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霞,謝 玲,張愛萍
(青海紅十字醫院產一科,青海 西寧 810000)
子癇前期(preeclampsia)是全球范圍內導致孕產婦和胎兒或圍產期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妊娠期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1]。目前,關于子癇前期的病因學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認知的不足和有效治療手段的缺乏,使得終止妊娠成為治療子癇前期的唯一有效方法[2]。因此,早期篩查陽性患者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及監護,對改善其妊娠結局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顯示[3,4],早期篩查陽性患者給予有效治療可改善不良妊娠結局,促進母嬰安全。但早期干預治療方法不同,對妊娠結局影響存在差異,部分治療方法甚至會增加并發癥風險[5]。本研究結合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5例早期篩查陽性子癇前期孕婦臨床資料,探究子癇前期早期干預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青海紅十字醫院收治的45 例早期篩查陽性子癇前期孕婦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3)和對照組(=22)。觀察組年齡23~39 歲,平均年齡(27.29±1.20)歲;孕周11~16 周,平均孕周(13.29±1.02)周。對照組年齡24~38 歲,平均年齡(27.11±1.43)歲;孕周12~16 周,平均孕周(13.30±1.11)周。兩組孕婦年齡、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孕婦及家屬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在我院建立產前檢查檔案,并進行規律產檢的孕婦;②均為單胎,年齡22~41 歲;③無其他產科合并癥和并發癥[6,7]。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免疫系統等重大嚴重疾病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隨訪資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早期篩查 于孕11~15+6周進行早期篩查,以高危因素+子宮動脈搏動指數(PI)+平均動脈壓+PLGF為標準[8]。具體方法:取妊娠孕婦空腹靜脈血3 ml,靜置30 min 后,以2500 r/min 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PLGF 水平,試劑盒由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2 早期干預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維生素E(無錫福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843,規格:0.1 g),口服,1 次/d,0.1 g/次,連續治療至36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J20160685,規格:100 mg/片)治療,每晚150 mg/次,1 次/d,連續治療至36 周。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孕婦PLGF 水平、sFlt-1 水平、妊娠結局(早產、宮內死亡、胎兒窘迫、腦癱)、并發癥(產后大出血、胎盤早剝、急性肺水腫、HELLP 綜合征、羊水過少)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臨床療效[8,9]:顯效為孕婦體征表現如水腫、高血壓、蛋白尿、頭痛頭暈或視覺障礙等恢復正常;有效為孕婦體征表現如水腫、高血壓、蛋白尿等雖然有所改善,但仍未達到正常范圍;無效為以上指標均未達到。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21.0 版本對本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檢驗。以<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2=4.011,=0.023
2.2 兩組孕婦PLGF、sFlt-1 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PLGF 高于治療前,sFlt-1 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PLGF 高于對照組,sFlt-1 低于對照組(<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PLGF、sFlt-1 水平比較(,pg/ml)

表2 兩組孕婦PLGF、sFlt-1 水平比較(,pg/ml)
2.3 兩組孕婦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孕婦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0.05),見表3。
表3 兩組孕婦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表3 兩組孕婦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2=27.495,=0.000
2.4 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0.05),見表4。
表4 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

表4 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2=25.061,=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70%(2/23),與對照組的9.09%(2/2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0.761,=0.395)。
子癇前期為產科常見并發癥,以血壓升高、蛋白尿等為主要臨床癥狀,可能引發患者抽搐、昏迷及胎兒死亡,為避免不良妊娠結局的出現,需及時接受治療[10,11]。孕婦高危因素、PLGF、聯合子宮動脈搏動指數可作為篩查、預測子癇前期的重要指標進行早期篩查。但是關于子癇前期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早期治療無統一標準。不同區域的探究不同,治療療效更是存在差異,特別是在青海地區,此類報道存在較大爭議[12]。本研究選擇的阿司匹林屬于環氧化酶抑制劑,具有較好的抗炎、抗凝以及緩解血管痙攣的作用,對于早發型子癇前期孕婦具有積極的影響[13]。
綜上所述,臨床對早期篩查陽性子癇前期孕婦采用阿司匹林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可有效改善妊娠結局,降低相關并發癥,提高PLGF 水平和臨床療效,降低sFlt-1 水平,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