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鎏
(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江西 上饒 334100)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泌尿系統結石(urinary calculi)發生率升高,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安全[1]。泌尿系統結石主要是指人體膀胱、腎臟、輸尿管尿道部位出現結石,患者以排尿困難、腰腹部疼痛等為主要癥狀[2]。臨床主要通過手術治療泌尿系結石,但是術后患者多伴有嚴重疼痛,且疼痛時間較長,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3]。因此,臨床給予針對性的疼痛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循證護理是針對護理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現有、以往報道和臨床實踐經驗,制定出的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可一定程度緩解術后疼痛[4,5]。本研究結合2020 年1 月-2022 年6 月在我院診治的60 例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循證護理聯合疼痛護理在泌尿系統結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2 年6 月在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診治的60 例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30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28~64 歲,平均年齡(44.34±2.03)歲。觀察組男19 例,女11 例;年齡29~62 歲,平均年齡(44.67±2.11)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泌尿系統結石臨床診斷標準[6];②均無手術禁忌證[7];③認知、精神均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合并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隨訪資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開展常規護理:①術前常規訪視、健康宣教,并指導患者進行術前相關檢查;②術中遵醫囑給予相關治療和護理,并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③術后依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飲食和鍛煉計劃;④整個圍術期給予患者關心,針對存在的不良心理給予相應疏導。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循證護理聯合疼痛護理干預:①成立循證疼痛護理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與5 名責任護士組成疼痛護理小組;②確定循證問題:所有組員共同分析泌尿系結石患者常規護理現狀,并查閱相關文獻和報道、既往資料[8,9]等,對泌尿系結石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共同總結疼痛護理難點,并以頭腦風暴的形式確定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影響術后疼痛及康復的因素。主要包括:?體位不當,造成引流管或導尿管引起疼痛;?麻醉過后切口疼痛;?腹腔鏡氣腹引起的膈神經牽拉疼痛;?術后不良心理,增加不良疼痛應激反應;③尋求依據:針對循證問題,查詢文獻、篩選甄別,選擇可行、科學、最佳的護理路徑指南,制定科學、合理的疼痛護理方案;④循證措施的實施:?疼痛宣教:向患者講解術后發生疼痛的原因,加深患者對疼痛的認知;同時針對不同疼痛原因制定預防措施,并指導患者正確表達疼痛主訴,以便于責任護士對患者疼痛程度的正確評估;?加強巡視:術后24 h 內每隔8 h 進行1 次疼痛程度評定,依據患者疼痛評估結果,制定病房巡視次數;輕度疼痛每天晨起1 次,中度每天早晚各1 次,重度早中晚各1 次,極重度間隔4 h 巡視1次;?加強心理疏導:針對患者疼痛評估現狀,與患者主動溝通交流,對患者的疼痛性質、程度、部位、時間、耐受情況、范圍等信息進行詳細了解,然后制定個體化護理干預。同時給予患者鼓勵,耐心傾聽患者的顧慮,使其身體和精神處于松弛狀態,以緩解患者的疼痛不良應激反應;?導管護理:加強患者體位干預和指導,重視導尿管和引流管護理,減少導管堵不良事件。同時術后可給予高流量吸氧,促進氣體排出,減輕二氧化碳對膈肌造成的刺激[10];?疼痛藥物科普:向患者講解鎮痛藥物的作用和治療安全性,提高患者對疼痛藥物的認知,進而促進疼痛難忍時可及時、正確地向護理人員反饋,減輕患者對疼痛藥物的恐懼;?其他:針對患者出現的疼痛,指導患者選擇緩解疼痛體位,并教會患者家屬進行相應按摩,以減輕疼痛。同時加強膀胱收縮和舒張功能鍛煉,及時刺激膀胱的感覺神經,以促進肌張力快速恢復,盡早拔除尿管。此外,依據患者恢復情況和飲食習慣,制定個體化飲食計劃,確保恢復應用需求。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不同時間段(術后24、48、72 h)疼痛評分、泌尿功能指標(最大尿流量、殘余尿量)、并發癥(排尿困難、尿道感染、出血)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1.4.1 疼痛評分[11,12]采用視覺模擬法(VAS)評估,量表總分10 分,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4 個疼痛等級,分別對應0、1~3、4~6、7~10 分。
1.4.2 護理滿意度[13]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滿分100 分,90 分以上為滿意,60~90 分為基本滿意,60 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23.0 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兩兩比較采用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術后24 h 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觀察組術后48、72 h 疼痛評分均小于對照組(<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泌尿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干預后最大尿流量均大于干預前,殘余尿量均小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最大尿流量大于對照組,殘余尿量小于對照組(<0.05),見表2。
表2 兩組泌尿功能指標比較()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2=5.017,=0.019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2=3.112,=0.033
泌尿系統結石患者術后的常規護理重視生命體征恢復,對疼痛護理缺乏針對性的干預措施[14]。同時泌尿系統結石患者術后疼痛受多種因素影響,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是患者術后恢復的必要條件。循證護理聯合疼痛護理以循證護理理論為基礎,綜合以往經驗、理論和護理現狀,制定針對性的疼痛護理干預措施[15]。從理論方面分析,該護理方案具有顯著的可行性、有效性。但是在泌尿系統結石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如何,還需要臨床進一步研究證實。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24 h 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觀察組術后48、72 h 疼痛評分均小于對照組(<0.05),提示循證護理聯合疼痛護理干預可降低泌尿系統結石患者術后48~72 h 疼痛評分,一定程度減輕不良疼痛應激反應,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分析認為,循證和疼痛護理聯合應用,綜合其優勢,以循證護理理論為基礎,開展相應的疼痛護理干預措施。同時結合患者生理、心理和疼痛評分,并綜合文獻資料,使護理干預更符合泌尿系結合患者的需求,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16-18]。同時研究顯示,兩組干預后最大尿流量大于干預前,殘余尿量小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最大尿流量大于對照組,殘余尿量小于對照組(<0.05),表明循證護理聯合疼痛護理可改善最大尿流量,減少殘余尿量,從而促進排尿功能的快速恢復,使患者盡早拔除尿管,減輕因導尿管刺激造成的疼痛反應。循證護理以影響泌尿系統結石患者術后疼痛因素制定干預措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針對性疼痛健康宣教,并依據具體疼痛情況,給予相應的病房巡視、心理疏導等,最大化控制導尿管所致疼痛相關因素,從而早期促進患者功能快速恢復[19]。另外,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0.05),提示以上護理方案可降低術后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可見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疼痛相關知識掌握,加之飲食、按摩等護理配合,利于不良因素控制,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20]。此外,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0.05),表明循證護理聯合疼痛護理可促進護患關系改善,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聯合疼痛護理對減輕泌尿系統結石患者術后疼痛、降低并發癥具有積極的影響。同時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