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珊珊 劉意抒(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每當談論起胃腸道檢查,很多人不免發出疑問。為什么要做胃腸鏡?什么情況需要做胃腸鏡?做胃腸鏡難受嗎?隨著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增高,胃腸鏡作為消化道早癌篩查的重要手段,理應被更多人了解。
我國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三大惡性腫瘤占所有腫瘤比例的50%。其中超過8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中晚期,僅胃癌每年就造成了50 萬人死亡。“胃脹吃一粒嗎丁啉”“便中帶血就是痔瘡犯了”,成為人們眼中的“常識”,但往往就是這些慣性思維,導致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被忽視,掩蓋了真實病因。調查顯示,歐洲上消化道腫瘤漏診率為2.3%~13.9%,亞洲上消化道早期腫瘤漏診率高于20%,而我國人群消化內鏡篩查的參與率依然欠佳。2018 年國家啟動了“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計劃”,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消化道腫瘤篩查,實現早診早治。
研究表明:胃癌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4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顯著上升,因而推薦以40 歲為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根據我國胃癌流行病學特點,符合以下第1 條和第2~6 條中任意一條者均應列為高危人群,建議作為篩查對象:1.年齡>40 歲,男女不限;2.胃癌高發地區人群,如:遼寧、山東、甘肅、福建、江蘇;3.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4.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5.胃癌患者一級親屬,即他的父母、子女、親兄弟姐妹;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如有高鹽、腌制、熏制飲食習慣,吸煙、重度飲酒等。
除了高危人群的篩查,日常生活中也會出現“不想查,不去查”的問題。發現自己吞咽困難、消瘦、嘔吐、反酸了,覺得是工作壓力大、吃錯東西導致的。卡魚刺、誤吞棗核了,覺得吃點饅頭、喝點醋,咽下去就好了。其實這些癥狀都應及時就醫,通過胃腸鏡檢查確診或者治療。
多數人理解中的胃腸鏡檢查過程很痛苦,但醫學在進步,全麻下的胃腸鏡檢查、磁控膠囊胃鏡技術,因其無痛感可以給人們提供舒適的就醫體驗,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胃鏡檢查,前期準備相對簡單。通常情況下,前一天晚餐不可食用含渣食物,餐后禁食、禁水8 小時以上,檢查當天空腹。對于腸鏡檢查,腸道準備工作是保證腸鏡質量的關鍵。遵醫囑飲食是第一步:1.無特殊情況的患者可于檢查前1 天開始進食少渣飲食,如粥、軟面條、餛飩等。2.年齡>60 歲、有腹部手術史、慢性便秘、糖尿病、使用抗抑郁藥物等人群建議按照“2-1-0”飲食原則,即檢查前2 日攝入低脂、細軟易消化的食物,檢查前1 日攝入易消化少渣飲食。檢查當日為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可食用適量的糖補充能量。做好檢查預約,遵醫囑服用腹瀉藥是第二步,如有便秘、既往有過腹部手術等需要在就醫時提前說明,瀉藥酌情加量。總體來說,管好嘴,勤喝水,可一定程度提高腸鏡檢查的質量,避免漏診、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