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二科)
研究發現,腦外傷的傷殘率、死亡率居于身體各部位損傷首位。臨床醫生認為,在顱腦損傷搶救和治療的過程中,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救治越早,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就越高。圍繞受傷程度的不同,腦外傷癥狀分為腦震蕩、腦挫傷、氣壓性腦損傷。腦外傷一般是因為頭部受到撞擊,如交通事故,生產生活中的意外,打斗、槍傷等,進而引發腦細胞受損、腦出血或者腦水腫。對于腦外傷需要詳細診斷,否則容易出現后遺癥。
腦外傷有時還會伴隨其他部位的外傷,例如骨折、脾臟破裂等內臟傷,處理時一定要高度關注。腦外傷后患者有一段時間陷入昏迷,有的會喪失意識、神志不清。這些昏迷分為兩類,一類是昏迷時間很短,幾分鐘內就可以清醒,這種大部分是腦震蕩;還有一種是患者一直昏迷不醒,說明有腦挫傷、腦裂傷、腦內出血或腦干損傷,需要送到醫院就診。否則一經耽誤,就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極大傷害。
腦外傷大都情況比較嚴重,需要馬上就診,搶救爭分奪秒,很多患者需要手術治療。但不同類別的腦外傷癥狀不同,根據受傷程度不同,可以分為3 類:
腦震蕩 腦震蕩是以意識出現逆行性遺忘和障礙為主要特征,輕型患者一般只有短暫的定向障礙,如判斷力與分析問題能力差,理解困難,一般在幾分鐘內就可恢復正常;重癥患者會出現意識喪失,一般在半小時內逐漸恢復正常,但清醒后患者會有行為異常、情緒障礙、幻視、注意力渙散、逆行性遺忘等情況,一般一兩周內慢慢恢復正常。腦震蕩患者沒有比較顯著的神經系統體征,在腦脊液檢查中表現正常。
腦挫傷 腦挫傷患者在受到傷害后出現意識障礙,常見混濁、譫妄、朦朧狀態,可能從數小時持續到數日。有的患者清醒后可能會再次昏迷,并且有腦震蕩相關精神表現。很多腦挫傷患者有腦膜刺激征、癲癇等表現,其腦脊液表現為血性,并有各種類別的吞噬細胞出現;腦電圖顯示為高波幅彌漫性慢波。
氣壓性腦損傷 氣壓性腦損傷患者在受傷后會馬上昏迷,這種狀態能持續幾小時,患者清醒后有劇烈的頭痛感,忘性較大,焦躁不安,記憶困難,情感表現淡漠;有的對聲音非常敏感,出現失語或者失聽的情況,但是其筆談能力、自知力和定向力表現較好,一般沒有神經系統體征。
醫生一定要做好有效分類,在治療時按照分類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才能夠發揮成效。
為了防止后遺癥,需要在手術后認真護理腦外傷患者。保證患者正常的生活起居,室內環境安靜,休息規律,光線不能太強;時刻關注患者的變化,特別是脈搏、血壓、瞳孔、呼吸等生命體征,如果出現精神異常或者瞳孔不等大,要馬上處理,防止發生腦疝。腦外傷患者在手術后要禁食8 小時,當指標正常后,飲食要從流質慢慢過渡到軟質,如果患者不能進食,要給予靜脈營養或者鼻飼,注意補充水分,防止脫水;如果患者出現易怒、煩躁、沮喪、抑郁等情緒反應時要多給予鼓勵和關心,消除其顧慮,幫助患者安心養傷,盡快恢復健康。
腦外部受到傷害后要馬上診斷和治療,注意后遺癥,特別是精神方面的疾病。有的患者會出現躁郁癥、精神分裂癥、癔癥等疾病,并且有可能持續較長時間,要進行詳盡科學的診斷和有溫度的護理,減少一切干擾因素,幫助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