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婷



摘 要: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汽車后市場的汽車查勘與定損工作人員的需求也在增加。如何高效培養汽車查勘與定損人員是高職學院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工作。加之疫情反復,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滿足變化中的人才培養需要,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以《汽車定損與評估》課程為例,分析該課程教學現狀并提出柔性教學方法,為高職汽車專業的課程教學提供教學方法改進思路。
關鍵詞:疫情背景 汽車定損與評估 柔性教學 初探
1 前言
隨著我國汽車銷量的飛速發展,汽車保有量日趨增多。交通事故發生數量也有所增加,汽車后市場緊缺汽車查勘與定損專業人員。高職汽車專業培養人才計劃中,《汽車定損與評估》課程是汽車專業學生必修課程,其課程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2 課程性質
《汽車定損與評估》課程是汽車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是為了擴展學生知識領域、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的一門主要課程。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汽車保險與車損評估行業的發展緊密相連,是隨著我國保險行業和車損公估的快速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課程。
3 課程任務
《汽車定損與評估》課程不僅要使學生具備事故車的識別能力、事故車的現場查勘的能力、事故車的現場處理能力、準確快速確定事故車損失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具有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本門課的學習,能夠認識汽車保險查勘定損的流程;能夠獨立進行事故車的現場查勘和定損估價。本門課不僅能夠將《汽車文化》、《汽車結構與拆裝》、《汽車售后服務》、《汽車保險與理賠》、《汽車故障診斷技術》等專業課有機聯系起來,更是符合學生走出校門、適應社會變化的一個重要能力培養過程。它擔負著培養多領域、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務。
《汽車定損與評估》課程還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目,它涉及了汽車構造、保險、配件管理、汽車市場行情、營銷、產業法規等等多方面知識,是在學生掌握以上汽車類主干課程后進行的一項綜合性學習和培養。它既能提高學生領悟、靈活運用汽車檢測、維修等知識,又能夠在專業課學習后,得到綜合提高、深化吸收的益處。也是學生畢業前進入工作崗位所進行的專業性、針對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習和鍛煉,對學生熟練運用知識起到很好的承前啟下的作用。
4 《汽車定損與評估》課程的教學現狀
在課程設置上,前導課程有《汽車文化》、《汽車底盤與構造》、《職業禮儀與溝通》、《汽車保險與理賠》,后續課程有《二手車評估與交易》。
高職汽車專業學生普遍認為《汽車定損與評估》難度較大,實用性不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因教學實訓條件受限,教學效果普遍達不到較好的水平,經過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 課程授課方式單一,課堂不夠生動
目前,課程主要是以老師授課為主,“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填鴨式授課方式。課堂互動較少僅限于重點知識點的復習提問,沒有明顯的教學層次的區分。學生參與度不夠,課堂氛圍不夠活躍,教師上課疲倦乏力,學生接受知識效果不理想。
4.2 課程內容陳舊,實訓條件不足
課程教材陳舊,教材內容專業針對性不強。目前行業可選用于高職教學的教材寥寥無幾,教材單一,內容更加偏重于理論教學,教材內容不夠新穎,教學案例內容過時,案例中的老款車型,部分車型已經停產。授課過程中,實訓中心實訓環境無法提供車輛的事故碰撞現場,無法開展現場勘查實訓練習,導致定損環節的教學和實訓也只能是理論授課。
4.3 期末考核不全面,教學效果不理想
《汽車定損與評估》課程為考試課,大多采用“過程性考核+總結性考核”。學生的出勤率、課堂表現以及完成作業情況為過程性考核的重點部分占總成績的50%,期末卷面成績占總成績的50%。根據往屆學生的期末卷面成績反饋,成績不理想:70分以下的占40%,70%左右的同學成績集中在80分以下,優秀率較低于不及格率。具體情況分析見表1:
5 探索柔性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
柔性教學管理的概念脫胎于柔性制造,是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適應社會需求變化而創新的教學管理模式。柔性教學管理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人才培養的過程具有柔性,人才培養的目標、課程體系的構建和教學內容選取等都能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和市場的需求合理、有效、迅速地進行更新;二是人才培養對象具有柔性,就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人的智能差異,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模式、專業能力均能滿足人才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5.1 以學生為主體,構成柔性教學體系
構建合理的柔性教學體系,通過互聯網等教學資源豐富授課內容。通過翻轉課堂、情景教學法等授課方式活躍課堂氛圍,也讓學生樂于接受以便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們能較好得理解和消化每一單元的知識點,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例如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課程組教師為更好的開展教學,鞏固學習效果,根據教學內容還編制了實訓手冊-《事故車輛勘查與車損評估 實訓指導書》并與2019年9月開始使用。
構建 “雙系統”的課程體系即理論知識與工作技能相互支撐的“雙系統”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設計滿足:課程中的工作任務由簡單到復雜,課程與課程間的學習性任務、技術程度由單一到綜合;課程培養目標來自于專業培養目標,各課程能力目標具有層次和遞進關系。教學系統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面向高職的特點和整體水平進行教學目標設計,以促進課程總體目標的實現;如教學資訓的設計、媒體的選擇、師資的配備等要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
5.2 以任務為載體,組織課程內容
柔性教學有利于根據不同學生的學情情況開展針對性教學:高職汽車專業招收的生源相對復雜,以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汽車學院為例,汽車專業招生的生源有:秋季高考招生、春季高考招生、“二元制”企業招生、“3+2”中專招生以及退役軍人招生等。在人才培養計劃中,《汽車定損與評估》課程根據生源情況的不同制定不同學時、不同考核辦法的教學標準。在具體的教學中,運用柔性教學的理念,以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創設必要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環境,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比如:針對秋季、春季高中學生,汽車專業基礎知識較薄弱,注重前期汽車理論基礎知識的授課,打好基礎,可制定54學時的教學任務;針對“二元制”企業學生、“3+2”中專學生,這類學生已經有比較豐富的汽車基礎知識,基礎知識的復習歸納串講后,注重實訓環節的具體案例的操作,可制定42學生的教學任務;退役軍人,文化程度普通不高,學習時間有限,課程的安排注重通俗易懂的案例,可制定32學時的教學任務。
課程內容按照崗位知識、能力要求,以任務為載體,每一個任務包括完整的工作過程,即資訓、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與評估。建立六個與實際工作崗位要求相一致的學習項目,十個學習性工作任務。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按照實戰化訓練的特色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融職業標準與教學內容為一體,完成課程教學目標。
5.3 以行動為導向,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中遵循行動為導向,“教、學、做三合一”的教學原則,按照崗位工作過程,設計教與學的過程。課程教學活動設計以行動為導向,突出實戰化訓練的特色教學模式,學生分小組按照汽車保險代理員小組、理賠小組、理算小組組織課內實訓與實戰訓練,并實施“按期輪崗”制度,使每位同學體驗各崗位的職責、崗位任務及學習性任務。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汽車學院為完善實訓教學條件,購置《汽車查勘與定損評估》教學軟件,學生可以通過軟件自主設計事故車現場,實現現場勘查,模擬現場拍照,定損評估,理算等勘查定損全過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分組匯報教學環節,學生設定虛擬事故車案例,根據教學內容,完成現場查勘環節及汽車定損環節,由學生和老師共同評價考核結果。
建立線上教學平臺,特別是面對疫情反復的當下,實現柔性教學,運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尤為重要。突遇疫情,停學不停課,線上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彈性空間。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汽車定損與評估》課程組教師們,積極開發線上教學平臺。理論教學內容分為課程導學、課程總結及六個具體學習單元;實訓教學將每一階段的學習內容貫穿歸納,規劃出四個綜合項目進行分組實操訓練并要求學生根據任務工單內容完成實訓手冊內容的填寫。
(1)基本信息
包含課程介紹、課程標準、教學日歷、教師信息,系統的介紹課程地位、考核方法、教學計劃等。
(2)單元學習
以教學的學習任務為一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設立了課前預習、課前測試、隨堂小測、學習討論、課程作業、課程反思等六個環節。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形成閉環的PDCA全面質量管理,及時修正教學情況。
(3)課程活動
授課過程中,配合課堂教學需要,設定在線測試、課堂討論、問卷調查等教學任務及試題庫的建設,并指導學生按單元完成線上各項活動。
(4)課程資源
存儲教學資源,包含教學PPT、教學視頻、案例、課外拓展知識、課程知識點試題等;課程資源的建設方便單元學習項目子欄目的引用。
(5)隨堂教學
根據教學計劃,每次課單獨創建一個子欄目,完成課程簽到、課堂提問、投票等教學環節。
開展問卷調查,針對信息化教學、課程教學及教學評價等內容發布了《信息化教學問卷調查》、《學生評價問卷》及《期末教學評價問卷》等三份問卷。
5.4 引入企業資源,擴展校外實訓
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引進企業作業與生產管理制度,邀請合作企業理賠專員參與課程建設和授課環節,特別是實訓環節課程。保險公司或4s店一線保險專員可以將最新的勘查、定損工作過程帶入校園。擴展校外實訓基地資源,開展跟崗學習的“移地教學”,帶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參觀學習,同時也豐富教學內容。按企業標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為學生后續頂崗實訓和實習以及就業打下較好基礎,實現無縫鏈接。
5.5 豐富考核內容,注重三段式考核
改革考核評價體系,豐富考核內容,注重考核內容比例。加大教學過程性考核的比重,增加能體現綜合能力的評價指標,促使學生增加平時的學習投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基本層、專業層和綜合層三層式”考核。基本層注重學生日常課堂表現的出勤率及課堂表現;專業層注重學生線上單元測試成績、實訓表現;綜合層注重綜合訓練及期末卷面成績,不僅考察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還考核了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三層式考核的成績比例可為30%-30%-40%。
6 總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不確定性的增加,一成不變的“剛性”教學很難適應外界的變化,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很難適應社會的需求。高職學院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脫離需求的人才培養是沒有意義的。在教學過程中,與時俱進的運用“柔性”教學,給教師和學生更多彈性空間,因材施教,才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培養更多的可用能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汪金營.五年制高職柔性教學管理體系建設初探[J].外文刊物,2019.
[2]李橋.柔性化教學在汽車營銷類課程中的探索研究[J].科技視界,2015.
[3]劉水國. 高職柔性教學管理模式構建探析[J].職教論壇,2012.
[4]周婷婷.經管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柔性教學初探[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5]李雪蓮. “以人為本的柔性管理”方法在高校二級學院本科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
[6]曾朱玲.STEAM教育理念下柔性教學模式在老年社會工作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 衛生職業教育,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