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
1.以雅解暑,借畫消夏
酷暑天,炎熱地,又逢“仲夏苦夜短”,難以“開軒納微涼”。躲在空調房中的你,是否會好奇古人是如何解暑降溫的?在那個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的時代,真的只能靠“玄學降溫”——默念“心靜自然涼”來消暑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畢竟宰相肚里雖能撐船,但盛不下滾燙的熱浪??!聰慧的古人將“物理降溫”發揮到了極致,主打一番“高雅避暑”,正所謂熱也要熱出文人的典范。
北宋宰相蔡確曾在一個夏日的午后這樣慨嘆:“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边@種愜意、閑適的場景似曾相識——沒錯,元代畫家劉貫道曾以如斯景象入畫,繪制出彰顯古人解暑風尚的《消夏圖》。
畫面中,一位長須文士左手拈書卷,右手執麈尾,雙眼目視前方,似乎正在凝神思考。只聽此般描述,你是不是覺得他和其他書生一絲不茍的苦讀形象并無不同?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諸位且瞧瞧他的姿態——斜倚榻上,右腿壓于左腿之上且袒胸赤足,身旁盡是供人消暑解乏的玩賞之物,好生悠閑自在!這般愜意之景,讓人只想頃刻便鉆進畫中,無怪乎古人曾言:“自得逍遙趣,從來樂靜居?!?.傳說中的古代書齋“精裝修”
入清涼境,生歡喜心。面對“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的炎炎夏日,古代文士是如何通過巧妙的室內“精裝修”來打造“清涼境”,成全一方私人專屬的避暑勝地的?他們又私藏了哪些解暑“神器”?
不要著急,劉貫道在《消夏圖》中將文士房間內的各種陳設刻畫得細致入微,整幅畫里滿滿都是“干貨”!下面是解暑“神器”大賞環節:
“??帷钡镊嫖埠汀熬让钡拈L柄扇
畫中主人右手所執的麈尾是魏晉文人士大夫清談時的必備之物,雖形制類扇,但于解暑用處不大,更像是身份的象征物,供風流名士“凹造型”使用。至于畫面右側侍女手中所持長柄扇就不一樣了,其又名障扇,專供達官貴族使用,既可扇風,又可遮面、擋風。
綠色生活無遺憾,負氧離子常相伴
想要使屋宅化身“清涼境”,怎離得開綠植的點綴?畫面中,芭蕉、翠竹環繞于桌案和屏風兩側,既使得空間得以美化、空氣得以清新,又將房屋渲染出了熱帶雨林般的清潤氣息。正所謂,你只道“天干物燥火氣大”,我卻云“夏木陰陰正可人”。
誰言古人不吃冰?
長夏難熬,沁爽的冰飲絕不能少,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便有汴梁街頭售賣冰飲的小鋪。古代的冰飲是如何制作的呢?這就需要《消夏圖》中置于案幾之上的冰鑒了。冰鑒多為青銅或陶瓷所制,作儲冰之用,就像是古代的冰箱。有了它,古人也能將“雪糕刺客”嘗上一嘗!
“那也不能總吃冰,多喝熱水才健康!”
“誰說鄙人不喝水?看到桌案上的湯瓶和整整一摞的盞托了嗎?”
著方便衣,臥清涼席
燕居者,退朝閑居之所。既是納涼小憩,畫中主人公自不必穿得太過隆重,因而只著燕居常服,斜倚于臥榻之上,身下是天然便帶有涼意的竹編床席??梢?,古人不僅有“冰箱”,還有涼席哦!
“小二!畫里的消夏‘神器可以批發嗎?”
“童叟無欺啊,客官,我們古人就是這樣消夏的,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3.高士也愛“玩音樂”
禪音靜心,雅樂亦能靜心。畫面中,主人公斜倚的靠枕背后是一把阮咸,其項部被案幾上懸掛銅鐘的樂器架所支撐。樂器阮咸簡稱“阮”,是一種由琵琶衍生的彈撥樂器,因魏晉時期的阮咸極擅此種樂器而得名。同為“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和嵇康一樣,都是超逸之士,更是彼時杰出的音樂家。畫中人手執魏晉之物、身作魏晉裝扮,想來便是阮咸本人。
“先生正在沉思何事?”
“吾想參加‘樂隊的夏天,嵇康兄可有邀請函?”
4.鐵線描——一種聽起來很涼快的線描
古代畫家繪制人物衣褶時有多種線描手法,其中形狀猶如鐵絲的便是鐵線描——是不是聽起來就很有令人心生涼意的金屬感?鐵線描的線條遒勁有力,沒有粗細變化,由其勾勒出的衣紋線條頗具垂墜感,使人物猶如“曹衣出水”,就像剛剛游完泳一樣!
5.燕居不是“擺爛”,是自信的狀態!
既然選擇燕居,當然要自得其樂于江湖之遠。解暑“神器”再多,也比不上安然、平和的心態?!霸拇蠹摇敝坏陌讟阍凇短靸羯场は摹分忻鑼懙溃骸霸剖沼赀^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怎么樣,此般場景可稱得上“清涼境”?是不是只需想想,便覺愜意無邊?
又到酷暑炎夏,各位看官且放下焦慮、拋開執念,點上一份古畫里的消夏“套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