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書磊
(廣信區中醫院腎內科,江西 上饒 334100)
腎性貧血(renal anemia)是終末期腎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多伴有頭暈、面色蒼白、疲倦乏力等癥狀表現,可導致組織缺氧,引發心臟結構及功能改變,對患者預后生存造成嚴重影響[1,2]。研究認為[3],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ythropoietin,EPO)分泌不足是導致ESRD 腎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對此,臨床多以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作為該病主要治療方式,通過外源性EPO 補充,提高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進而改善其貧血癥狀,控制病情進展[4,5]。但血液透析作為ESRD 患者的生存延續方式,其持續治療可引起體內左卡尼汀合成減少,導致紅細胞脆性增加、壽命縮短,進而加重貧血[6]。因此,提高體內左卡尼汀水平,亦是治療腎性貧血的重要措施。左卡尼汀注射液(levocarnitine injection,LC)為左卡尼汀的外源性補充藥物,可有效促進機體脂類代謝,糾正其貧血狀態,對患者心功能具有積極保護作用[7]。為探究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本研究選取2019 年6 月-2022 年6 月廣信區中醫院收治的50 例ESRD 腎性貧血患者,觀察rhEPO 聯合LC 治療ESRD 腎性貧血的療效及對患者心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9 年6 月-2022 年6 月廣信區中醫院收治的50 例ESRD 腎性貧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0 例)和觀察組(30 例)。對照組男12 例,女8 例;年齡29~75 歲,平均年齡(52.74±6.17)歲;原發病:慢性腎小球腎炎10 例,高血壓腎病4 例,糖尿病腎病4 例,腎病綜合征2 例。觀察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28~75 歲,平均年齡(53.02±6.20)歲;原發病:慢性腎小球腎炎16 例,高血壓腎病6 例,糖尿病腎病6 例,腎病綜合征2 例。兩組性別、年齡、原發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加。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ESRD 與腎性貧血診斷標準[8];②輕、中度貧血,病歷資料完整;③無藥物禁忌;④入組前未接受貧血相關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營養不良、惡性腫瘤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②非腎臟原因引起的血液系統疾病者;③妊娠及哺乳期患者;④存在意識及精神障礙者。
1.3 方法 兩組均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每周2~3 次,期間給予葉酸、鐵劑及維生素B12等藥物輔助治療。
1.3.1 對照組 于每次血液透析結束后,給予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上海科華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43056,規格:3000 IU/支)皮下注射,劑量80~120 IU/kg,療程3 個月。每2 周至1 個月對患者Hb、HCT 指標進行復查,若Hb>100 g/L、HCT>30%,將rhEPO 劑量降低1/4~1/3;若未達以上水平,需適當增加rhEPO 劑量,總劑量不可超過220 IU/kg。
1.3.2 觀察組 于每次血液透析結束后,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左卡尼汀注射液(常州蘭陵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3,規格:5 ml∶1 g)治療,取2 g左卡尼汀置于2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注射,療程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貧血治療效果、血常規指標[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比容(HCT)]、炎癥指標[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心功能指標[血清腦鈉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高血壓、心律失常、肌痙攣等)。療效:①顯效:貧血癥狀基本消失,Hb>100 g/L、HCT>30%;②有效:貧血癥狀改善,Hb、HCT 較基線升高20%;③無效:未達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檢驗,<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貧血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貧血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2=5.335,=0.021),見表1。
表1 兩組貧血治療效果比較[(%)]

表1 兩組貧血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RBC、Hb、HCT 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RBC、Hb、HCT 高于對照組(<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0.05
2.3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hs-CRP、IL-6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hs-CRP、IL-6 低于對照組(<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表3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0.05
2.4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BNP 水平低于治療前,LVEF 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LVEF 高于對照組(<0.05),見表4。
表4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腎性貧血是導致ESRD 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亦是影響其預后生存的重要原因[9]。因此,及時糾正貧血、改善心功能,是提升ESRD 患者生存質量、降低其死亡風險的重要方式。rhEPO 是治療腎性貧血的常用藥物,其生物活性與自然EPO高度一致,可通過EPO 的外源性補充,刺激紅系干細胞,加速紅細胞分化、成熟,以此增加血細胞含量,糾正貧血狀態[10,11]。但研究認為[12],左卡尼汀缺乏是影響貧血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對此,臨床推薦LC作為腎性貧血的輔助治療,以提升其整體療效。LC為常用促代謝藥物,可有效補充體內左卡尼汀,利用其氨基酸與維生素特性,將長鏈脂肪酸轉運至線粒體內質網,以完成氧化,促進長鏈脂肪酸代謝,減少體內脂肪酸毒性代謝物堆積的同時,增加機體能量,避免紅細胞膜結構改變,以此提高紅細胞膜穩定性,延長其生命周期[13,14]。此外,LC 還可提高體內EPO受體敏感性,降低rhEPO 抵抗,有利于rhEPO 療效提升,在腎性貧血治療過程中具有良好輔助作用[15]。
綜上所述,rhEPO 聯合LC 治療ESRD 腎性貧血療效確切,可有效糾正患者的血常規,下調機體炎癥反應,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具有較高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