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福州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01)
小區道路建設的關鍵在于道路底部埋藏著多條管網,如污水管網、雨水管網、燃氣管網與電力管網等,且檢查井出現在道路表面。隨著小區道路使用時間的增加,道路的內部功能也隨之降低,生成不同類型的病害缺陷,使周邊路面出現嚴重失穩,降低了小區道路應用的有效性。
觀察小區道路檢查井井蓋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時,可發現檢查井在設計時就可能帶有些許缺陷,比如,排水設計的保守程度較高。設計期間,確認檢查井的內徑與類型,其參考的依據多為管道疏通、維修或管徑等,部分排水設計未能遵照國家標準,當雨水大量匯聚后,使檢查井的井蓋發生位移,管道內部的雨水出現堵塞現象,部分污水流到路面,破壞檢查井周圍基層,井蓋在長時間浸泡下產生龜裂、沉陷[1]。
在了解到檢查井井蓋產生質量問題的具體原因后,相關部門還要適時關注檢查井周圍路面失穩的具體狀態,探索出引發路面失穩的具體原因。例如,進行檢查井四周的路面路基檢查后,可發現出現質量問題的部分,其回填土的壓實度不夠,且低于道路整體路基的壓實度[2]。通常來講,檢查井周圍施工壓實工作多采取小型機械來開展壓實工作,在該類機械的影響下,適時縮減周圍土體的壓實度。在道路建成以后,在行人車輛的荷載作用下,檢查井周圍出現了不均勻沉降現象,繼而引發路面缺陷。
檢查井周圍路面的基礎承載力較弱也會引發路面沉陷,圖1 為路面發生沉陷后的實況圖。進行小區道路檢查井建設期間,部分操作人員未能及時觀察地下淤泥的分布狀態,若地下淤泥的含水量較高且質土分布較為廣泛,當其施工處理的舉措不當時,就會在項目驗收或此后的應用中產生沉降現象。路面在產生沉降問題時,起初其沉降幅度較小,操作人員不易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路面承載力的缺陷則逐步擴大,嚴重危害道路整體質量。

圖1 路面沉陷
在進行小區道路的檢查井的整體建設前,要科學設計檢查井,加強項目設計標準,使道路內部的排水功能與城市發展相適應。從小區道路檢查井的整體規劃上看,要采用當前最為先進的應用標準,使道路內部的排水施工符合項目建設要求。無論是檢查井還是排水管道,其地基承載力都要在80kPa 左右,設計過程中多考量路面承載力,適時改變小區道路的整體應用質量[3]。設計檢查井時,還要適時考量該類裝置的應用狀態,即檢查井的內部剛度與承載力需符合項目建設標準。當前部分檢查井在使用過程中,受外部環境影響常產生下沉現象,要合理控制該類設備的使用狀態,并在井圈周圍應用混凝土搭板,利用預制井圈來完成檢查井的設計與應用[4]。
檢測小區道路檢查井周邊路面狀態時,可發現回填土的壓實度會對路面狀態形成一定影響。探究影響回填土整體質量時,可發現虛鋪厚度、夯實遍數、壓實器具與含水量大小都會影響回填土的應用狀態,因而要在日常工作中合理改善回填土的壓實程度,利用分層回填來完善檢查井周邊的建設質量。實行分層回填時,要將各層回填的虛鋪厚度把控在25~30cm,再借助平板器具來振動夯實路面,增強路面建設的穩定性。操作人員還要合理把控填料內部含水量,在遭遇雨水或地下水后,要率先排干水,再利用分層填壓形式來完成施工操作,使填料含水量達到最佳。在控制檢查井周圍灰土內部的壓實度時,要根據小區道路的建設規范,適時明確檢查井周圍的填料強度,并借助摻加定量水泥形式來把控填料強度,提升檢查井周圍填料強度質量。在夯實器具不同的情況下,要根據該器具的使用規范,合理設計虛鋪厚度,四人夯要控制在20cm 以內;立式夯需把控在20cm 左右。
若小區道路地基內部水文地質條件較差,要利用有效方法來控制檢查井基礎,并對該基礎采用換填形式,透過水泥攪拌樁完成針對性處理,繼而增強路面承載力。圖2 為施工所用水泥樁。在開展路面承載力的施工處理前,要適時檢查小區道路路面的失穩狀態,分析與預測該類路面可能出現的失穩方向,再根據路面具體情況,采用針對性解決措施。檢測小區道路路面時,應適時發現土壤的具體狀態,若土壤遭到雨水浸泡或出現擾動現象,則要挖除當前出現擾動或松軟的土層,其挖掘深度應達到50cm 左右[5]。在采取水泥砂漿攪拌后,要適時控制砂漿材料的施工操作程序,密切關注各個施工操作步驟,在滿足應用質量要求后才能開展下道施工。在完成松軟土層的挖置后,需將碎石、砂礫或塊石等投放到對應道路中,利用該類材料內部的強穩定性來提升土層應用效果,解決土層松軟等現實性問題。完成塊石材料的填實后,操作人員要適時檢測回填材料的應用狀態,及時發現路面施工時形成的具體問題,再利用針對性舉措加以解決。

圖2 水泥樁
某小區道路的建設應用時間已達15 年左右,無論是檢查井井蓋還是檢查井周圍路面都出現了一定的質量問題。當前該檢查井的井蓋出現一定的下沉現象,且井蓋周圍的修補缺乏規則性,降低了該類井蓋的實用性與美觀性,使小區道路出現了一定的質量問題,其具體狀態如圖3 所示。表1 為該小區道路檢查井井蓋的整體質量檢測數值。

表1 檢查井井蓋質量檢測數值
同時,在檢查井井蓋出現質量問題后,檢查井的應用狀態也出現些許失穩情況,給周邊路面的平穩性帶來了較大影響。觀察小區道路檢查井周邊的路面時,可發現其產生小面積破損與麻面現象,部分水泥黏附在道路表面,在該項情形的影響下,道路路面的觀感與質量都難以達到項目建設應用標準,項目管理層要適時改變檢查井井蓋與周圍路面的失穩情況,提升項目建設改造質量。
(1)在開展檢查井井蓋的質量處理時,要率先將井蓋與路面調平,使其處在相同的水平線中,再對井蓋進行持續性加固,增強井蓋應用位置的穩定性。操作人員要科學切割出現破損狀態的瀝青面,將其劃分成四方形,并用瀝青來完成對應的修補工作。在完成檢查井井蓋的位置調整后,要對該類裝置進行科學養護,恰當保證瀝青材料的養護時間,提升井蓋處理的整體質量[6]。具體來看,施工人員可選擇粗粒式瀝青材料進行井蓋的攤鋪工作,進行攤鋪時,要借助小鋼板來臨時覆蓋,并在攤鋪過程中緊盯井蓋位置,完成攤鋪工作后,清理鋼板內的瀝青混合料,再更換井盞,井盞開啟方向需與項目要求相符,檢查井井蓋施工位置如圖4 所示。

圖4 檢查井井蓋施工位置
(2)在檢查井周圍路面出現小面積破損現象后,操作人員要科學采用瀝青熱再生設備,處理熱再生表面。在開展正式的熱再生處理前,要適當明確施工場地的具體情況,對施工現場的顏色處理進行適當規范,若在施工后的現場發現出現新舊色差,且帶有一定的塊狀痕跡,則要利用人工鋪設形式科學處理道路邊角,提升道路表面處理的科學性。操作人員還觀察了檢查井基礎地基的承載力,明確該承載力需要達到的標準,使該承載力始終保持在200kPa 以上,混凝土厚度與強度等級應分別處在15cm、C15。在開展混凝土回填工作時,回填寬度設置在50cm 左右,其材料采用8%的灰土,并進行分層壓實,借助對小區道路表面的持續性施工增加道路穩定性。還要認真觀察小區道路表面的具體失穩情況,依照施工現場的具體要求,開展瀝青混合料的攤鋪工作,該項操作應出現瀝青銑刨處理后,當攤鋪寬度在7m 以內時,使用1 臺攤鋪機即可完成攤鋪操作,而在7m 以上則要使用2 臺攤鋪機對瀝青混凝土進行科學攤鋪。當應用2 臺攤鋪機時,可采用梯隊聯合攤鋪作業,其攤鋪的軌道重疊數值也要維持在50~100mm,且碾壓溫度需保持在150℃以上。
完成小區道路檢查井井蓋與路面失穩的高效防治后,施工處理后檢查井井蓋的應用狀態如圖5 所示,施工完成后的小區道路路面平面如圖6 所示,其充分展現了檢查井井蓋與路面表面的防治效果。操作人員經過對檢查井井蓋的科學檢測后,適時發現井蓋的具體應用狀態,不僅增強了井蓋的使用壽命,還確保了小區道路的整體使用質量。完成路面失穩的防治工作后,小區道路表面變得更為平穩,確認道路改善效果。

圖5 施工處理后檢查井井蓋的應用狀態

圖6 施工完成后的小區道路路面平面
綜上所述,防治小區道路檢查井井蓋與路面失穩問題時,相關部門應恰當找尋引發路面失穩的具體原因,再根據對應性原因調整小區道路建設狀態,合理改進路面失穩問題,不僅增強道路防治效果,還能為小區人們的出行帶來較大便利,延長小區道路檢查井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