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又至,月餅過度包裝再度成為熱議的話題。值得關注的是,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國家標準已于2023 年9 月1 日起正式實施。新規對包括月餅、茶葉、粽子在內的31 類食品及16 類化妝品的包裝層數、包裝成本、空隙率等均做出明確規定。
該標準第1 號修改單明確規定,“月餅不應與其他產品混裝”,其他產品指除用于保護月餅的食品用脫氧劑、冰袋之外的所有產品。因此,月餅包裝中不能放紅酒、茶葉、刀叉等,但食品用脫氧劑、冰袋屬于保護商品的必要產品,可根據需要放入。此外,標準還限定了包裝層數,食品中的糧食及其加工品不應超過三層包裝,其他食品和化妝品不應超過四層包裝。針對市場上“茶葉二兩,包裝兩斤”現象,第2 號修改單規定,在包裝的成本在產品銷售價格中所占比例方面,銷售價格在200 元以上的茶葉生產組織應將比例控制在15%以內、銷售價格在100 元以上的月餅和粽子比例控制在15%以內。
新國標的實施將為食品行業的良性有序發展提供全新的頂層設計和政策紅利,有利于推動月餅等節日食品回歸大眾消費品屬性,回歸傳統文化本源,回歸到食材、品質本身,讓行業的產業鏈進入全面重構、調整、優化的后消費時代。
據調查數據顯示,2016至2022年,我國月餅禮盒市場規模呈上升趨勢,從116.5億元增長到188.7億元,預計將于2025 年達到247 億元。超六成消費者中秋節有送禮需求,86.2%的消費者表示會購買禮盒裝月餅。
隨著綠色消費理念的普及,商品生產廠家逐漸意識到消費者對環保低碳產品的需求,同時也極其重視產品的性價比。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廠家要積極尋求平衡成本和產品賣點間的矛盾,探索更環保、更創新的包裝方式。例如今年月餅包裝的主要方向是在用色、用材和時尚化等創意方面進行改進,國潮風、簡約風、復古風、二次元風格等更受消費者喜愛。未來,個性化、定制化、注重文化內涵、材料綠色環保等都將成為月餅包裝的發展趨勢。
過度包裝的基礎來自消費者對禮品價值和外觀的偏好,市場監管部門需要持續加強社會輿論、政策導向和教育宣傳工作,引導消費者了解國標的基本要求,提高消費者對綠色包裝的認知和接受度。商品生產企業和包裝企業更應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優化產品包裝設計,減少材料用量和設計的復雜程度,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向市場提供更高質、更環保的產品,共同營造簡約適度、綠色消費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