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寧
(中國電力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現階段,數字技術與信息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同時也有效提升了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內應用的水平。在這一背景下,媒體行業呈現了全新的發展方向,但是從編輯出版機制角度來看,在管理過程中依舊存在無法滿足讀者在學術資源方面的需求、出版效率與社會發展節奏不符、出版人才數量不足、出版機制管理群體效用不足、需求與供給雙方互動交流缺失等問題,亟須采取有效的創新路徑,通過新的發展思路與方法,推動編輯出版機制在新媒體時代下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我國的媒體行業不斷發展與轉型,人們在研究新媒體的過程中也更加深入,理論研究也更加完善。編輯作為從事出版事業的一線工作人員,逐漸開始將有關新媒體的理論研究融入到了實踐工作當中,從而推動自身思想意識的轉變,進而創新工作思路和編輯方法。傳統的編輯出版有著固定的工作模式,不同之處就是內容與方向,需要結合讀者需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編輯理念,但是不會改變原有的編輯模式[1]。而新媒體時代下,依托網絡技術和數字媒介來編輯與傳播內容已經成為了主流,讀者在編輯形式、編輯效果和編輯制版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需要形式多變,而且也需要內容更加豐富、層次更深、角度更廣,同時借助于便捷形式為讀者傳遞內容。依托網絡技術的新媒體能夠對編輯出版工作思路進行再一次拓展,從而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科技不斷創新發展的背景下,各行各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編輯出版行業也應當協同新媒體一同發展,不斷創新與完善自我,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同時對網絡技術加以合理利用。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編輯如果只依賴于版面對讀者進行吸引,則往往無法滿足讀者的基本需求。在新媒體時代下,利用新媒體能夠通過音頻或視頻傳遞信息,這樣一來,讀者在獲取更加豐富信息的同時,也能夠獲得更加優質的接收體驗。基于先進技術的大力支持,讀者在視覺感官方面也能夠得到顯著提升,信息也可以通過更為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所以只有從圖書內容、風格以及形式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才可以充分滿足當前時代下的讀者需求。
以往的圖文結合類圖書屬于讀者最主要的知識來源之一,但是在時代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有了越來越高的精神文化追求,獲取的精神文化資源也更加豐富,這些資源也有了更多獲取的渠道,以往圖文結合模式下的編輯出版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讀者的新需求[2]。因此,圖書編輯應當主動迎合新媒體時代需求與趨勢,借助于先進技術對內容進行傳播,提升讀者的接受程度,擴大新型閱覽方式的社會影響力,形成良好的群體效應,促進圖書編輯的轉型與發展。在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不同受眾也有了不同的層次與需求,而編輯出版則只有真正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才能夠讓編輯出版內容與方式更好地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反之,如果編輯出版無法充分把握新時期的社會發展,甚至出現投機取巧的情況,則會導致編輯出版領域的整體水平大幅度降低。
互聯網的發展為信息更迭帶來了更快的速度與更多的機會,數據信息也呈現出了爆炸式的增長趨勢,越來越多的信息開始借助于互聯網進行傳播與高度共享,傳統的信息圖文傳播已經不能滿足新媒體時代下的需求,同時也為傳統出版行業在運營方面帶來了嚴重的沖擊[3]。因此,傳統編輯出版工作單位應當積極創新與轉型,更好地適應數字時代下的信息傳播需求,對自身經營理念與策略進行創新,轉變傳統經營管理模式,主動對新形勢下的編輯出版發展工作策略進行探討與應用,將讀者放到第一位,著重滿足讀者的文化需求與精神需求。這就需要編輯出版單位合理地利用數字化技術,促進信息向著數字化方向轉型與發展,讓讀者可以在信息終端通過更加便捷的方式獲取與接收信息,同時也更容易接受新信息傳輸的新方式。
新媒體時代下的技術手段可以完成信息的數字化處理,進而采取終端傳輸的方式,對信息進行更加直觀的呈現,讓受眾們可以便捷、高效地接收信息。在新媒體時代下,依托于先進技術手段的飛速發展,傳統出版事業單位在應用新媒體技術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缺陷,因此也就無法適應當前的發展趨勢與需求,其在新媒體使用與研發等多個方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基層工作人員因為缺少充足的知識儲備與較高的專業水平,再加上沒有充分了解先進操作技巧與運行技術,沒有合理應用新技術,最終致使編輯出版產品存在宣傳推廣滯后的情況[4]。現如今,應用的數字技術與信息技術依舊停留于簡單借助于互聯網對信息進行傳輸這一層面上,即便是實現了圖文并茂,但是依舊存在一定改進與創新的空間。這就需要編輯人員除了掌握扎實且專業的知識技能之外,還需要了解新媒體時代下的社會發展趨勢,開展更符合實際的工作,發揮出新媒體應有的價值與優勢,產出質量更高的圖書內容。
因為編輯出版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情況下出版社都采取責編負責制,由責編負責進行圖書策劃、圖書編輯加工、后續相關事宜,這也導致編制出版往往具有一定的個人主義色彩,無法發揮出群體效用。即便部分出版社已經開始著手推進項目責任制,但是主要負責人依舊為項目總負責人,依舊屬于個體角色,團隊整體凝聚力與工作狀態無法獲得充分發揮,從而導致出版工作的反應能力與靈活度受到了不良影響。在現如今的編輯出版機制管理工作當中,大部分工作人員的作用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致使整個隊伍在工作期間無法更好地把握發展動向,同時在缺少科學管理機制的前提下,編輯工作也無法形成一定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工作投入缺少精力,從而導致編輯團隊無法發揮出應有價值與作用,工作效率與質量遲遲得不到提升[5]。
在開展編輯工作期間,需要編輯充分協調需求與供給雙方的信息,確保讀者和作者間能夠實現供需平衡,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工作效果加以優化。現如今,編輯出版人員在協調過程中,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無法開展更深層次的調研活動,缺少對讀者和作者更深層次的了解,無法為雙方提供良好的互動交流平臺,甚至會導致雙方正常交流受阻,編輯工作與實際嚴重偏離,存在“閉門造車”的問題。引發這種問題的最根本原因是編輯人員在安排工作期間并未對時間進行合理規劃,過分急于求成,導致與作者、讀者之間缺少充分交流的時間,也就無法領會作者表述的思想,無法了解讀者反饋的相關信息,這種工作狀態導致編輯出版工作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6]。
新媒體時代需要編輯人員在取材加工方面發揮開放思維,著重提升讀者接受出版內容的程度。編輯人員在文學編輯期間,應當增強創新意識,依托豐富的文獻內容進行編輯活動,從而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同時,編輯人員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在編輯期間融入豐富的知識,借助于信息交換的方式推動圖書等編輯物的改革與創新,編輯出更符合讀者需求與時代發展特色的內容。以往的學術圖書有著較長的篇幅,邏輯與結構也更傾向于學術規范,這種內容現如今已經無法滿足碎片化閱讀形勢下的讀者需求。為此,需要圖書編輯人員基于用戶思維、運營角度和產品思路等方面進行編輯出版工作。這不僅需要編輯人員自身解放思想,而且還需要積極與讀者和作者進行交流,既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內涵,也可以深入讀者了解他們獲取學術知識的情況。編輯人員可以在管理人員手中采集問題,而后交由學者為管理人員解答,提高一線管理工作的成效,同時這也是新時期倡導的開放式編輯出版的根本需求[7]。
在新媒體時代下,數字信息傳輸工作得到了飛速發展,編輯出版領域內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在應用新技能方面同樣更加明顯。復合型的圖書編輯除了需要具備復合知識結構之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經營能力與學習能力。未來,我國圖書出版除了需要編輯人員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之外,還需要他們善于把握最前沿學科的先進知識內容,有力推動不同學科之間的交融,體現出圖書具有的學術價值。編輯人員只有擺脫專業壁壘的束縛,讓圖書內容向著綜合性方向發展,才能夠進一步滿足新媒體時代下的讀者需求。除此之外,溝通能力也屬于圖書編輯人員需要具備的一個關鍵能力,圖書編輯工作屬于社會性的一種文化活動,編輯人員應當對各種人加以了解,才能夠更深入地采集與理解信息,把握時代發展方向,讓選題策劃可以得到專家與編委的理解、支持。在網絡與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編輯人員的工作經驗、專業技能、知識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輯人員的素養往往決定了圖書質量,因此需要編輯人員深入學習,不斷完善與提升自身在出版過程中的創新能力,發揮出更強大的自我價值[8]。
編輯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主要就是為了出版,因為新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往往在傳輸期間也會不斷更新,而讀者也有著不同的需求,這些都為編輯出版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方向與要求。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資源都是在充分滿足人們對知識的求職欲這一前提下完成調配的,而圖書編輯想要實現轉型創新,就必須大膽應用新媒體理念與技術,這就需要編輯出版人員與出版單位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借助于網絡技術完成信息的數字化傳輸,從而為編輯人員樹立一個更加明確的目標[9]。
互聯網除了對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帶來的改變之外,還對各個領域的發展方向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優質的信息則成為了讀者一種新的精神寄托。互聯網時代對傳統編輯工作造成了巨大沖擊,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想要出版更高質量的內容,就要求出版單位敢于創新,對社會資源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在滿足讀者需求的前提下,提升自身選題質量,對編輯內容加以豐富,整合社會信息資源,優化自身宣傳推廣手段,提高圖書市場銷量。而提高銷量不僅能夠激發團隊熱情,而且也能夠推動編輯人員工作效率與積極性的提高[10]。
每一個出版單位大多具有自身的獨特定位,同時也有著固定的社會消費群體。因此,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內容更新,以滿足消費群體在文化方面的需求。編輯出版人員如果想要在市場競爭環境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結合消費者的需求和意愿,貫徹落實符合自身刊物實際的宣傳推廣理念。圖書編輯單位需要針對消費群體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營銷策略,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下,選擇多種多樣的宣傳推廣方式,提升讀者接受圖書的程度,占據更大、更廣泛的市場份額,創造出更大經濟效益,以便于在文化市場當中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
新媒體借助于無線網絡、移動終端以及數字信息等完成了信息的高效率接收與共享,而筆記本電腦與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也促使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同時為出版單位在創新與轉型發展過程中提升團隊協作能力與能動性奠定了堅實基礎。利用新技術能夠讓人們獲取更為豐富的信息,也能夠提高便捷性。要在豐富的信息當中篩選出價值更高的信息,這必定需要編輯人員的努力。同時,也需要編輯人員在新媒體時代下轉變傳統編輯工作模式,擺脫自身的思維定式,充分發揮出團隊協作的作用,合理利用團隊的凝聚力,充分發揮出團隊自身的優勢與價值,調動團隊內每一個成員的工作熱情與主觀能動性,共同努力,發揮所有人的聰明才智,采集大家的獨特意見與見解,尋求全新的創作方向、觀點與理念,以滿足不同讀者的不同需求,讓編輯出版工作單位生產出的文化產品能夠獲取更優質的社會反饋,吸引更多的社會讀者[11]。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下,編輯出版工作為了實現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著手于管理創新,通過創新編輯出版內容、形式與邏輯等,促進編輯出版事業的長期、穩定、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