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潔
(長春老年大學 吉林 長春 130028)
對教學對象特點的明確是構建教學思路、選擇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前提。與青少年以及古箏專業的大學生不同,老年人在古箏學習方面有諸多特殊之處,對此需要有全面和深刻的認識,方能保證后續教學工作順利開展。首先,在基礎水平方面,由于老年學習者的個人經歷、從事行業等各不相同,其基礎水平也有著較大差異。有一定音樂基礎的學習者僅占一小部分,多數老年學習者不具有基礎音樂理論知識,也沒有器樂學習經歷,這就決定了在教學中其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音準、節奏等基礎內容的學習,所以學習任務相對較重,也容易讓老年學習者產生畏難情緒。其次,在身體條件方面,老年人的手指大小、指尖力度等都要優于青少年學習者,而且,因為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和行業經驗,老年學習者在領悟力方面更強。但是,這也會造成他們會說、會想而不會做,也就是意識走在動作的前面。加之多數老年學習者都出現了老花眼的現象,所以,其整體學習速度較慢,也由此會對他們的學習信心產生不良影響。再次,在學習態度方面,與青少年和古箏專業大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的嚴格要求下學習不同,老年學習者從選擇古箏之初就是完全出于自身興趣和愛好學習的,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始終都很積極,表現為勤于練習、經常與老師溝通等,如果教師輔以合理的思路和方法,那么,其將在短時間內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最后,在學習時間方面,由于多數老年學習者都已經退休,所以,學習時間比較充裕,有諸多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習者出現了自由時間被其他時間占用的情況,如做家務、接送孩子等,反而變成了沒有時間,這是需要得到教師重視的新情況。通過多個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的古箏學習有其自身的特點,必須以此為基礎,探索出合適的學習思路和方式,才能使學習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目標是行動的引領,科學的目標設定可以使整個過程的方向更加明確,避免出現偏差。結合實際來看,老年古箏教學目標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古箏知識和技能。一方面,老年人之所以選擇古箏,就是為了走近這門古老的藝術,能夠熟練演奏曲目,達到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目的。另一方面,古箏本身也帶有知識性和技能性特點,無論是古箏鑒賞還是古箏演奏,都必須以知識和技能為支撐,否則就難以為繼。所以,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必要的,但是,要在程度上進行界定。特別是與青少年和專業學習者相比,因為這兩類學習者要面對考級、升學、比賽等,所以,必須不斷提升學習難度,做到精益求精。而老年人學習古箏顯然沒有上述功利色彩,完全是出于興趣和愛好,所以,其在知識和技能的把握上只要做到夠用即可。其次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涉及老年人學習古箏的終極目標。老年人之所以學習古箏,是因為這個過程可以讓他們感到開心和快樂,包括可以與其他同學愉悅交往,探究古箏作品中描繪的新情境,在演奏中獲得別人的贊賞,通過學習獲得的新的認識和感悟等。他們不僅能收獲精神層面的愉悅,還可以提升身體健康水平,有效預防常見的老年疾病,有效排解失落感、孤獨感等負面情緒。所以,教師不能將重點放在知識和技能層面,而是要多從情感角度對老年人的學習進行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學習古箏的收獲,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積極轉變等,這既符合客觀實際情況,也是持續學習的重要保障。
教學內容關系到“學什么”的問題,同樣對教學效果起到決定作用。因學習出發點和目的不同,老年古箏教學在內容選擇上不能照搬照抄青少年和音樂專業學生,而是需要突出針對性和適宜性。首先,所選曲目的難度要適中。古箏是彈撥類樂器,對演奏者手指的靈活性有著較高要求,老年人因為年紀特點,指關節相對僵硬,肌肉控制力不足,加之演奏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緊張心理,所以,對于那些技巧性、專業性較強的曲目一定要慎重選擇。其次,所選曲目要符合老年人的審美特點。不同年代的人在音樂審美方面有著較大差異,如果教師所選擇的曲目正是學習者所喜歡的,那將極大地鼓舞學習者的學習熱情,他們將對用古箏呈現自己喜歡或熟悉的曲目充滿期待,并勤于練習。所以,可以將曲目進行分類,為學習者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如經典曲目《嘎達梅林》《敖包相會》《天涯歌女》;流行曲目《月亮代表我的心》《青花瓷》《滄海一聲笑》;傳統名曲《茉莉花》《彩云追月》《瀏陽河》;外國名曲《小星星》《櫻花》等。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習者提出自己想要演奏的曲目,教師對于可行性、要點等進行全面的分析,如果有較強的可行性,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改編,盡可能滿足學習者的意愿。
在青少年古箏學習和專業古箏學習中,所有的教學過程都圍繞著高質量演奏樂曲這個終極目標展開。但是,對于老年古箏教學來說,因為最終目標不同,所以教學過程也要呈現出差異性,帶給老年人愉悅的審美體驗。具體來說,教學過程的完善包含以下三個要點。首先是注重與老年人生活相結合。老年人的生活閱歷和社會經驗都較為豐富,他們會主動將自己的認識、感悟與古箏學習結合起來,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精神共鳴和審美愉悅。基于這一特點,教師不宜在技術方面做過高的要求,而是從作品引申開來,通過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作品的主要內容等,激發老年學習者的想象和聯想,使其獲得情感和精神上的慰藉,擺脫不良情緒的侵擾,讓古箏學習成為快樂的源泉。其次是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交流與互動。因為是一種主動狀態下的學習,所以多數老年學習者對教師都是十分尊重和信服的,這也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性不足,完全按照教師的要求被動學習。所以,及時和充分的溝通十分必要,教師應鼓勵學習者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教師則據此對教學進行針對性的調整,讓教學始終處于一種放松、信任的狀態中。最后是教師應主動對教學過程進行擴展。多數學習者之所以選擇古箏,是出于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對此,教師可以將古箏與古詩詞、舞蹈等有機結合起來,使古箏教學得到延伸與擴展,讓學習者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
教學方法關系到“怎樣教”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傳統古箏教學普遍采用一對一教學法或集體教學法,這些教學方法在老年古箏教學中也同樣適用,此處不再贅述。此處對互聯網教學法進行深入探討,老年人時間較為充裕,有更多時間使用互聯網,加之線下教學會受到不可抗拒的因素影響而難以按時開展,互聯網教學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凸顯。互聯網使學習者可以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者若是有空閑時間,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其他互聯網終端隨時隨地觀看或復習學習內容,避免因為其他事由耽誤學習進程。而且,與傳統的校內授課相比,校內授課需要的教學資源較多,如管理人員、服務人員、保潔人員等人力資源以及教室、樂器等場地和設施資源,而通過互聯網進行教學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對資源的需求。同時,也可以為更多的潛在學習者提供近距離感受古箏學習過程的機會,使他們的興趣得到鞏固與激發。因此,在新時期和特殊形勢下,互聯網教學法將是重要的教學方法。
在具體的運用方式上,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入手。首先是建設古箏微課資源。為了更好地滿足老年學習者的需求,加之教師不可能隨時隨地在線,所以,古箏微課體系的建立十分必要。其次,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對某一個知識點進行可視化呈現,使其具有時間短、針對性強等特點。老年學習者的時間較為充裕,如果在面授時沒有完全理解,可以在課下觀看視頻,而且是無限制的反復觀看和任意停頓,這就使傳統的教學時間和空間以及教學資源得到了極大化的擴展,從本質上提升了學習效果。再次是建立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微信已經成為老年人最常用的交流工具之一,公眾號和微信群等功能更是古箏教學的得力幫手。不同的班級或不同類型的學習者可以分別進入微信群,就各類學習事宜進行探討,拉近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互聯網教學法將會是最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應當得到教師的充分重視和靈活運用。
一方面,實踐性是古箏藝術的基本屬性,能夠在公開場合熟練演奏一首或多首樂曲也是古箏學習者應有的素質和能力;另一方面,對于老年學習者來說,他們的學習更多是出于興趣和愛好,必須在實踐中讓他們感到快樂和滿足,才能實現他們學習的初衷。所以,教師應多管齊下,為老年學習者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平臺和機會。比如,在教學內部,可以定期舉辦演奏類擂臺賽,所有人都要參加,最終的成績并不重要,重點在于營造一個帶有快樂競爭色彩的氛圍,滿足老年學習者的精神需求。在校外,則可以公益演出活動為主。當下,城市社區音樂活動的開展如火如荼,為老年學習者提供了廣闊的表現空間。學習者可以在專業教師或社區文化工作者的組織下,以個人或集體的形式全面參與其中,如果學習者具有較高的演奏水平,還可以面向企事業單位或各類慶典活動進行收費演出,所得收益則可以用于樂器更新、服裝購買等,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實踐活動對外部資金的依賴,形成良性的發展機制。
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把握兩個要點:一個是演出活動要以自娛自樂為主,不宜過多參加競賽活動。競賽活動的賽前準備需要付出較大的時間和精力,且如果結果不理想或沒有達到預期,很容易對學習者的心態產生不良影響,所以,還是應以普通演出活動為主。第二是教師要對學習者的實踐表現予以及時評價。每一次舞臺表演都應該得到專業教師及時和全面的評價,以達到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的目的。而且,整個評價應該以肯定和鼓勵為主,以合理、委婉的方式指明存在的不足,始終讓學習者保持興趣和熱情。
老年大學的專業教師是老年古箏教學的主要師資力量,但是,一方面,伴隨著老年學習者數量的增加,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也凸顯出來,甚至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瓶頸;另一方面,教師主體類型單一,不利于豐富的教學活動的開展。所以,增加專業教師的數量,擴展教師主體類型,便成為下一步老年古箏教學師資建設的關鍵所在。首先,在增加專業教師數量方面,從當下實際來看,在老年大學這個教育系統中,只有領導干部具有相應的行政編制,多數授課教師都沒有編制,這就很難吸引年輕教師前來長期任教。而且,現有教師的薪資待遇也不理想,對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有不良影響。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老年大學在老齡化事業、構建終身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編制、資金等方面予老年大學以支持,切實提升現有專業教師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全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來。其次,在豐富教師主體類型方面,可以將更多的師資力量引入到教學中來。如地方高校古箏專業的大學生,他們具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在老年大學代課也可以讓自身得到全面的鍛煉,為就業做好充分準備。同時,社區也有豐富的音樂專業人才,如音樂教師、音樂文化工作者、資深音樂愛好者等,都可以以合適的方式負責某一方面的教學,使老年古箏教學的師資水平得到本質上的提升。
綜上所述,老年教育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而老年大學則是開展老年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構建服務全民終身教育體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古箏教育要針對老年人的年紀特點、基礎水平、練習時間等,探索一套全新的模式和方法,盡可能滿足老年人的學習意愿,使其在學習中有所收獲,成為一段難忘的學習經歷,以真正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和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