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目的:探究無縫隙護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共計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將納入患者以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和觀察兩組,各以40例實施基礎護理內容和無縫隙護理模式,對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病癥表現恢復時間、心功能指標和不良預后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癥狀恢復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低于對照組,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預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無風險護理模式下,患者的冠心病病癥表現恢復效果相對于基礎護理更快,護理后可恢復其心功能指標,提示在改善冠心病方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且患者不良預后發生率更低,整體滿意度較基礎護理更高,綜合分析下,無縫隙護理模式更適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護理,臨床使用和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無縫隙護理模式;老年冠心病;心功能指標;不良預后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amless nursing mod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i Na
Linze county Shahe Town hospital, Zhangye, Gansu 734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amless nursing mod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consisted of 40 patients who received basic nursing care and seamless nursing car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ecovery time of symptoms, cardiac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ecovery time of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nursing,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progn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free nursing mod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recovery effect of thei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ymptoms is faster than that of basic nursing. After nursing, their cardiac function indicators can be restored,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good use effect in improv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is lower. Overall satisfac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basic nursing. Overall, the seamless nursing mod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clinical use and promotion value are high.
【Key Words】Seamless nursing mode;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diac function indicators; Adverse prognosis
冠心病以及各類癥狀的產生,是基于人體血管狹窄、堵塞等原因引起的病癥表現,患者于病理表現中通常可見心肌的持續缺血、缺氧現象,而其中冠動脈的粥樣硬化屬于病癥的主要病理表現,冠心病的持續影響可導致患者產生多種心血管繼發性病癥,如心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1~2]。目前臨床醫學高度重視對冠心病對患者的治療及護理,老年患者由于機體體質較差,因此病癥治療周期較長,而長期的病癥治療必定會對患者的依從性產生影響,由此導致患者的配合度逐漸降低[3]。為確保患者病癥恢復有效性,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是改善患者病癥的重要前提。無縫隙護理屬于從患者入院至出院的全面系統化護理方針,基于多方面對患者病癥進行管理,護理質量明顯高于基礎性的護理內容,可為患者的病癥恢復奠定良好的前提[4~5]。本文以80老年冠心病患者為對象,為探究無縫隙護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共計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隨機分組法分組。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相關病癥診斷標準[6];②病癥穩定無其他嚴重的繼發性病癥;③患者意識清晰,無其他功能障礙表現;④均簽訂同意書進行調查。排除標準:①精神或交流功能障礙者;②嚴重感染性病癥者;③器質性功能疾病者。一般資料于統計學資料顯示,P>0.05,見表1。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基礎護理內容,患者入院后即開展各項指標檢查,做好患者病癥評估后為其進行藥物、情緒、飲食的護理調控,期間持續檢測患者的病癥體征變化,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無縫隙護理模式,(1)組織護理科室人員,由資深護理人員組成無縫隙護理小組,每位患者由一名專科醫師和護士負責開展護理內容,結合科室情況以及護理人員的排班時間進行班次調整;(2)實施措施:患者入院后即向其講解小組的具體成員,并引導其在住院期間可能使用的各項功能區域以及設備,以迅速提高患者的適應性,完成后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指標檢查,全面評估患者當前的病癥情況,針對患者的飲食、作息進行調查并結合病情進行調整。另外還需著重于對患者心理狀態的評估,首先可通過簡述病癥相關的知識和治療知識保持患者對病癥的基礎知識掌握,并根據患者的病癥評估結果擬定針對性的護理方針。日常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需加強患者的病房巡查,密切檢查患者的機體指標,同時加強對患者的病癥宣教,針對異常體征指標波動需及時進行報告。由于多數患者均需要保持臥床休息,除做好日常的環境護理外,每天需要定時為患者進行皮膚護理或調整體位,以減輕患者局部皮膚長期受壓的影響。飲食期間需告知患者以高維生素、高蛋白和高纖維素食物為主,禁飲咖啡以及濃茶。患者住院期間產生的費用也應做到透明化,持續進行病癥宣教期間需要對各類儀器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說明,及時為患者報告病癥好轉的消息,確保患者積極的心理狀態。住院期間注意患者病情變化,給予良好的心理干預,由于老年患者受病癥的持續影響,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了解患者的主觀想法,分析引起顧慮的原因并積極進行解決,同時可告知患者家屬給予良好的家庭支持,確保患者能夠積極投入病癥的治療中。患者病癥穩定狀態下可與家屬共同接受健康宣教,出院后加強對病癥復發的預防和對繼發性病癥的預防,確保患者身體耐受情況下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以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
1.3 觀察指標
(1)以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對比滿意度差異。(2)以胸悶、心悸、乏力、呼吸困難對比恢復時間差異。(3)以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和左室射血分數對比心功能指標變化。(4)以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絞痛對比不良預后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恢復時間對比
觀察組各項癥狀恢復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后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低于對照組,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預后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不良預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5。
冠心病產生后,心肌的缺血、缺氧現象稱為患者的主要病理學表現,由于老齡化現象的增大, 產生冠心病的患者也逐漸增多,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癥影響,預防各類繼發性病癥的產生成為該類病癥患者的主要管理目標[7~8]。由于多數患者早期的特異性表現較少且不明顯,因此存在延誤風險由此導致病癥進展,中晚期冠心病無法治愈,僅能夠通過控制和預防加強對病癥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9]。
本文以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對象分析指出,針對患者的病癥護理,無縫隙護理模式相較于基礎護理內容更具使用有效性,患者可對護理內容保持較高的滿意度。對比分析下,無縫隙護理模式的患者自身病癥表現的恢復時間更快,各項心功能的恢復效果更明顯,提示對患者冠心病的癥狀改善效果良好;預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更高,且各項繼發性病癥更低。綜合分析下,無縫隙護理模式對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護理質量、預防繼發性病癥具有積極的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無縫隙護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臨床使用和推廣價值 較高。
參考文獻
[1] 范麗女,敖春暖.無縫隙護理在冠心病患者心絞痛護理中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15): 183-186.
[2] 白雪.無縫隙護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究[J].黑龍江醫學,2021,45(14):1540-1541,1544.
[3] 王春燕,徐靜,康亞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1):94-96.
[4] 張丹鳳.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護理模式在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居家護理中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2):297-299.
[5] 劉敏.無縫隙護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3):103-106.
[6] 于穎.評價無縫隙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絞痛控制及預后的效果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27):177-179.
[7] 曹春燕.無縫隙護理在冠心病患者抗凝治療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9):54-55.
[8] 趙欣欣.無縫隙護理在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21,35(6):131-133.
[9] 賈孿.無縫隙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的護理效果[J]. 繼續醫學教育,2022,36(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