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中
摘 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緩解了不可再生能源的環境污染問題,可以為客戶的汽車運輸提供多種選擇。在客戶銷售市場的推動和戰略發展趨勢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市場也進入了黃金階段。但是,從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總體來看,它仍處于汽車產業發展的初期,遇到了很多問題,例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市場體系不完善,特性不足和價格存在非常困難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在產業鏈技術上進行自主創新,并控制成本,全面推廣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關鍵詞:新能源 汽車產業 技術創新 市場培育
1 引言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相對較晚,在市場需求方面仍處于不利影響。因此,完成技術自主創新和培育銷售市場至關重要[1]。在產業布局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必須在發展趨勢的全過程中,正確對待技術創新的需要,以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和解決銷售市場的培育需求,這是促進新能源汽車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
2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技術發展的現狀分析
近兩年由于新能源汽車企業在三電的技術核心方面沒有突破性進展,同時國家每年逐步降低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導致車企造車成本提高,同時消費者購車成本提高,消費者處于觀望態度,導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但是,也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攀升,國內油價屢破新高,新能源汽車需求仍不斷旺盛,2022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2]。因此,新能源汽車仍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2.1 從市場因素分析
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看,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54.5萬輛,較2020年增加了217.9萬輛,同比增長 159.52%,銷量達352.1萬輛,較2020年增加了215.4萬輛,同比增長157.57%,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快速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2.2 從國家政策分析
根據《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號)、《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監管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裝〔2016〕377號)、《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財建〔2015〕134號)等文件發布,自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規范申報以及明確補貼技術要求,歷年補貼金額和技術要求如下:
2017年1月24日,工信部發布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目錄》內的車型享受國家補貼同時享受不高于國家0.5倍地方補貼,到2020年,國家補貼標準降低60%以上,并取消地方補貼,整體補貼退坡幅度超約80%,同時續航、能耗和電池能量密度技術門檻不斷提高,這也導致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5年來首次下跌。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發布的《四部委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再退坡20%,同時還要滿足新試驗方法標準,且2023年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完全退出[3]。根據最新原則,預計在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全部退出后,產業不發生較大的波動,分階段釋放退坡所帶來的壓力。
2.3 從節能環保分析
據中汽中心測算,汽車碳排放占我國交通領域碳排放的80%上,占全社會碳排放的7.5%左右;2020年汽車使用階段碳排放約7.2億噸,約占汽車碳排放的九成[4]。新能源汽車不僅在行駛階段可以實現零碳排放,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也顯著低于同級別傳統燃油汽車。因此,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汽車產業實現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
3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
3.1 完善相關的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我國應逐步完善政府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持,擴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援助范圍。在現階段,緩慢降低客戶的購買成本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銷售市場發展趨勢的重要和關鍵。就技術,設計方案或生產過程中的制造成本而言,新能源汽車相對昂貴。另外,在中后期更換電池還產生成本,由于成本高,促使許多客戶放棄購買新能源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趨勢的全過程中,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出臺了許多政府政策支持,覆蓋了整個汽車產業,但在這個水平上,我國只注重整車的示范運營。在整個汽車產業鏈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來自相關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良好發展趨勢,我國必須發布一些相關的政策支持。政府機構應向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零部件生產企業以及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提供相應的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以控制成本,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5]。
3.2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之間的正反向驅動效果
3.2.1 拓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領域
作為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必須以我國現行政策的宏觀經濟政策為輔助,以便容易對其發展趨勢進行良好的環境分析。因此,我國可以根據購置稅減免,稅收補貼,車充樁的合理布局,數量有限的優惠等各個方面提供相應的優惠對策,這將進一步激發客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熱情。此外,需求還可以激發該領域的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例如,基于在大城市租賃領域中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和推廣,擴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趨勢的能力,或者貨運物流工具中新能源汽車的營銷和推廣大城市工業,不僅可以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產業鏈的發展趨勢還可以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6]。此外,優惠稅收政策可以基于獨特的附加稅,以進一步免除新能源汽車的總稅款。從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我國目前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政府補貼政策。
3.2.2 構建技術同盟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營銷和推廣發展趨勢是當今汽車產業的重大轉型。新能源開發技術是汽車工業的關鍵技術。為了刺激銷售市場培訓,必須高度重視關鍵的高科技技術。在現階段,大多數公司已經在建立產學研體系的基礎上,將加工廠公司,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組織結構結合起來,技術平臺的建立不僅能夠就明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達成協議,還可以協調改善新能源汽車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做好相應的應對及預防策略。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公司必須更加重視技術聯盟的建立,即新能源汽車公司與每家新能源技術公司簽訂技術合作合同。當遇到激烈的環境因素和內部自然環境時,中國公司必須緊跟當前的趨勢和時尚趨勢,將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杰出新能源汽車公司合作,以進一步加快針對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產品的研發[7]。
3.2.3 以財政稅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財政部對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時,必須掌握措施,不危害所有正常汽車交易市場的市場競爭和發展趨勢。因此,地方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審查重要的新能源汽車支持基金,促進該地區新能源汽車的營銷和推廣,并激發客戶的購買欲望。另外,建立完善的科研鋰電池回收系統和電池充電站點,確保推廣到銷售市場的新能源汽車能夠充分發揮相應的工作價值,而不會輕易導致自然環境的環境污染,確保鋰電池組可以通過科學研究獲得解決。在新能源汽車的營銷和推廣中,有必要根據混合動力汽車,新能源汽車,汽油動力汽車和氫燃料汽車等不同的車輛節能方法,有效地為不同類型的車輛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根據車輛購置稅和車輛,船舶使用稅的有效減免,確保每種新能源汽車都能被銷售市場所認可,并促進新能源汽車銷售的蓬勃發展。
4 技術創新推動市場培育的措施分析
4.1 拓展新能源汽車的應用領域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的全過程中,必須實施新國家政策的宏觀經濟援助。根據稅收補貼,減免購置稅,合理安排汽車充電樁和有限數量特權等對策,將促進客戶購買新產品。新能源汽車的熱情刺激了可再生能源生產商的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例如,在城市出租車領域營銷和推廣新能源汽車,在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硬件中加速購買新能源汽車,在大城市的貨運物流業中營銷和推廣新能源汽車,建立三維多方向的新能源汽車運輸和出行管理系統,加快大城市節能減排工作。在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和研發中,可以給予消費者一定的優惠待遇,并增加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銷售份額。
4.2 加強生產管理,做好產業規劃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發展趨勢,傳統的廢氣排放環境監測標準長期以來一直不適用于新能源汽車。因此,為了更好地確保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加工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必須制定設計計劃,用于非廢氣檢測的環保水平測試標準,例如鋰電池組的生產和制造,鋰電池組設計方案的使用壽命以及鋰電池組的回收和再利用。根據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產管理具有嚴格的標準,以確保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針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研發問題,相關的政府和企業應當共同加大整體技術的研發成本投入,從而不僅能夠更好地實現行業內部重大技術壁壘的有效突破,同時也能為后續的更多創新突破方向進行有效的技術延續。相關企業應當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進行全面合作,并通過加快電動汽車整體產業鏈的核心薄弱環節技術提升來打通整體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發展通道。除此之外,整體行業應當進一步提升企業發展和競爭的正向風氣,從而更好地結合研發技術的相關競爭手段來促進和發展整個行業的市場規模,并結合相應的自主創新聯盟有效實現研發技術之間的互相應用和協同發展,并為在最短時間內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研發技術起到深遠的影響意義。
4.3 加強消費市場及國家政策扶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能源汽車不斷受到關注,有助于拓展汽車產業的消費市場,挖掘潛在的消費群體。從中汽中心發布數據看,一線城市在2021年新能源車市場份額同比去年有所下降,三線及以下上漲明顯。從城市看,國內不同城市的新能源車市場以上海、北京為代表的一、二線限購城市為主。中汽中心的調研報告顯示,31-40歲人群成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力,其中女性車主購買家庭第二輛車為新能源的占比相對更高。通過外觀、內飾的女性化設計以及聯名銷售等方式,打動女性圈層用戶。比如長城閃電貓和朋克貓兩款車型;零跑T03泰迪聯名款;宏光MINI EV推出馬卡龍系列。
2022年7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的新版“三包”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明確了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新能源電動車的核心零部件的三包規定,適應了在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長趨勢[8]。
4.4 完善輔助充電設備
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汽車首次“缺席”,取而代之的是與之相關的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動力電池回收等內容。中國充電聯盟公布數據,截至2022年2月公共類充電樁共121.3萬臺,其中直流充電樁49.6萬臺、交流充電樁71.7萬臺、交直流一體充電樁589臺,全國TOP10省市建設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占比達71.9%[9]。充電基礎設施整體運行情況看,隨車配建充電設施增量持續上升,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286.4萬臺,同比增加62.9%[10]。充電設施雖已發展迅速,但仍然制約著純電動車的普及推廣,但解決該問題所需投資巨大,僅依靠汽車生產企業的力量難以實現,需要政府部門、電網企業和相關企業達成共識,共同加快充電設施網絡建設,重點完善相關的輔助充電設備,滿足消費者應用新能源汽車的需求。
5 結束語
總的來說,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和發展是汽車行業在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觀念引導下轉型升級的體驗,對于我國工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受到了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在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發展趨勢的全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促進技術自主創新和銷售市場的發展壯大,有必要在汽車企業之間建立技術聯盟,以實現共同發展,加快推動我國汽車行業的轉型重組。
參考文獻:
[1]劉博雅.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生態位、市場生態位與企業創新績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21.
[2]曾曦,鄒毅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J].汽車實用技術,2021,46(06):186-187+190.
[3]陳陽陽.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1(03):12-13+16.
[4]梁溫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02):53.
[5]韓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J].黑龍江科學,2019,10(22):98-99.
[6]宋文艷,楊兵.淺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J].中外企業家,2019(33):115.
[7]郗軍紅.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6):74+79.
[8]梁瀟穎. 政府扶持和市場競爭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影響研究[D].貴州大學,2019.
[9]宋宛澤.淺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6):266.
[10]劉海紅.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J].山東工業技術,2016(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