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常陸林 何珊 李菲 楊潔瓊 陳建新 黃思琪
隨著醫療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升,老年人預期壽命在不斷延長,使得老齡化進程更加迅猛。我國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便開始全面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加上長期以來以家庭為主的傳統養老方式,我國的家庭規模在日趨小型化,很多家庭出現“四、二、一”甚至“八、四、二、一”的結構,這些極大地削弱了家庭養老的能力[1]。發展養老機構將成為緩解家庭養老能力下降及人口急劇老齡化的重要方式。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與養老護理人員素質密切相關[2]。中醫養生理論是中華傳統醫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人體健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3]。由于中醫護理在老年人生活質量及老年預防保健中的效果顯著,老年人對中醫養生的需求度在不斷提高[4]。本研究旨在了解養老機構中的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及參加培訓的意愿現狀,分析影響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及參加培訓意愿的因素,為開展中醫養生培訓和提高其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于2022 年8—9 月選取廣東省某市提供養老服務的養老機構中 306 名養老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條件:在該養老機構工作時間≥3 個月;獲得養老護理人員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本調查。排除條件:非養老機構正式職工,包括在養老機構實習、進修醫護人員;外聘名譽護士,但不參與實際養老護理工作者。
采用自行設計問卷調查,內容包含兩個部分。
(1)養老護理人員基本資料及對中醫養生培訓需求: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收入及對薪酬的滿意度、是否具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所在養老機構性質、是否愿意參加中醫養生相關培訓等8個項目。
(2)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共29 個條目,其中中醫養生知識、態度、行為分別為12、9、8 個條目,分值范圍分別是0~36、0~27、0~24 分,每個條目有4 個答案,分別賦分為:3、2、1、0 分,為正向賦分,得分越高表明其知識、態度、行為狀態越好。中醫養生知信行得分計算:①各維度的平均分=各維度得分/算分的條目數;②各維度得分百分比=各維度的平均分/各維度理論最高得分[5]。
本調查通過問卷星平臺將問卷生成二維碼和網頁鏈接發到養老機構QQ 群和微信群,采用無記名的方式填寫并當場提交。共發放調查問卷320 份,回收有效問卷306 份,有效回收率為95.63%。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進行描述,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和Logistic 回歸模型。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各維度得分比最高的是中醫養生態度方面,最低的是中醫養生行為方面,中醫養生知識方面居中,具體見表1。

表1 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各維度的得分(n=306)

表2 影響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得分的單因素分析(分)
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年齡、月收入、薪酬滿意度、文化程度、是否具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所在養老機構性質、參加中醫養生相關培訓意愿是影響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得分的因素(P<0.05),見表 2。
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年齡、月收入、薪酬滿意度、文化程度、是否具有相關資質證書、所在養老機構性質是影響養老護理人員參加中醫養生相關培訓意愿的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養老護理人員參加中醫養生培訓意愿的單因素分析
分別以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識、態度、 行為得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變量賦值見表4),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月收入、文化程度、是否具有職業資格證書、所在養老機構性質、參加中醫養生相關培訓意愿是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見表 5。

表4 變量賦值表

表5 影響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參加中醫養生培訓意愿為因變量(愿意=1,否=0),以表3 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賦值見表4),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養老護理人員參加中醫養生相關培訓的意愿主要影響因素有薪酬滿意度、文化程度、是否具有職業資格證書、所在養老機構性質(P<0.05),見表6。

表6 養老護理人員參加中醫養生培訓意愿影響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中醫養生是指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通過調節飲食、保養精氣、調適寒暑、活動形體等各種手段,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它需要運用者了解中醫藥健康知識和技能常識,這些與養老護理人員的文化程度及是否具有職業資格證書有著密切關系。職業資格證書是專業技術人員所具備的職業技能的證明,文化程度則是其學習經歷和受教育程度的證明文件,二者代表了一個人的專業化程度和綜合文化程度。有文獻資料顯示,文化程度越高其獲取中醫養生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就越強[6]。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總體上呈現隨著文化程度及收入的增高而升高的趨勢,不同文化程度、收入會影響養老護理人員的中醫養生知信行。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但薪酬收入仍處于低水平。改善其工資待遇有助于提升養老護理人員職業發展,降低其離職率[7-8]。隨著養老市場的快速發展,老年人對養老護理人員的知識和技能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只有不斷提高養老護理人員的文化程度和職業資格證書覆蓋率,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其養老服務質量。國內養老機構根據其性質分為政府辦的公立性質和社會辦的民營性質。政府主辦的養老機構設施設備齊全、服務質量高,其養老護理員的持證率也高于民辦養老機構[9]。本次調查中養老機構性質不同其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能力存在差異印證了上述觀點。近年來隨著老年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傳統的養老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養老和醫療需求,國家開始提倡“醫養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該模式極大滿足了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其日常生活照料、精神娛樂等養老服務需求,進而真正滿足了老年人在機構養老時的多樣化需求[10-11]。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醫養結合型的養老模式滿足了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多樣化,也彌補了老年人養老時對醫療資源的需求。作為公立醫院主導的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在醫療資源、養老資源、養老護理人員配置上都要優越于其他性質的養老機構,其既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需求,又能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是助力健康養老、幸福養老的重要途徑[12]。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養老護理人員的中醫養生知信行得分率從高到低依次是中醫養生態度、中醫養生知識、中醫養生行為,這與駱然[13]、張少嚴[14]等調查的大學生和社區居民中醫養生知信行能力研究結果一致。養老護理人員對中醫養生具有積極的態度,但中醫養生行為較差。中醫養生知信行中行為是最終目標,中醫養生知識和態度是行為的動力。對于已具備積極中醫養生態度的養老護理人員,努力提高其中醫養生知識是關鍵。只有了解并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促使研究對象積極主動地踐行此類行為[15]。具備了積極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和落實相應的行為,印證了知信行理論中積極態度是行為的動力[16]。養老護理人員具有了良好的中醫養生態度,將這些積極的態度轉化為中醫養生行為,需要養老護理人員具有豐富的中醫養生知識。中醫養生知識的儲備和提升離不開有效的中醫養生科普宣教、講座、培訓等。馬芳等[17]研究證明采用多種培訓方式可提升在職培訓的效果。針對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的知識進行梳理和培訓,提高養老護理人員對中醫養生知識的認知與理解,進而為其正確執行中醫養生行為提供基礎。
養老護理人員參加中醫養生培訓需求受薪酬滿意度、文化程度、是否具有職業資格證書、所在養老機構性質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可能與養老護理人員學習能力、工作崗位職責、文化基礎等有關。養老機構通過多種培訓方式進行中醫養生培訓時,要針對培訓對象的特征制訂具有階段性和層次性的中醫養生培訓方案。有文獻資料顯示護理工作者的低薪酬將會影響其發展和提供護理服務的質量[18]。本次調查也顯示對薪酬的滿意度將影響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能力和參加相關培訓的意愿。改善養老護理人員薪酬對提升養老護理人員知信行能力和參加培訓意愿將會起到積極作用,從而提高其工作時對老年人的護理服務質量。培訓是建立在需求評估的基礎之上[19],重視不同文化程度、薪酬滿意度、是否具有職業資格證書、養老機構性質不同的養老護理人員對中醫養生培訓需求的差異,使其培訓更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
中醫養生是中華傳統醫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其防病于未然的作用優勢讓其成為舉世共睹的研究熱點。有文獻資料顯示中醫特色理念與方法逐漸受到關注和認可[20-22]。提升養老護理人員中醫養生知信行能力,有助于其將中醫養生知識和技能與養老人員的具體病情相結合,從而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改善養老人員的生活質量。本次調查研究也顯示了養老機構的養老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中醫養生態度,但中醫養生知識儲備不足,中醫養生行為有待加強。養老機構在開展中醫養生培訓時有必要結合養老護理人員文化程度、薪酬滿意度、是否具有職業資格證書、所在養老機構性質等因素開展多元化的相關培訓。由于本次調查是以廣東省江門市為主,樣本的數量有限,其代表性也較為局限,最終調查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