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琴 王建新 林錢森
泉州市第一醫院兒科,泉州 3620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作為呼吸系統較常見的疾病,多發生于小兒,主要是因為其扁桃體或者腺樣體肥大導致上呼吸道堵塞,使患兒產生鼻塞、腺樣體面容、記憶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若未及時采取有效救治,隨著癥狀不斷加重,可能增加中耳炎、鼻竇炎、頜面部發育遲緩發生的概率,不利于患兒正常生長發育[1-2]。針對此,臨床多選擇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雖然能夠控制病情發展,緩解相關癥狀,但實際工作中發現部分患兒術后睡眠質量明顯降低,甚至在睡眠狀態下發生缺氧或者供氧不足的現象,從而牽連機體各器官發育障礙或者智力發育不全[3-4]。隨著臨床不斷深入研究,家庭睡眠監測儀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能夠對患者的睡眠質量及血氧飽和度進行監測,以往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管病患者中取得較高的應用價值[5-6]。本文就此展開分析,選取小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100例,探討家庭睡眠監測儀運用于該病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擇泉州市第一醫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小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2~11(6.58±1.04)歲;扁桃體腫大:Ⅲ度21例,Ⅱ度40例,Ⅰ度39例。
⑴入組標準:患兒家屬簽訂同意書,知曉此次試驗的具體事宜;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7]中疾病的診斷相符;病例資料完整,并無缺項。⑵排除標準:依從性較差,未能配合試驗;患兒家屬存在精神疾病、認知或者交流障礙;合并復雜性睡眠呼吸暫停、先天性心臟病。
通過了解及評估病情,為所有患兒制定對癥治療方案,如腺樣體與扁桃體切除手術,圍手術期密切關注患兒呼吸暫?;蛘喵暻闆r,同時,選擇家庭睡眠監測儀(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YH-2000A型)進行夜間睡眠監測,安裝鼻氧管及鼻氣流傳感器后在室內進行,患兒可采取舒適臥位,通過家庭睡眠監測儀觀察口鼻氣流、胸腹呼吸運動等情況,并關注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按結果計算夜間睡眠狀態下的氧減飽和度指數(DI4)、最低血氧飽和度(LSaO2)、平均血氧飽和度(MSaO2)、呼吸紊亂事件次數、低氧次數等。如若患兒于手術后鼾聲消失,未出現張口呼吸、憋氣或者呼吸暫停的情況,且睡眠質量較好即治療成功,反之則失敗。
⑴比較所有患兒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DI4、LSaO2、MSaO2指標的變化。⑵統計所有患兒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低氧次數及呼吸紊亂事件次數的變化。⑶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進行睡眠質量評分調查,內容涉及睡眠效率、入睡時間、催眠藥物等6大項,各項滿分3分,最后分值越高睡眠質量越差[8]。⑷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進行健康調查量表36(SF-36)評分,內容涉及生理職能、健康狀況、生理機能等5大項,各項滿分100分,最后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9]。
數據均選擇SPSS 20.0系統計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兒治療前后夜間睡眠監測指標比較()
表1 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兒治療前后夜間睡眠監測指標比較()
注:所有患兒均予以對癥治療,采取家庭睡眠監測儀監測患兒的睡眠情況;DI4為氧減飽和度指數,LSaO2為最低血氧飽和度,MSaO2為平均血氧飽和度
MSaO2(%)94.05±1.87 98.23±2.36 13.882<0.001時間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t值P值DI4(次/h)62.09±3.58 2.55±1.04 159.710<0.001 LSaO2(%)83.14±4.25 96.27±5.11 19.755<0.001
100例患兒治療后1個月的DI4低于治療前,LSaO2、MSaO2水平均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
表2 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兒治療前后低氧次數及呼吸紊亂事件次數比較(次/24 h,)
表2 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兒治療前后低氧次數及呼吸紊亂事件次數比較(次/24 h,)
注:所有患兒均予以對癥治療,采取家庭睡眠監測儀監測患兒的睡眠情況
呼吸紊亂事件次數40.09±3.28 1.16±0.27 118.289<0.001時間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t值P值低氧次數53.36±4.15 2.15±0.60 122.128<0.001
100例患兒治療后1個月的低氧次數及呼吸紊亂事件次數均低于治療前(均P<0.001)。
表3 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兒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3 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兒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所有患兒均予以對癥治療,采取家庭睡眠監測儀監測患兒的睡眠情況
睡眠障礙1.93±0.48 0.60±0.10 27.126<0.001時間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t值P值睡眠效率2.36±0.45 0.68±0.11 36.266<0.001入睡時間2.09±0.39 0.71±0.20 31.486<0.001催眠藥物1.81±0.50 0.52±0.13 24.970<0.001睡眠時間2.14±0.41 0.63±0.19 33.416<0.001日間功能障礙2.20±0.33 0.54±0.17 44.718<0.001
100例患兒治療后1個月睡眠效率、入睡時間、催眠藥物、睡眠時間、日間功能障礙、睡眠障礙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均P<0.001)。
表4 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兒治療前后健康調查量表36(SF-36)評分比較(分,)
表4 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兒治療前后健康調查量表36(SF-36)評分比較(分,)
注:所有患兒均予以對癥治療,采取家庭睡眠監測儀監測患兒的睡眠情況
精力55.03±1.68 93.15±1.00 194.978<0.001時間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t值P值生理職能59.37±2.14 82.41±1.06 96.477<0.001健康狀況62.58±3.05 90.26±1.34 83.089<0.001生理機能53.45±2.51 86.67±1.19 119.591<0.001軀體疼痛60.19±2.67 87.02±1.51 87.468<0.001
100例患兒治療后1個月生理職能、健康狀況、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精力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均P<0.001)。
據臨床數據顯示,全球有1%~3%的兒童可在睡眠狀態下出現呼吸紊亂的情況[10]。國內也曾展開調查,發現2~12歲兒童睡眠障礙的發生率約27%,打鼾的發生率為8%,睡眠呼吸暫停則占0.5%左右[11-12],由此可見,睡眠期間呼吸暫停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較常見的問題,也成為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較多見的呼吸障礙性疾病。該病的臨床表現以打鼾、呼吸暫停、睡眠結構紊亂為主,部分還可出現頭痛、記憶力降低、晨起咽干,加上患兒年齡較小,無法清楚表達癥狀,直接提升治療難度[13]。針對此,臨床多選擇腺樣體與扁桃體切除手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控制病情,患兒癥狀明顯減輕,以此改善其預后[14]。
研究顯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對小兒生長發育的影響較大,由于2~12歲正是小兒器官發育及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且大部分是在睡眠狀態下進行,故此,睡眠質量在小兒生長發育中至關重要[15]。此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一旦發生,小兒睡眠期間的供氧條件隨之發生變化,可能引起缺氧或者供氧不足的現象,甚至降低睡眠質量,嚴重者產生一系列顱腦神經系統損傷,給小兒生長發育及智力發育造成極大影響。故此,臨床應在患兒治療后及時清除睡眠期呼吸障礙問題,保證其供養充足,進而維持器官正常發育[16-17]。近幾年,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家庭睡眠監測儀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能夠對患兒睡眠情況及血氧飽和度進行實時監測,有助于保證患兒在睡眠期的供氧充足[18]。本文對此展開分析,患兒治療后的DI4低于治療前,但LSaO2、MSaO2均較治療前升高(均P<0.05);治療后的低氧次數及呼吸紊亂事件次數均較治療前減少(均P<0.05);治療后各項睡眠質量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均P<0.05);治療后SF-36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均P<0.05),說明家庭睡眠監測儀可成為判斷睡眠質量及病情變化的重要方式。研究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發生的風險因素有鼻腔阻塞、氣道梗阻、氣道狹窄、物理壓迫等,對于此類患兒進行手術治療后,需對其通過家庭睡眠監測儀開展8周左右的實時監測,以此判斷手術效果及病情恢復情況,可及時掌握患兒睡眠期間呼吸障礙的康復進程,并為評價其使用無創正壓通氣輔助睡眠期呼吸提供依據。而家庭睡眠監測儀作為多導睡眠監測設備,可對患兒睡眠質量進行測評,同時,評估其睡眠狀態下的呼吸功能,以此監測病情康復程度,達到早發現早干預的目的[19-20]。
綜上所述,家庭睡眠監測儀在監測患兒睡眠情況上效果顯著,有助于及時掌握患兒病情變化及恢復程度,值得推廣使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林春琴:實施研究,起草文章;王建新: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林錢森: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