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穎 席從林△ 嚴素華 安李一 徐 芳 殷 艷 袁 嫻
(1.江蘇省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蘇 淮安 223001;2.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3.江蘇省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江蘇 淮安 223001;4.江蘇省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江蘇 淮安 223001;5.江蘇省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蘇 淮安 223001)
化療相關性便秘是指癌癥患者因化療治療而發生的便秘,是化療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其不但會導致患者機體中的代謝廢物無法及時有效排出,加重腸內毒素的重吸收,而且還可以導致患者出現失眠、全身不適、食欲下降、煩躁不安、腹脹等癥狀,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飲食在化療相關性便秘的治療中尤為重要,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癥狀,但其一般見效較慢,部分患者可能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2]。雷火灸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灸法,其具有安全性高、作用時間長、效果顯著的特點,且與普通灸法相比具有更強的熱輻射量,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預防化療不良反應的發生[3-4]。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我們采用雷火灸結合飲食療法治療癌癥患者化療相關性便秘52例,并與單純采用飲食療法治療52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104例均為江蘇省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收治的化療相關性便秘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齡33~79歲,平均(54.09±2.18)歲;病情:食管癌15例,肺癌26例,乳腺癌4例,胃癌7例。對照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齡33~79歲,平均(52.37±2.41)歲;病情:食管癌18例,肺癌21例,乳腺癌5例,胃癌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1.2.1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便秘的診斷標準[5]。
1.2.2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性別不限,均為化療治療后出現便秘癥狀;患者認知、語言功能正常,生命體征穩定;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3 排除標準 既往有便秘史或胃腸道功能障礙病史者;合并有腸梗阻者;預計生存期少于3個月者;針對存在嚴重的皮損情況、溫度感覺障礙及水腫的患者;不能耐受灸法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飲食療法治療。①叮囑患者少食多餐,多食用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可以食用自己喜歡的食物,以此增加食欲。②為加速腸胃蠕動,可以多食用粗纖維食物和新鮮的水果蔬菜。③日常中可以適當食用藥膳,以此達到潤腸通便、清熱瀉火的效果。④告知患者多飲水,保證每日飲水量>3000 mL。⑤化療時每日喝一杯蜂蜜水,可多吃香蕉及堅果類食物。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雷火灸治療。取穴:大腸俞(雙側)、足三里(雙側)、腹結(雙側)、脾俞(雙側)、氣海及關元。指導患者合適體位進行灸療,每次選擇3個穴位進行治療,選用趙氏雷火灸條,點燃后距離所選穴位皮膚5 cm左右施灸,以皮膚微熱發紅為度,避免燙傷。每日2次,每次50 min,5天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天。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應對患者的體質進行評估,明確其所選穴位處的皮膚的情況以及對溫度的感覺情況。施灸過程中注意保暖,避免風邪入侵,同時需要勤對患者感受進行詢問,并明確皮膚情況避免燙傷,施灸完成后指導患者多喝溫水。
1.3.3 療程 2組均治療5周后統計療效。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①比較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變化情況,采用胃腸道生活質量指數(GIQLI)進行評價,最高為144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6]。②比較2組治療前后便秘癥狀變化情況,采用Wexner便秘評分進行評價,最高為30分,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7]。③比較2組治療前后肛門直腸壓指標直腸靜息壓及最大收縮壓水平變化情況。④比較2組治療期間腹脹、焦慮煩躁、腹痛、食欲不振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5 療效標準 顯效:治療后便秘癥狀消失,糞便性狀、次數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便秘癥狀改善,糞便性狀、次數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便秘癥狀無改善[5]。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4.23%(49/52),對照組總有效率78.85%(41/52),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GIQLI評分變化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生活質量GIQLI評分均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生活質量GIQL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GIQLI評分變化比較 分,
2.3 2組治療前后便秘癥狀Wexner便秘評分變化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便秘癥狀Wexner便秘評分均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便秘癥狀Wexner便秘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便秘癥狀Wexner便秘評分變化比較 分,
2.4 2組治療前后肛門直腸壓指標直腸靜息壓及最大收縮壓水平變化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肛門直腸壓指標直腸靜息壓及最大收縮壓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直腸靜息壓及最大收縮壓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肛門直腸壓指標直腸靜息壓及最大收縮壓水平變化比較
2.5 2組治療期間腹脹、煩躁焦慮、腹痛及食欲不振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腹脹、煩躁焦慮、腹痛、食欲不振發生率均比對照組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治療期間腹脹、煩躁焦慮、腹痛及食欲不振發生情況比較 例(%)
癌癥是目前全球公認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手術雖然是治療癌癥的首選治療方法,但由于癌癥患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表現,待到確診時多數患者均已經失去最佳手術治療時機,因此化療成為此類患者常用治療方式之一。但化療由于其治療機制的原因,不良反應問題突出,便秘就是其臨床上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8]。研究發現,導致癌癥患者出現化療相關性便秘的原因很多,飲食因素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化療期間胃腸道反應明顯,出現嘔吐、惡心等癥狀,導致患者不能充足攝入水分和含粗纖維的食物,就會降低胃腸道蠕動,增加便秘的幾率,另外治療期間的負性情緒也會抑制交感神經系統及胃腸活動,引發便秘[9]。以往針對化療相關性便秘患者多給予緩瀉劑等藥物治療,雖然可以改善患者的便秘癥狀,但效果不穩定,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依賴性,嚴重者可能會導致電解質紊亂等情況[10]。而飲食療法不僅可以幫助癌癥患者養成科學合理的生活飲食習慣,改善患者的營養健康狀態,還能夠有效預防便秘的發生,臨床可操作性強,對任何癌癥患者均適用[11-12]。
中醫藥在治療癌癥患者化療相關性便秘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中醫學認為,癌癥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機體正氣不足,無力祛邪所導致,病至晚期更是處于“虛勞”的狀態,再因化療藥物攻伐祛邪之力過強,可進一步損傷機體正氣,氣血虧虛,氣虛則大腸傳導失司,血虛則腸道干澀難行,故而出現便秘[13]。故治療應該以扶正祛邪、理氣通便為主。雷火灸主要通過火熱之力將藥物作用滲透于深層組織部位,以達到扶正祛邪、調節陰陽、調和氣血的效果、與普通艾灸相比,其含有的中藥成分更多,滲透力更強,具有藥力大、熱輻射量強的特點,能夠有效增強患者的免疫力[14-15]。我們選取穴位中,大腸俞、脾俞均為背俞穴,可調理相應臟腑功能,大腸俞具有止痛理氣、通降腸腑的作用,脾俞具有消食化滯、養血益氣的作用;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腧穴,腹結為足太陰脾經腧穴,兩者具有扶正補虛、補益脾胃、理氣調腸的作用;氣海、關元均為任脈腧穴,均為臨床常用的保健要穴,具有培元固本、行氣化濁、補腎益精、健脾養胃的作用。諸穴合用,具有調理臟腑、疏通經絡、扶正固本、理氣通便的作用。
本研究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生活質量GIQL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便秘癥狀Wexner便秘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肛門直腸壓指標直腸靜息壓及最大收縮壓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期間腹脹、煩躁焦慮、腹痛、食欲不振發生率均比對照組低(P<0.05)。提示雷火灸結合飲食療法治療癌癥患者化療相關性便秘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便秘癥狀,促進排便,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臨床借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