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圣杰 周巧蓮 史柏強 鄧 理 鄧君樸
(1.江蘇省宜興市中醫院腎外科,江蘇 宜興 214200;2.江蘇省宜興市中醫院中藥房,江蘇 宜興 214200;3.江蘇省宜興市中醫院中醫外科,江蘇 宜興 214200)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acute gouty arthitis,AGA)是因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晶體性關節疾病,其發病迅速,臨床主要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等[1]。西醫對于AGA多采用抗痛風藥物、非甾體消炎藥、糖皮質激素等對癥治療,雖然短期內能迅速緩解癥狀,但易出現胃腸道反應、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應[2-3]。中醫學認為,AGA主要是因濕熱蘊結所致,治當清熱祛濕、活血通絡[4]。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們采用清熱祛濕通絡方聯合西醫常規治療濕熱蘊結型AGA 53例,并與單純采用西醫常規治療51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104例均為江蘇省宜興市中醫院腎外科收治的濕熱蘊結證AGA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53例,對照組51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受累關節等一般資料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病例選擇
1.2.1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參照2015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歐洲抗風濕聯盟確定的AGA診斷標準[5]。中醫診斷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濕熱蘊結型痛風的診斷標準[6]。
1.2.2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年齡18~64歲,病程<48 h,1周內未服用過相關治療藥物;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過江蘇省宜興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3 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關節疾病者;繼發性痛風者;合并嚴重心、腦、肝、腎功能不全,或神經、血液、內分泌系統疾病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西醫常規治療。秋水仙堿片(廣州柏賽羅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9064)0.5 mg,每日2次口服;塞來昔布膠囊(江蘇正大清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414)200 mg,每日2次口服。同時參照《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7]中相關內容給予常規基礎治療,包括飲食控制(低嘌呤、低熱量飲食,禁食動物內臟及海鮮)、飲水管理(每日飲水量>2000 mL)、患肢管理(預防患處關節受濕、受寒,臥床時抬高患肢)等。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清熱祛濕通絡方治療。藥物組成:土茯苓20 g,大黃15 g,紫花地丁10 g,蒲公英10 g,山慈菇10 g,秦皮10 g,秦艽10 g,蒼術10 g,黃柏10 g,茵陳10 g,芒硝10 g,甘草6 g。腫痛甚者加乳香10 g、烏梢蛇10 g;熱甚者加連翹10 g;納少、腹滿、便糖者加石菖蒲10 g、白豆蔻10 g。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溫服。
1.3.3 療程 2組均治療1周后統計療效。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①比較2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變化情況,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中相關內容擬定評分標準,關節疼痛、關節紅腫、關節發熱按照癥狀表現分別評為0、2、4、6分,口渴、小便短黃、心煩不安按照癥狀表現分別評為0、1、2、3分,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②比較2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血尿酸(UA)、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1β(IL-1β)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變化情況。③比較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全血還原黏度水平變化情況。④ 觀察比較2組治療期間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肢體麻木、尿血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療效標準 臨床控制:患者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或明顯改善,中醫癥狀評分減少≥95%;顯效:患者癥狀及體征有改善,中醫癥狀評分減少≥70%,<90%;有效:患者癥狀及體征有所好轉,中醫癥狀評分減少≥30%,<70%;無效:患者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中醫癥狀評分減少<30%。總有效率=(臨床控制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6.23%(51/53),對照組總有效率84.31%(43/51),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變化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中醫癥狀關節疼痛、關節紅腫、關節發熱、口渴、小便短黃、心煩不安評分及總分均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關節疼痛、關節紅腫、關節發熱、小便短黃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變化比較 分,
2.3 2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UA、ESR、CRP、IL-1β及TNF-α水平變化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實驗室指標UA、ESR、CRP、IL-1β及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UA、ESR、CRP、IL-1β及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UA、ESR、CRP、IL-1β及TNF-α水平變化比較
2.4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變化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全血還原黏度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全血還原黏度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變化比較
2.5 2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3.21%(7/53),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29.41%(15/51),治療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2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AGA屬于一種炎性反應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尿酸鹽積聚于關節囊、滑膜、軟骨等引起的組織病損及炎性反應。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9]。研究表明,多種炎癥信號通路的激活會誘導AGA患者體內相關促炎因子的過量表達,持續的炎癥浸潤和尿酸沉積也會誘發血液高凝狀態,導致病情纏綿難愈,因此抑制炎癥反應,降低尿酸水平,改善血液循環是治療AGA的關鍵靶點[10-11]。對于AGA,我國指南推薦及早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低劑量秋水仙堿、糖皮質激素等對癥治療,雖然短期療效較好,但長期應用毒副反應較大,且有復發的風險[12-13],而中醫學強調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因此中西醫結合增效減毒是目前治療AGA研究的熱點。
AGA屬中醫學“痛風”“痹證”“白虎歷節風”等范疇。《格致余論·痛風論》有云:“彼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濕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汗濁凝澀。”說明痛風由自身內熱、外感寒濕所致。《類證治裁》有云:“痛風……初因風寒濕郁痹陰分,久則化熱致痛。”《景岳全書》有云:“自內而至者,以肥甘過度,酒醴無節……致令熱壅下焦,走注足脛,而日漸腫痛。”說明痛風與外感風寒、飲食不節等有關。現代醫家也有“似風非風,責諸濁毒兼滯”“熱血得寒,瘀濁凝澀”等觀點[14]。故可見外感風寒濕邪是痛風誘發的外在因素,飲食不節導致濕熱內生是痛風發生的內在原因,濕熱蘊結,流注關節,蓄積成結,痹阻經絡,導致氣血凝滯,不通則痛。故臨床治療當以清熱利濕、泄濁化瘀、通經活絡為根本法則。我們所用清熱祛濕通絡方中,土茯苓解毒祛濕,通利關節;大黃瀉火涼血,攻積導滯,散瘀通經,二者共為君藥,可清熱祛濕,活絡關節。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山慈姑清熱解毒,化痰散結,四者共為臣藥,可助君藥清熱解毒之功,也能燥濕散結。秦皮清熱燥濕;秦艽清濕熱,祛風濕,止痹痛;蒼術燥濕健脾,辟穢化濁,祛風散寒;芒硝潤燥軟堅,清熱消腫;茵陳清熱利濕,五者共為佐藥,能輔助君臣清熱利濕之功。甘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當為使藥。君臣有序,相與宣攝,可達成清熱解毒、利濕泄濁、化瘀通絡的目的。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網絡藥理研究表明,土茯苓可通過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轉錄因子-κB(NF-κB)、前列腺素內過氧化物合成酶2(PTGS2)信號通路,拮抗痛風炎癥反應[15];紫花地丁主要提取物(黃酮、蒽醌類、皂苷類)可通過下調前列腺素E2、一氧化氮,抑制足趾腫脹模型大鼠炎性損傷[16];黃柏、蒼術能呈劑量依賴性地抑制AGA模型大鼠關節液IL-1β、TNF-α表達[1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中醫癥狀關節疼痛、關節紅腫、關節發熱、小便短黃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合清熱祛濕通絡方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中醫癥狀,提高治療效果,且能減少西藥治療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高尿酸血癥是AGA發病的基礎,尿酸鹽結晶沉積于關節腔中,會破壞細胞溶酶體,促進炎癥因子的釋放。CRP是急性時相反應敏感而非特異性標志物,AGA發作時CRP表達可明顯升高[18]。IL-1β為炎性痛覺過敏因子,可通過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信號通路,誘導其他炎性因子的釋放,參與AGA的發病過程[19]。TNF-α可通過抑制成骨細胞生成、刺激破骨細胞分泌過氧化酶等途徑,參與AGA病理過程[20]。尿酸鹽過多存在于血液中,自然會影響血液成分及理化性質,導致血液流變學改變,表現為“濃、黏、聚、凝”等高凝狀態[2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實驗室指標UA、ESR、CRP、IL-1β及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全血還原黏度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合清熱祛濕通絡方治療能進一步降低患者UA水平,控制炎性反應,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狀態,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綜上所述,清熱祛濕通絡方聯合西醫常規治療濕熱蘊結型AGA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醫癥狀,降低UA水平,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炎性反應、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