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克 韓炎艷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胰腺炎類型,是由各種膽管疾病引起的膽胰管出口排空不暢,具有發病急、病情危重、致死率高等特點,而隨著近年來人民飲食結構的不斷精細化,ABP在中國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嚴重威脅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該病目前尚無明確的治療方法,臨床常采用禁食、胃腸減壓、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等常規方法進行治療。中醫學者認為,ABP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結合腹痛位置和性質[2],應屬“胃脘痛、腹痛”等范疇,病因主要為腑氣不通,實熱壅閉,形成實熱蘊結于腸胃的陽明腑實證。有學者指出,按揉足三里可加快患者局部血液循環以養血活血、調通腑氣、通經活絡、行氣導滯健脾和胃,益氣升陽,從而促進胃腸蠕動[3]。目前臨床上對于足三里按摩應用于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或足三里穴按摩聯合中藥塌漬治療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研究較少,為進一步觀察2種方法的聯合療效,河南省中醫院對此進行了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5月—2021年6月在河南省中醫院接受治療的92例ABP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齡26~65歲,平均(43.31±5.64)歲;病程1~6 d,平均(2.19±0.56)d。觀察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23~68歲,平均(41.79±5.73)歲;病程1~7 d,平均(2.24±0.61)d。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河南省中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均符合《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4]診斷標準;患者意識清晰且可清楚表達自身意識;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急性膽道梗阻、胰腺癌或其他胰腺疾病;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對中藥塌漬藥物成分過敏者;中途不配合者。
1.3 方法2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入院后嚴格禁食,進行無間斷的胃腸減壓,抑制胃酸分泌,保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度平衡,改善胰腺自身微循環狀態,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生化指標情況等,7 d/療程,持續治療2個療程。
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足三里穴按摩聯合中藥塌漬治療,具體如下:取髕骨下3寸,脛骨面外一橫指的足三里位置,采用中指或拇指螺紋面按住穴位,由淺入深慢慢加力,然后稍稍停留,再逐漸放松力度,采用點壓的方法來回按壓穴位,每分鐘按壓15~20次,每次按壓5~10 min,當患者感覺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感覺后停止。同時配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中藥于腹部塌漬,藥方組成:大黃、莪術、干姜、艾葉、乳香、沒藥各30 g,制川烏、制草烏、冰片、丁香各20 g。將所有藥材粉碎后,與水、甘油、凡士林按比例調至糊狀,采用舌壓板將調制好藥物平鋪于患者腹部,四周用保鮮膜貼敷后,采用TDP燈照射,設置溫度40~45 ℃,與皮膚間距5~10 cm,照射40 min左右,每日1次,若患者照射期間有紅、熱、癢等不適情況,立刻進行檢查。7 d/療程,持續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①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2組患者的腹痛、腹脹、發熱、嘔吐、黃疸等癥狀緩解時間。②臨床指標恢復情況。于晨起空腹時抽取患者靜脈血3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博科BK-200,山東博科生物產業有限公司)對2組的谷丙轉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淀粉酶(Amylase,AMY)及尿淀粉酶(Urine amylase,UAMY)恢復正常水平進行檢測。③臨床療效。比較2組臨床治療有效率,參照《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4]療效判斷標準,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臨床指標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變,臨床指標水平明顯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臨床指標水平無改善甚至加重癥。

2.1 臨床癥狀緩解時間觀察組患者的腹痛、腹脹、發熱、嘔吐、黃疸等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2.2 臨床指標恢復情況觀察組的臨床指標ALT、ALP、AMY、UAMY恢復正常水平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指標恢復情況比較
2.3 臨床療效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43/46(93.48%)明顯高于對照組35/46(76.0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ABP作為一種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一般是由膽囊結石脫落卡到oddi括約肌,進而胰液排出受阻所致[6]。該病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等特點,治療不及時會出現急性膽管炎、胰腺膿腫、甚至呼吸衰竭、急性腎衰竭等多種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7]。臨床上通常采用禁食、胃腸減壓、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等方法來實現器官功能保護和并發癥預防的目的,該方法雖能短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治療效果不佳,因此,急需一種新型干預方式增強臨床療效[8,9]。有學者指出[10],足三里穴作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有效地按摩刺激可起到理氣降逆,健脾和胃之功效,對改善患者腹脹、腹痛、嘔吐等效果顯著。ABP屬中醫學“胃脘痛、腹痛”等范疇,治療應以利膽、止痛、清熱消腫為主,中藥塌漬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外治療法,通過熱療將中藥成分滲入臟腑可起良好的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作用,被廣泛用于骨傷科、皮膚科等多種臨床科室[11]。但目前臨床上對2種方法的聯合使用研究較少,為進一步觀察足三里按摩聯合中藥塌漬治療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臨床療效,河南省中醫院進行了分組對照研究。
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腹痛、腹脹、發熱、嘔吐、黃疸等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足三里按摩聯合中藥塌漬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原因在于足三里作為足陽明胃經穴,具有通經活絡、理氣降逆功效,對減少患者腹脹、嘔吐效果顯著[12]。與尚文惠等[13]學者針刺或手法刺激足三里明顯刺激患者腸胃蠕動,緩解腸麻痹的研究結論相一致。此研究聯合中藥塌漬治療,將大黃、莪術、干姜、艾葉等中藥材成分通過TDP燈照射滲透入臟腑,起到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進一步減輕患者腹痛、嘔吐、黃疸等癥狀,與肖雪[14]研究報道的中藥塌漬改善急性膽源性胰腺炎臨床癥狀效果顯著等結論一致。研究發現,觀察組的臨床指標ALT、ALP、AMY、UAMY恢復正常水平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足三里按摩聯合中藥塌漬可有效促進患者各指標恢復,且縮短恢復所需時間。ABP發病機制主要為多種膽管疾病造成的胰腺內胰酶激活所引起的胰腺組織水腫、出血,多項研究發現,刺激足三里能明顯降低胰液蛋白濃度及排出量,抑制胰酶分泌[15],說明足三里按摩可抑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與此病發病直接有關的胰酶,促進ABP患者各指標恢復,輔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中藥塌漬活血化瘀藥方,實現治療的內外結合,有效縮短ABP患者病程[16]。研究發現,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足三里按摩聯合中藥塌漬治療ABP療效顯著。中藥塌漬外敷腹部可促進患者機體血液循環,其消腫、止痛作用明顯,可有效緩解其腹部疼痛,聯合足三里穴按摩穴位刺激腸胃蠕動,對降低患者腹內壓力,抑制胰酶分泌效果顯著,與尹純林等[16]學者研究一致。
綜上所述,足三里穴按摩聯合中藥塌漬治療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療效顯著,對快速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縮短ALT、ALP、AMY、UAMY恢復時間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