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苗苗
摘 要:目前,世界都在呼吁低碳環保,要開發清潔能源以及新能源行業,推動世界新能源蓬勃發展。面對全球溫室變暖,環境污染問題不斷惡化,傳統汽車的燃油尾氣問題成為了溫室變暖的主要原因。我國在新能源汽車上也正在經歷市場引導的轉型,新能源汽車緩解了石油進口的壓力,增強經濟動力。作為我國新興產業,在低碳經濟下,由于國家在政策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技術上企業不斷取得新成果,新能源汽車的總體發展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本文通過采用Citespace 軟件在文獻計量上對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究熱點進行深入了解,通過研究可視化分析圖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受產業扶持政策導向明顯。同時通過SWOT分析法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低碳經濟 新能源汽車 產業扶持政策
1 研究背景
在全球氣候變暖,呼吁碳排放減少的大環境下,“低碳經濟”的概念在2003年首次提起。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提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在低碳經濟發展中,新能源汽車行業作為能源消耗占比較大的行業也越來越受到大眾關注。550萬桶的石油消耗量是截至2021年我國的石油每日消耗量,其中220萬桶來源于進口,消耗最大的是汽車原油消耗約占百分之五十五左右,機動車消耗石油總產量占比85%。我國作為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來說,由于石油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加上本土石油供應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石油的過度消耗或者是依賴進口都是不利于在全球化的競爭發展,因此轉型低碳經濟是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從2009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十城千輛”項目啟動至今,對新能源汽車的各項政策補貼或者財稅政策都在在大大增加,給予該行業鼓勵和支持的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本文重點研究在低碳經濟下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影響,從政策推動到市場驅動的過程中,不僅經濟和環境得到發展,且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得到了不斷的升級,促進了新能源汽車從萌芽初期逐步形成行業格局,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2 相關理論基礎
2.1 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發展而來的,發展模式是降低高碳量的能源消耗,英國在2003年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將這一概念提及,系統地介紹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及《京都協議書》中。在我們國家,邢繼俊、趙剛(2007)[14]認為“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和減少碳排放是低碳經濟主要目標,開發新能源技術、體制創新的有效使用能源相關的研究?!蓖跷能姡?010)[15]指出:低碳經濟經濟發展具有“三維”模式,表現在目標、資源以及過程的控制的方面。國內眾多的學者也從宏觀、微觀等角度詮釋了低碳經濟的相關概念,綜合來說低碳經濟是指經濟發展以可持續為目的,采取技術革新、產業轉型以及新能源開發利用等方式,達到生態文明可以與經濟社會發展步調一致,在新形態下實現經濟發展模式雙贏。
2.2 我國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是在新技術的基礎上利用開發使用可以再生的能源,屬于非常規性能源,具有可再生和對環境友好性的特性,包括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水能等,不同與目前已經被廣泛利用的傳統能源,如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由于傳統能源的限制性和環境問題的突出性,新能源也越來越受到各個國家追捧。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也是各個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從經濟學角度看,新能源汽車生產以及運用該行業的范疇都屬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從1834年第一輛電動汽車出現至今新能源汽車已經經歷了188的歷程。從2009年我國頒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的管理規則》,也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在政策上拉開序幕,以保護環境為目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在促進汽車產品技術進步。本文將 CNKI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收集了 2000—2022 年間發表的500篇中文新能源電動汽車文獻數據,設置時間切片為1年,采用Citespace 軟件在文獻計量上對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究熱點進行深入了解。從2000年-2022年,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領域文獻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電動汽車,首次出現的年份是2009年,其次是產業政策23次,動力電池18次、新能源17次、政府補貼14次,如表1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究領域中,產業政策以及動力電池都是研究的熱點。這也非常符合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實際狀況和技術創新難點。新能源汽車采用的是非常規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者使用常規車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通過動力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具有新結構、新技術、新原理的車輛。新能源汽車按照能源供給和應用領域,有兩種分類方式,具體如圖1所示:
2.3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的目的是國家為了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營造出良好的產業環境,在國家的引導下制定出相關產業扶持的政策,是基于國家的管理職能進行的政策。新能源汽車產業可以有效減小碳排放,有利于能源結構利用的改善。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可能會出現研發投入不足、市場占有率較低、購買力較弱、品牌效應低等問題,從而導致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失調,此時需要國家運用管理職能進行間接干預,也就是常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扶持政策。
在2007年《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對新能源汽車的概念再一次進行了詮釋,2009年《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對新能源汽車提出了大規模發展的目標,后期頒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及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在國家出臺的各類法律法規、政策補貼等產業扶持政策下,不但給予了新能源汽車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優勢,也有效完善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本文運用 Citespace 軟件,通過對關鍵詞LLR(對數似然率算法)進行聚類,聚類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得到了10個聚類。由聚類圖還可以知道,在低碳經濟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事關低碳交通、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政府財政補助等,也反映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要產業政策的助推。
3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3.1 新能源汽車銷量領先全球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低碳經濟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品牌營銷,新能源汽車在各個國家都迅速發展,歐美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起步早,電氣電動化體系比較完善,從2019年開始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呈現大幅度上漲的趨勢如圖3所示。由于我們國家在新能源汽車上不斷改進技術壁壘,攻破續航里程短、充電難、買車貴等新能源汽車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從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上來看也是緊跟世界發展潮流大幅上漲。在2012年才僅僅銷售1.28萬輛,而在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就達到了352.1萬輛,而且從2015年到2021年間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牢牢穩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的全球銷量中,近三年銷售量上純電動汽車占比較大如圖4所示。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主力軍,純電動汽車今后也將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主要力量,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3.2 新能源汽車市場驅動提升
從2009年至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由“政策導向” 轉變為了“市場導向”。新能源汽車從產業扶持政策的階段出發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1991-2000年概念提出階段,2001-2010年項目策劃階段,2011-2015年應用示范階段,2016年至今轉型階段。產業扶持政策作為推動新能源汽車品牌走向市場十分重要的一環,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在走向世界。在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的助推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不僅是全球最大的產銷國,而且還出現了眾多出色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傳統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的領域也在不斷開拓,從而加劇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度。根據我國有關部門發文,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方面的政策內容上告知:“2022年12月31日后之后上牌的車輛取消補貼”。這反映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逐步走向成熟,一場屬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也在正式開始。
3.3 新能源汽車SWOT分析
如今,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十分受大眾歡迎,企業不斷研發核心技術,突破新能源汽車問題短板,本文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優勢、發展劣勢、發展機會、發展威脅通過SWOT分析法展現見圖5所示。
3.4 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建議
目前,隨著“雙碳”政策的實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潛力巨大,但同樣也面對著不小的問題。因此本文通過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的SWOT分析,從國家和企業的層面出發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從企業角度出發,企業需要加強研發團隊能力,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使用者的體驗感,提升核心技術水平,提高質量標準,尤其是在蓄電電池的質量安全上和續航能力上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上,同時也要加強新能源汽車的品牌推廣;二是從國家的角度出發,需要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引導市場供需平衡,在政策上給予新能源汽車產業扶持政策,普及低碳生活理念,規范相關法規法規,加強市場監管制度,引導產業有序健康發展。
4 結論
在低碳經濟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不可擋,新能源汽車隨著“雙積分”“雙碳”等利好政策的頒布,在汽車市場的供需不斷得到提升。本文通過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結合低碳經濟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相關建議。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能源需求問題,增強了經濟動力。在未來,新能源汽車還需要不斷在技術領域創新,做出科學的規劃布局。
參考文獻:
[1]劉洋,于欣.低碳經濟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問題及對策[J].產業創新研究,2022(19):63-65.
[2]楊博.論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策略[J].時代汽車,2022(18):112-114.
[3]徐志.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探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2,12(03):85-86+110.DOI:10.16525/j.cnki.14-1362/n.2022.03.030.
[4]莫思穎.低碳經濟驅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8.
[5]王蓉. 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21.DOI:10.26979/d.cnki.gccsc.2021.000113.
[6]陳陽.新能源汽車品牌上市經驗及前景分析[J].時代金融,2021(05):53-55.
[7]白恩來.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DOI:10.27381/d.cnki.gwlgu.2018.000033.
[8]陳雅韻.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9]潘燁,成巖.電動汽車的瓶頸與突破——2013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焦點透視頸[J].商場現代化,2013(31):28-33.
[10]陳杰,賀正楚,陳亮.基于ESCP范式下的我國新能源儲能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財務與金融,2012(04):74-79.
[11]何玫.透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及技術研發——訪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平[J].交通標準化,2011(19):13-15.DOI:10.16503/j.cnki.2095-9931.2011.19.007.
[12]鄭重.基于聚類分析的企業動態競爭對手辨識[J].情報雜志,2010,29(08):148-151.
[13]譚丹,黃賢金.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與碳排放的關聯分析及比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03):54-57.
[14]邢繼俊,趙剛.中國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J].中國科技論壇,2007(10):87-92.
[15]王文軍. 低碳經濟發展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0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