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軍 譚正生 段勛興 趙玲杰 曾斌
摘 要: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職業教育如何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實現課證有機融通,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新目標。本文以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為例,以“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的相關政策、意義、存在的不足為切入點,探討了“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的教學模式的構建,分析了“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的教學效果,探索“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的實施,為高職院校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建設提供借鑒意義,以促進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 “1+X”證書 課證融通 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 教學改革
1 研究背景
1.1 相關政策
2019年初,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3]。
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1+X證書是指汽車專業學生在完成學歷教育之后獲得1本畢業證的同時還可通過考試取得若干本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4]。如何將1+X證書的培訓考核內容和專業課程的融合,是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1+X證書課證融通的內核問題[5、6]。
本文以“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的相關政策、意義、存在的不足為切入點,探討課證融通的教學模式的構建,分析課證融通的教學效果,探索課證融通的實施。
1.2 “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的意義
(1)提升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人才培養質量
“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有利于深化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學生專業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有利于培養更多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的復合型人才,進而提升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助力我國汽車專業的發展。
(2)提高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就業率
“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不僅能夠鼓勵在校學生考取更多的專業技能證書,學習多項汽車專業的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性水平;還可以讓學生在進行就業崗位選擇時能夠擁有更多的選項,增加學生就業的靈活性,拓寬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渠道,進而提高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的就業率。
(3)提升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教學水平
“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職業院校的教師在進行汽車專業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課程專業教學,還要注重對學生整體素養的教育,有利于職業院校的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教學水平。
(4)擴大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影響力
“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在提高同學們的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促進我國職業院校的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向更全面的方向發展,從而擴大我國職業院校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的影響力[7]。
1.3 “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存在的不足
(1)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接仍需進一步完善。目前,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一般分為初、中、高級,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體系與相關證書初、中、高級內容均有一定的重合,但重合度不高,且對應的證書等級不明確,導致考證培訓內容梳理不清晰。同時,證書對應的初、中、高級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深度和難度從職業能力要求上是逐級遞增的,而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卻沒有打通上升通道,無法實現逐級遞增考證需求。
(2)課程體系對接職業技能等級模塊不夠緊密。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與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模塊要求并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
(3)課程實施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存在脫節。在當前證書制度實踐中,因為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擁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授課、考核、評價體系,和職業技能的證書基于生產實訓任務的培訓不相符,直接造成在院校提供的課程教學和社會所需的證書培訓產生脫節問題,讓學生既要關注學歷證書,也需要注意職業技能證書[8]。
(4)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缺乏體系性的融通。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點分散在課程體系中的多門專業課程內,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缺乏體系性的融通,造成師資、設備資源浪費,考證培訓工作效率大大降低[9]。
(5)師資水平有待提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知識和技能對接了產業鏈中最新的崗位職業技能,或者是相關專業未來的某一就業方向所需的崗位職業技能,這就導致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已有的師資水平、教學資源和設備以及人才培養水平落后于行業發展的現狀[10]。
(6)教材不夠完善。“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需要與行業企業、證書考評組織組成三方共建的活頁式教材開發團隊,融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研究和開發適合“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的教育與培訓活頁式教材[11]。
(7)人才培養的復合型不強。在現有的專業課程體系下,學生按照教學安排,修完課程,完成學分,就能達到畢業要求,僅能獲得畢業證書,雖然也設置了考取職業技能認證環節,但證書相對單一,對于人才培養的復合型不強。
(8)課程評價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評分脫節。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評價,是從“安全/7S/態度、專業技能能力、工具及設備的使用能力、資料信息查詢能力、數據判讀和分析能力、表單填寫與報告的撰寫能力”等6個大項進行評價。現有的課程評價雖多有改革,但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評價仍存在一定脫節,有待進一步融通。
2 “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教學模式構建
2.1 制定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
通過深入研究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的教學標準并結合汽車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從社會需求、行業發展、企業適配、職業崗位能力、學生發展等多維度為核心要義,進一步優化制定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將職業教育和以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為目的的技能培訓打通,考慮學生未來職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證培養的學生真正能滿足社會所需,是社會可用的人才。
2.2 構建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
對于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通過模塊化教學模式,建立專業課程體系,以此消除課堂授課與技能培訓側重點不一致,解決課證融通在實際應用中出現脫節問題。對專業課程劃分成以下幾種模塊:對于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設計動力驅動課程模塊,課程內容有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等;對于汽車轉向懸掛與制動安全系統技術,則是底盤課程模塊,以汽車底盤機械拆裝等為主;而汽車電子電氣與空調舒適系統技術,需要設計汽車電氣課程模塊,將汽車使用性能與檢測等內容融入課程當中;對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驅動電機電池技術,則是對應新能源汽車課程模塊,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等為核心內容。并且,設計合適的等級,以初級對應檢查保養、以中級對應檢測維修、以高級對應診斷分析,以此實現專業技能的逐步提升。
2.3 開發課證融通校本教材
針對“1+X”證書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汽車相關企業建立緊密校企合作關系,重新編制傳統教材,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課程內容,并重新設計教材結構體系:將知識和技能點按照任務導向和從學習基礎知識到掌握崗位技能的學習邏輯進行編制,針對證書初、中、高級開發活頁式教材,結合職業能力要求和崗位工作任務編制工作手冊,有效體現教師引導、學生主導的學習模式,不同需求的學生可選用不同等級的教材進行學習訓練。
2.4 開展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對教學模式以及考核評價的改進中,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相關標準為方向,提煉核心課程,實現教學的全面改革。從信息化教學入手,對于教學設計展開科學升級,讓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保持較高的主動性,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效果。同時,教師加強對學生群體日常學習效果的關注,為其提供個性化教學方案,以學生未來發展進行策略調整,提供更為專業的教學指導。同時,教學的考核評價方法也需要以職業技能等級考核評價模式,對于當前考核評價細節內容進行優化、改進方法,展開科學的統籌安排,嚴格落實考評工作。
2.5 全方位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
第一,組織專業教師開展專項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培養教師具備證書模塊的培訓、考核的能力和資格。
第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從職業教育要求和企業需求出發,專業教師到相關合作企業生產一線參加實踐鍛煉。
第三,助推專業教師參與教學方法創新與改革。針對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教學與科研,以教改項目、教研項目、科研項目、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1+X”證書考評培訓、交流研討等多種方式,推進專業教師參與教學方法創新與改革。
2.6 加強課證融通課程教學實踐
第一,課程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融通。為了更好地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實現所學即所需,達到企業對汽車檢測、維修崗位從業者要求,在課程標準制定上體現課證融通思想。
第二,課程設計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融通。課程設計中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訓操作訓練兩部分可以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的理論基礎知識以及實踐操作技能相融合。
第三,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融通。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教學過程與生產實踐的融合,加強和規范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
第四,課程考核評價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融通。課程考核與證書考核有效銜接,每個教學項目完成后,學生都要提交實訓工單,并完成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
3 “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教學效果
3.1 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方法的改革
“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課證融通的順利開展,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需求的無縫對接,給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學習和實踐環境,教給學生職業最需要的技能,學生的學習過程較好地體現了職業真實狀態,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升。
3.2 系統性打通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的路徑
“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在分析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基礎上,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材結構體系、課堂教學改革、教師的整體素質等方面,多層次、系統性地將高職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與職業技能相融通。
3.3 提升高職院校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發展水平
“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有利于完善職業教育的課程建設和任課教師的團隊建設,有利于為我國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有利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將在課堂上所學習的專業內容與相關的職業技能相結合,提升高職院校汽車制造與試驗專業發展水平。
3.4 構建“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教學資源庫
針對“1+X”證書的人才培養模式,重新編制教材,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評內容有機融入課程內容。結合職業能力要求和崗位工作任務編制工作手冊,有效體現教師引導、學生主導的學習模式,不同需求的學生可選用不同等級的教材進行學習訓練。逐步構建起以教師、教材、教法、教學項目、任務工單、課程學習資源、考核評價方式、知識技能評價表、培訓考核服務中心等為內容的“1+X”證書制度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教學資源庫。
4 結語
為推進“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以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為例,在分析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基礎上,制定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設計教材結構體系,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全方位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實現課程標準、課程設計、課程內容、課程考核評價、培訓課程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融通,將職業資格標準的考核內容與課程的教學內一一對接,將課程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相融合,探索“1+X”證書制度背景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課證融通的實施,為高職院校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建設提供借鑒意義,以促進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的高質量發展。
基金項目:重慶市2022年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研究與實踐--以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為例”(GZ223210)。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Z].2019-01-24.
[2]黃關山.“1+X”證書制度背景下高職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實踐[J].職教論壇,2021,37(09):134-138.
[3]白云.1+X證書制度下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20,(05):52-57.
[4]林素敏.“1+X”證書制度背景下《汽車美容與裝飾》課程課證融通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專用汽車,2022,(11):93-95.
[5]吳萍.基于“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1):85-88.
[6]柳熾偉,景玉軍,魏勝君,李軍.融合1+X證書的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改革探索——以《汽車底盤電控系統原理與檢修》課程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29):29-33.
[7]閆勇.“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研究——基于汽車專業分析[J].南方農機,2022,53(04):182-184.
[8]莫舒玥.“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途徑研究——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模式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46):39-42.
[9]馮順利,姜凌麗,石彥輝.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方法研究——以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41):82-83.
[10]鄒瑞睿,沈言錦,劉騫,張坤.1+X證書制度下專業師資隊伍提升策略研究——以智能新能源汽車專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9):43-49.
[11]陳娟.基于“1+X”課證融通的活頁式教材開發研究——以《汽車發動機機械系統檢測與維修》教材為例[J].時代汽車,2022,(08):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