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輝

吳大輝,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副院長
在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前,滿載援助武器的北約運輸機密集飛入烏領土。2022年2月24日,危機全面爆發后,俄羅斯空天軍迅速鎖閉烏克蘭天空,使之成為不宣而設的“禁飛區”,大批裝載援烏武器的西方運輸機無法直飛烏境內,烏武裝力量熱盼的坦克、榴彈炮、多管火箭炮系統、自行火炮、反坦克炮等武器一度只能“隔岸觀火”。此后,歐美國家經緊急協調和集體行動,找到解決辦法。迄今為止,擁有空中和遠程打擊優勢的俄羅斯尚未阻斷北約對烏武器裝備供應。
“波蘭走廊”成為北約援烏軍事運輸的重要樞紐。在俄給烏天空“上鎖”后,如果西方運輸機強行闖關,面臨著被擊落和擦槍走火的風險。于是,北約著力打通陸上通道。波蘭是首個為西方援烏武器提供過境方便的國家。靠近烏邊境的波蘭機場成為北約運輸機的主要轉運基地,首先是熱舒夫、盧布林機場,幾乎所有西方設備都從波蘭的機場直接轉運至當地火車站。波烏共同邊界總長超過500公里,有七條公路、六條鐵路通向烏克蘭。
俄軍領導層深知,要摧毀在烏西部行駛的軍用列車,一枚導彈就夠了,然而當車隊順利到達前線,坦克被卸載并投入戰斗后,摧毀每輛坦克則至少需要一枚導彈。俄軍開始使用“口徑”和“伊斯坎德爾”導彈打擊剛剛進入烏境內的軍列。于是,大量援烏武器裝備在波蘭邊境被裝上改造后的客運列車,并與旅客一道進入烏克蘭。這種“人盾戰術”迅速奏效,俄方只能選擇對在列車分揀站臨時停放的武器發起攻擊。俄軍偵察機和衛星將“重新配置”作為關注重點,經常在新編組的裝備列車切換到另一軌道系統時發起攻擊。
通往烏東頓巴斯地區的克拉斯諾耶、茲多爾布諾夫、日美林卡、別爾蒂切夫、克維爾、克羅斯騰等六大編組站成為俄“口徑”導彈重點打擊目標。為避開俄軍打擊,波蘭轉而使用民用遠程貨車運輸武器,但即便是最大型的載重卡車也無法運輸坦克或自行火炮,只能運輸小武器、反坦克炮和各類彈藥。這樣,對烏軍事運輸僅靠“波蘭通道”難以為繼,北約運輸指揮機構又將目光投向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是北約成員國,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第一天起,美國歐洲軍事司令部總部就駐扎在這里。按照俄方說法,羅馬尼亞是卷入北約對烏軍事運輸的“第二關鍵國家”。大量北約裝備被運抵羅馬尼亞,然后通過其領土并部分借道摩爾多瓦進入烏克蘭。北約還在摩爾多瓦境內迅速設立服裝倉庫和軍事口糧倉庫。北約有計劃地將摩爾多瓦打造成援烏后方基地。從2022年3月起,大量北約重型軍事裝備從羅馬尼亞通過比薩拉比亞鐵路運至烏克蘭敖德薩。俄方迅速摧毀了別爾哥羅德-德涅斯特地區一座巨大的鐵路橋橋墩,鐵路運輸因此受阻。
北約又將軍事運輸重點轉到海上,即,從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港運到敖德薩,敖德薩因此成為充當烏海軍作戰基地、陸軍后勤樞紐以及從康斯坦察接收和分配西方武器關鍵地點的多重作用重鎮。但是,俄軍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及其指揮的艦只為這條通道的暢通設置了“海上屏障”。于是,“莫斯科”號在開戰初期就出人意料地被擊沉,俄黑海艦隊其他艦只不得不遠離敖德薩一帶的海岸線。目前,從羅馬尼亞到敖德薩的海上運輸通道仍在使用,來自美國的M177榴彈炮、來自英國的“硫磺石”導彈就是在康斯坦察裝船運往敖德薩的。“硫磺石”導彈可在陸上和海上發射平臺上使用,甚至可以從快艇甲板上發射,對俄軍構成直接威脅。
繼波蘭和羅馬尼亞之后,斯洛伐克于2023年5月也成為援烏裝備過境國。俄方公開情報顯示,大量西方援烏重型軍事裝備正通過位于斯洛伐克、匈牙利、烏克蘭三國交界處的喬普過境口岸進入烏克蘭。喬普口岸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所有在該地區前往烏克蘭的火車都要經過此處。正是在這里,鐵路窄軌轉換成寬軌。所有俄羅斯軍事專家都認為,如果摧毀喬普過境口岸,依賴該地區鐵路線的武器供應將立即停止,與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接壤的所有鐵路樞紐也是如此。
烏克蘭的另一鄰國、同樣是北約成員國的匈牙利則嚴守中立,原則上不向烏方提供武器,也不允許北約攜帶武器的列車通過其領土前往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