.2 實現中高職實訓資源共享
對于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有些中職院校辦學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都比較缺乏,實訓條件缺乏的中職學生在開展實踐課時不能滿足職業院校學生的培養要求[4]。在中高職銜接“整班推進”培養模式中,為了實現中職人才培養目標,通過中高職院校資源共享能夠保證學生在中職階段的實踐訓練。高職院校負責組織召開汽車類專業發展研討會及教師培訓,同時共同研討編訂中高職銜接“整班推進”升學模式人才培養方案,中職學生每學期前往高職院校參加為期一到兩周的專業培訓、汽車專業相關講座、企業參觀學習,實現教學設備共享,師資力量共享[5]。學生在中職階段就可以感受高職院校的學習氛圍,提前了解高職汽車類專業發展方向和接觸專業基本技能,通過中高職院校合作培養,資源共享,解決中職院校的一些短板問題,為培養高質量人才創造有力的辦學條件支撐。為了解決中職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學習興趣丟失等問題,開闊中職學生眼界,讓中職學生提前到高職院校提前體驗高職學生的學習氛圍。中職院校積極聯系合作高職院校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工作,在不影響高職院校正常教學情況下,給中職學生經常開展汽車后市場行業分析、汽車專業優勢介紹、汽車后市場前景分析,讓中職學生明白上高職院校繼續深造的意義,形成初步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堅定學習的意志,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懂得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3.3 建立中高職長期合作機制
中高職合作院校簽訂中高職銜接“整班推進”升學模式協議,簽訂“中高企”訂單班,即中職院校、高職院校和企業簽訂訂單班培養協議,在培養過程中實現中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商共育企業緊缺高技能人才,實現入學即上崗、畢業即就業的教育目的。通過“中高企”長期合作,為中高職貫通整班推進模式保證長期合作機制,給中職學生提供一條有力可靠的學歷提升渠道,技能拔高平臺。中職學生在中職階段提前有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學習動力,對中職院校學生生源、學生管理和培養質量都有促進作用。對高職院校來講,可以有效保障學生生源和學生培養質量,保證學生的就業渠道,“中高企”建立長期合作的機制能夠促進中高職院校穩定發展。
3.4 制定基于“1+X”的考核機制
完善考核機制,嚴格的、科學的考核機制可以對于學習刻苦的學生給予認可和鼓勵,對不認真學習的學生給予一種提醒和鞭策。通過技能考核和理論考核,讓考核擺脫傳統的教學考核模式,通過專業課學習,考試嚴格以企業用工要求和“1+X”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標準命題,學生如果能夠考取學校的及格成績,則可以立即參加“1+X”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并且可以勝任相關崗位工作。同時鼓勵學生考取1+X證書,由于汽車類1+X證書種類較多,不同的職業資格證書對應不同的崗位,因此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考取1+X的不同模塊的證書,學生畢業后在校企合作企業持證既能上崗。在課程結課考核中,不局限于理論考核這一種形式,可以通過以證代考、以賽代考和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考核中重點考核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通過考核方式改革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5 實現中高職培養教材內容的高度銜接
由于中職汽車專業一般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汽車制造與檢測專業、汽車電子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和汽車營銷技術與服務專業,這些專業部分專業基礎課程的內容在中高職階段都有開設。為了解決中高職院校中部分專業課重復的問題,與中高職教師應該共同編寫專業基礎課程教材,根據課程難易程度可以分為上下冊。上冊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相符合,因此上冊課本中職階段使用,主要包括中職學生容易接受的基本概念和專業認知等簡單的知識點。下冊內容相對難度大,與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相符合,因此下冊高職階段使用,主要包括專業課程里難度較大的內容,包含大量的實操內容和邏輯性較強的理論知識點。中職階段開設的《汽車機械基礎上冊》、《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上冊》、《汽車電工電子技術上冊》、《汽車發動機構造技術上冊》和《汽車底盤構造技術上冊》等專業課程與高職階段《汽車機械基礎下冊》、《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下冊》、《汽車電工電子技術下冊》、《汽車發動機構造技術下冊》和《汽車底盤構造技術下冊》的專業基礎課程有層次的連接。教材上下冊內容無縫銜接,適合中高職貫通培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標中高職學生認知能力水平。
4 結論
中高職銜接“整班推進”升學模式的試行,解決了中職院校貫通培養體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有效保證了中高職學生的培養質量,為中高職院校共同發展共同進步開拓了一條新路子。該模式試行關鍵在于中高職教學內容實現無縫銜接,符合汽車產業鏈中社會人才需求、做到了因材施教和制定了科學性人才培養體系。在汽車專業三年的試行,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切實解決了一些中高職汽車專業生源問題。但是,由于高職生源的復雜性,對于高職教育中專業教育、學生管理和就業質量帶來了新的挑戰,今后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加強中高職聯合發展戰略,加快中高職校企合作進程,完善企業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更多的企業文化,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理論,在運用中學技能。
基金項目: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高職實訓資源線上共享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2JG-28)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董綠英. 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制約因素及發展對策[D].廣西師范大學,2004.
[2]陳果. 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思路與對策[D].天津大學,2009.
[3]劉亞莉,易佳麗,武競業等.中高職銜接“3+2”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22):7-8.
[4]曹仕平. 中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銜接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