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琳 達雪萍 馬松華
(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2)
腦卒中為臨床常見腦部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致死致殘率高,易復發、并發癥嚴重等特點〔1〕。目前腦卒中已成為我國臨床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腦卒中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2〕。肌少癥是以骨骼肌功能、力量、質量下降為主要臨床癥狀的退行性肌肉消耗綜合征,發病機制復雜,目前關于肌少癥的發病原因尚無統一結論,通常認為與肌肉神經減弱、運動減少、肌細胞營養不良、年齡及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3,4〕。腦卒中特別是老年腦卒中患者受營養攝入減少、基礎代謝降低、運動能力受限等因素影響,肌少癥發病率顯著高于其他人群,肌少癥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增加機體殘疾的發生風險〔5〕。本研究擬分析腦卒中患者繼發肌少癥的危險因素,并構建科學預測模型。
1.1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老年腦卒中患者,均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病歷資料完整;排除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嚴重器質性疾病、其他影響患者肢體運動及精神疾病者。
1.2資料收集 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臨床資料,記錄患者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BMI)、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基礎疾病史、腦卒中類型、腦卒中部位、腦卒中次數等資料信息;測定患者營養狀態〔改良定量主觀評估法(MQSGA)評分〕、骨密度、血鈣等水平。
1.3肌少癥診斷標準 依據亞洲肌少癥工作組(AWGS)診斷標準〔6〕,①肌肉質量:人體測量小腿圍,男性<34 cm,女性<33 cm;四肢骨骼肌質量/身高:男性≤7.0 kg/m2、女性≤5.4 kg/m2;②肌肉力量(握力):男性<28 kg、女性<18 kg;③軀體功能:步速<1.0 m/s,5次坐起≥12 s,簡易體能狀況量表(SPPB)評分≤9分,在滿足條件①基礎上,滿足②、③任意條件或全部滿足,即可診斷為肌少癥。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依據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中回歸系數進行賦值,構建預測模型,利用Hosmer-Lemeshow(H-L)檢驗及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價模型診斷效能。
2.1繼發肌少癥單因素分析 依據肌少癥診斷標準,80例老年腦卒中患者中繼發肌少癥20例(2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年齡、BMI、NIHSS評分、MQSGA評分、骨密度、血鈣濃度、腦卒中次數、高血壓、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腦卒中繼發肌少癥單因素分析
2.2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以老年腦卒中患者是否繼發肌少癥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差異的年齡、BMI、NIHSS評分、MQSGA評分、骨密度、血鈣濃度、腦卒中次數、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BMI、MQSGA評分、骨密度、腦卒中次數、高脂血癥是老年腦卒中患者繼發肌少癥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老年腦卒中患者繼發肌少癥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預測模型構建及評價 根據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構建肌少癥預測模型,模型公式為:1+0.894×年齡-1.241×BMI+1.372×MQSGA評分-0.849×骨密度+1.262×腦卒中次數+0.729×高脂血癥;模型經H-L檢測χ2=3.277(P>0.05),表明模型與觀測值具有較好的擬合度;ROC曲線分析顯示,預測模型對老年腦卒中患者繼發肌少癥診斷曲線下面積(AUC)為0.826,95%CI為0.785~0.893,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84.71%、79.88%,見圖1。

圖1 老年腦卒中患者繼發肌少癥危險因素預測模型ROC曲線
肌少癥是以骨骼肌質量、功能進行性下降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骨骼肌疾病,肌少癥的發生可導致患者運動功能減退、肢體運動受限,極易引起跌倒及肢體殘疾的發生。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逐漸降低,機體活動強度降低,肌肉組織損傷加劇,同時伴有明顯的α 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老年患者肌少癥發生率顯著升高〔7~9〕。研究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肌少癥發病率為10%~25%,其中老年患者占比超過80%,成為肌少癥的高發人群〔10〕。
研究顯示,目前我國老年腦卒中患者繼發肌少癥呈明顯的升高趨勢,腦卒中繼發肌少癥可導致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進一步損傷,使患者跌倒風險增加,康復難度增大,同時對患者生活也造成一定影響,加重腦卒中患者心理負擔,影響患者預后康復效果〔11〕。
患者年齡與機體代謝變化、機體損傷程度、器官功能、營養狀態等多個指標關系密切,對肌少癥的發生具有重要影響〔12〕。BMI、MQSGA 評分是反映機體營養狀況的常見指標,BMI較低及營養狀況差患者更易出現骨骼肌氨基酸氧化,肌細胞營養供應不足,增加了肌少癥發生率〔13,14〕。骨密度為骨骼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骨密度降低可導致骨功能受損,從而影響骨骼肌的正常功能〔15〕。腦卒中患者多伴有活動能力受限,導致肌肉活動量降低,引起肌肉組織及肌肉質量退化,高脂血癥可加劇肌肉組織脂肪堆積,進一步影響肌肉組織質量,腦卒中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繼發肌少癥風險顯著增加〔16,17〕。
長期高血壓可引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功能失調,導致肌肉結構改變和肌肉萎縮,出現肌肉力量降低,增加肌少癥的發生風險〔18〕。本研究發現,高血壓可對腦卒中患者繼發肌少癥產生一定影響,與非繼發組比較,繼發組合并高血壓例數顯著高于非繼發組,但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高血壓并非腦卒中患者繼發肌少癥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與高血壓對患者肌肉組織的影響為長期、慢性及間接性影響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BMI、MQSGA評分、骨密度、腦卒中次數、高脂血癥是老年腦卒中患者繼發肌少癥的獨立危險因素。為更好實現對腦卒中繼發肌少癥的臨床預防及治療,本研究結合肌少癥發生危險因素分析結果,構建了腦卒中繼發肌少癥預測模型,結果表明構建的預測模型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臨床應用前景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