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鳳
【摘 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全程護理對于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作用價值。方法:研究樣本為60例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接受一般性護理干預,觀察組接受全程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癥狀減輕情況。結果:觀察組的治療依從性為93.3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觀察組的癥狀減輕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給予全程護理干預對于提升治療依從性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推薦使用。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臨床護理;全程護理;治療依從性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U Defeng
Jiangsu Fun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Yancheng, Jiangsu 224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care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improving their treatment compliance. Methods: The study sample consisted of 6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3.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full car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symptom relief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3.33%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ymptom relie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roviding full process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is recommended for use.
【Key Words】Schizophrenia; Clinical nursing; Full process care; Treatment compliance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是指各類內外因素影響下,患者的大腦機能活動紊亂,從而出現了行為以及意識障礙。精神分裂癥發生時,患者的大腦不受控制,容易引起煩躁、易怒情緒,從而引發自殺以及傷害他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情緒狀態、認知狀態等均不同于常規患者,不僅治療難度系數大,還會增加護理難度。通過積極治療后可以促進患者病情康復,但大多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嚴重抵觸情緒,使得治療依從性差,因此需要加強護理干預,提升治療效果。全程護理干預是常用的護理模式,其要求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均接受相應的護理,護理質量比較高[1]。根據以上情況,本次我們重點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全程護理對于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作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樣本對象為60例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36~66歲,平均年齡(42.12±3.35)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42±1.82)年;觀察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34~67歲,平均年齡(42.78±3.68)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8±1.65)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經過對比分析后顯示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2];②同意接受本次的干預;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②合并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患者;③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一般性的護理干預,主要為密切監護患者的病情、開展常規的健康教育、開展用藥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全程的護理,具體干預措施如下:(1)開展心理護理。積極主動與患者開展交流,獲得患者的信任,并且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和行為。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后給予針對性的安撫和疏導,并協助患者引導不良情緒,消除抑郁和焦慮等負面情緒,糾正自傷行為;叮囑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和鼓勵,讓患者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減少被遺棄感。(2)健康教育。評估患者病情以及患者知識文化程度,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制定相應宣傳教育內容,以圖片、視頻等模式開展健康教育,開展一對一的教育方式,提升患者對于知識了解程度,增強防治意識,從而提升依從性。(3)開展衛生干預。保持病房環境整潔、干燥、溫度適中。叮囑患者注意個人衛生,定期換洗衣物和床上用品;指導患者每日泡腳,做好足部和口腔衛生,預防感染,定時測量體溫和排便情況,發現異常需要及時匯報處理。(4)睡眠護理。較多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較差,而未獲得滿意睡眠會增加精神壓力,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需要積極開展睡眠護理。簡單向患者說明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相關知識,提升其認識度和護理依從性。在患者休息時間護理時動作輕柔,應做到“四輕”,即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打造適合睡眠的病房環境,比如病房光線宜柔和,夜間減低燈光亮度,使患者有晝夜差別感。此外,在病室內適當位置懸掛時鐘,令患者有時間概念,使患者形成自主睡眠的習慣。(5)行為干預。引導患者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行為,比如掃地、疊被子等,提升暖氣日常生活的能力;鼓勵患者多參與娛樂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轉移注意,增加社會責任感和存在感。此外,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每日可根據情況開展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20~30min,以未明顯感覺疲勞為主。協助患者每日記錄運動量和運動時間,并結合情況調整運動方案。(6)用藥護理。為患者講解用藥知識,重點說明藥物的使用時間、劑量、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使得患者能夠確診用藥。加強患者的用藥管理,監督患者用藥后方能離開[4];特別注意是否有藏藥以及吐藥等行為,并注意分析其血藥濃度。(7)飲食護理。分析患者的飲食愛好和病情適當調整飲食結構。日常多進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保持豐富的營養,避免營養缺乏。叮囑患者戒煙戒煙,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
1.3 觀察指標
1.3.1 依從性 完全依從:患者遵守醫囑,主動接受治療和護理,能夠按時按量服藥;部分依從:基本遵守醫囑,偶爾抗拒治療和護理,有存在不按時按量用藥行為;不依從:不服從管理和治療,抗拒行為明顯。依從性=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1.3.2 癥狀 在護理前后使用簡明精神量表 (BPRS)評估患者的癥狀情況,得分范圍18 ~126分,得分越高則說明癥狀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依從性對比
在獲得相應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依從率為93.3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3%,見表1。
2.2 護理前后患者癥狀積分情況
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BPRS量表得分低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輕于對照組,見表2。
在社會壓力持續增加的背景下,個體精神類疾病發病率明顯提升,而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典型的精神類疾病,其會對患者的生活、家人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對于該種疾病需要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緩解患者情況。目前臨床對于精神分裂癥的處理措施為抗精神類藥物治療,使用該類型藥物后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相關癥狀,但是由于疾病特殊原因,患者接受能力低,使得治療依從性差,該種情況下可降低治療效果,為了提升臨床療效首要問題為解決患者依從性低等情況[6-7]。
隨著醫療模式改變,護理在臨床治療中占據作用越來越明顯,良好的護理干預可以協助提升臨床療效,緩解患者的負擔,因此在疾病治療中需要重視相應的護理干預。全程護理是一種經典護理方式,其強調要常規的護理之上,注重細節護理,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均接受對應性護理,從而提升護理效果。比如患者入院后開展心理疏導,關注其病情變化以及心理狀況,指導飲食、運動開展,從而提升年其生活質量,緩解心理壓力,提升治療依從性。
在本次的護理干預中,我們給予觀察組的患者全程護理干預,從患者入院至出院均接受了全面的護理。患者入院后我們通過溝通和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況,分析其心理壓力來源,然后針對性開展護理,減輕其心理戒備,敞開心扉,積極面對疾病。通過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對于疾病的了解程度,正確認識疾病并積極接受干預。通過睡眠干預可改善其睡眠質量,緩解精神壓力;通過飲食護理可改善及身體狀況,提升機體的抵抗力;通過運動干預和行為干預可增加其社會存在感,獲得更多精神支持。本次的觀察組獲得以上全程護理干預后其依從率為93.3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3%,主要是患者獲得足夠的精神支持以及健康教育,從而正確面對疾病,并積極配合開展治療和護理。通過積極的配合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的精神分裂情況獲得顯著改善,這對于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的研究結果與前人報道基本一 致[8],均說明了全程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的作用價值。
總之,精神分裂癥屬于常見病,其個性、思維以及情感均出現變化和障礙,疾病具有發病率高、預后效果差等特點,臨床干預中不僅需要積極采取藥物控制,還需要加強護理干預提升治療依從性,使得患者更加服從治療,最大程度發揮藥物治療效果。而經過本次的研究分析并結合前人報道我們一致認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給予全程護理干預對于提升治療依從性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 1 ] 吳春秀,龔有紅.全程護理干預對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不良反應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8, 15(31):107-111.
[2] 戴云飛,肖澤萍.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與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的比較[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3,23(6):426-427.
[3] 孫宏超,喬玲娟.護理干預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分析 [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1):240,243.
[4] 王娜.家庭護理干預聯合精神衛生指導對偏執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3):150.
[ 5 ] 郭艷平.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長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自傷行為及NOSIE 評分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3):156.
[6] 陳桂榮.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行心理護理對其治療依從性和抑郁癥狀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2020, 12(12):58.
[7] 董麗媛.探討全程護理管理在出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 [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8):241-242.
[8] 羅曉梅,楊美玉,熊華.臨床護理路徑在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6,29(1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