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成 沈 軍 唐 亮 吳相毅 藺文成※
(1.華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30;2.上海野生動物園 上海 201399)
紅猩猩屬猩猩科類,又稱人猿。紅猩猩是極度瀕危的野生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IUCN)附錄Ⅰ。紅猩猩生活在海拔1500 m的原始森林中,主要居住在樹上,很少在地上活動。生活在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的紅猩猩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在樹冠上生活,喜歡吃雨林中成熟的果實和蜂蜜[1]。紅猩猩的生活區(qū)域并不包括我國,所以我國的紅猩猩全部為圈養(yǎng)紅猩猩。
紅猩猩沒有尾巴,能夠用手或腳拿東西,平均壽命約40年,平均身高在171~180 cm[2]。在野外條件下,雄性紅猩猩的體重平均為86·3 kg,雌性紅猩猩的體重為38·7 kg[3];在圈養(yǎng)條件下雌性紅猩猩的體重一般為40~50 kg,雄性紅猩猩的體重一般在80~120 kg[4]。在非人靈長動物中,紅猩猩有著最長的生育間隔與相對較長的發(fā)育階段[5]。
在生產實踐中,圈養(yǎng)紅猩猩的性成熟年齡為雌性8歲、雄性10歲。通過統(tǒng)計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紅猩猩每月的交配次數(shù)記錄發(fā)現(xiàn),紅猩猩沒有明顯的發(fā)情季節(jié),一年四季均可交配繁殖。雄性紅猩猩精液為白色,雌性紅猩猩存在月經。

圖1 紅猩猩交配次數(shù)記錄
紅猩猩發(fā)情交配的次數(shù)會因個體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每日1~3次,每次持續(xù)的時間在15~21 min,相關統(tǒng)計,見圖2,交配方式一般為腹背后插式。通常產仔數(shù)為每胎一只。

圖2 紅猩猩交配時間記錄
在生產實踐中,可使用2種方法來檢測雌性紅猩猩是否妊娠成功。
1.3.1 觀察法 妊娠期紅猩猩隨著預產期的到來,乳頭會逐步突出、變粗,腹部會逐漸腫大,陰部也會日漸突出,上述這些變化在妊娠中后期尤為明顯。因此,可以通過觀察雌性紅猩猩的生理變化,來確定雌性紅猩猩是否妊娠。
1.3.2 試紙法 試紙法,即使用驗孕試紙來檢測雌性紅猩猩是否妊娠的方法。試紙一般使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檢測試紙(膠體金法)來進行檢測。此方法相對于觀察法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準確地判定雌性紅猩猩是否妊娠,同時也可以為雌性紅猩猩宮外孕現(xiàn)象提供輔助診斷證明。但在實際生產實踐中,試紙法也存在如試紙無效、試驗失敗的問題。
紅猩猩的孕期為235~270 d。妊娠初期,行為形態(tài)變化并不明顯。妊娠中后期,腹部、陰部、乳頭變化明顯,食欲也開始日漸增大,產前會出現(xiàn)尿頻、頻繁走動、步履小心、兩腿坐姿分開、呼吸急促的現(xiàn)象。
紅猩猩屬于雜食性動物,消化系統(tǒng)適于消化纖維素含量高,糖含量低的食物,主要以植物為主。野外的紅猩猩主要采食野果、植物嫩芽和樹葉,這些野果、植物嫩芽和樹葉的成分與人工種植的水果存在很大的差異,它們在營養(yǎng)成分上更趨近茄子和南瓜。因此,在動物園和繁育基地這些異地保護場所,通常會采用如下的日常食譜,見表1。同時定期定時為紅猩猩提供瓜子、花生、花菜、洋蔥、西藍花、牛奶、酸奶等輔助性飼料。

表1 紅猩猩日常食譜
紅猩猩分娩前飼料的供給特別重要,此時胎兒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均由母子宮提供。著床后的胚胎,最先在妊娠前期開始發(fā)育的是急需參加代謝的組織、內臟器官以及骨骼。此時體重增加的程度不大。到了妊娠后期,胎兒迅速發(fā)育增重,骨骼也在這一時期開始生長。骨骼生長需要大量Ca、P,如果此時供給不足,則容易造成紅猩猩幼仔的骨骼發(fā)育不良或是雌性紅猩猩由于骨骼失鈣而造成產后癱瘓。因此,對于分娩前的紅猩猩,需要在日常的飼料中,及時添加營養(yǎng)添加劑,并根據不同情況,適當提高分娩前的紅猩猩日食物總量。目前國內外對于紅猩猩的研究相對較少,且紅猩猩與人同屬人科,其生理狀態(tài)極其相似,因此可以給紅猩猩使用人用營養(yǎng)添加劑,其用量也可參考人用營養(yǎng)添加劑推薦的標準。
相對于分娩前,分娩后紅猩猩由于剛剛產仔,身體虛弱,再加上要滿足幼仔日常的奶水需求。此時,紅猩猩身體需要攝取的營養(yǎng)會增加,日食物總量也應比分娩前的紅猩猩進行適當?shù)脑黾印T谑澄锏姆N類方面,一般會嘗試在減少粗纖維攝入的同時,增加蛋白質、糖類和維生素C的攝入。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通過交叉飼喂魚湯、豬腳湯、安素;增加每日的雞蛋攝入量;提供精面食物來替代窩頭之類的粗糧以及添加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飼料的方法來補充營養(yǎng)。
飼喂紅猩猩時要注意定時、定量及飼喂次數(shù)固定。每日定時定量喂給紅猩猩飼料,可使紅猩猩養(yǎng)成良好的進食習慣,有規(guī)律地分泌消化液,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不能每日定時定量喂料,則會打亂紅猩猩的進食規(guī)律,容易引起消化液分泌和消化機能紊亂,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胃腸疾病,從而影響紅猩猩的生長發(fā)育。
飼喂采取少食多餐,即每日飼喂6次,分別在09:00、10:30、11:30、12:30、13:30、14:30對紅猩猩進行飼喂。飼喂時采取精飼料(指馬鈴薯、雞蛋、窩頭)、蔬菜、水果三者交叉搭配。平均每次飼喂雄性紅猩猩1000 g、雌性紅猩猩625 g飼料。同時定期定時在每次飼喂的間隔期間添加補充飼料,以達到食物豐容的目的。分娩前的紅猩猩的飼喂方法與常規(guī)的雌性紅猩猩飼喂方法相同。為了防止分娩后的雌性紅猩猩懷中的幼仔因為誤食而造成夭折,盡量要減少帶殼堅果的飼喂。
當雌性紅猩猩進入妊娠期后,需加強環(huán)境管理。分娩前的紅猩猩敏感性高、不喜歡運動。這種現(xiàn)象會增加紅猩猩流產、難產的風險。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應禁止生人進入籠舍,如果不得不進行觀察,也要分批少量進入,并在遠處觀看,降低流產風險。其次,可以為分娩前的紅猩猩提供刨花等感知豐容物品,定期進行行為訓練、串籠,增大分娩前的紅猩猩的活動量,防止由于不運動,造成胎位不正,導致難產。
紅猩猩在分娩前,生理機能與行為表現(xiàn)都會發(fā)生很大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妊娠期乳房變大,乳頭突出、變粗,腹部腫大下垂,陰部突出腫脹,陰唇皺褶平展,脾氣暴躁;妊娠期紅猩猩在產前會出現(xiàn)起臥不安、行動遲緩、尿頻的現(xiàn)象。因此,在紅猩猩產前,飼養(yǎng)人員應及時進行產前準備工作,將產房進行清理,并使用1/600的百毒殺溶液進行消毒0·5 h后,用水對產房進行沖洗,待產房干燥完畢后鋪設刨花以供紅猩猩生產。同時準備相關助產器材,以便在必要時協(xié)助紅猩猩進行生產。
由于圈養(yǎng)紅猩猩仍保持不同程度的野性,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強,因而只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就可大大減少疾病的發(fā)生。飼養(yǎng)管理工作中主要采取提前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與巡診相結合措施,一旦發(fā)現(xiàn)患病紅猩猩,第一時間馬上處理,以保證紅猩猩種群的健康。
肥胖和平時活動較少是導致國內飼養(yǎng)的紅猩猩出現(xiàn)疾病的兩大主要原因。另外,景區(qū)內游客的投喂也是導致紅猩猩出現(xiàn)疾病的一大原因。過度投喂不但會影響動物健康,而且會導致動物死亡[6]。
生產中,紅猩猩的常見疾病一般有兩種:季節(jié)性流感、小袋纖毛蟲病。季節(jié)性流感通常是在春秋兩季發(fā)生。此時室內外溫差較大導致紅猩猩抵抗力下降,癥狀一般表現(xiàn)為:流鼻涕,打噴嚏,活動量減少。一旦紅猩猩出現(xiàn)感冒的癥狀,應服用阿莫西林,一日1次,一次3 g,直至癥狀完全好轉。同時應當加強籠舍通風,給予全體紅猩猩服用紅糖姜茶,在日常飲水中加入維生素C泡騰片、拜固舒或黃芪多糖用以增強紅猩猩自身免疫力,防止疾病傳播。飼養(yǎng)人員也要嚴格執(zhí)行消毒防疫措施,進入籠舍時戴好口罩,防止感染疾病。
紅猩猩的小袋纖毛蟲病是由飼料清洗不夠干凈或籠舍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佳引起的。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活動量減少、拉水樣稀便、日攝食量大幅減少、糞便樣本涂片檢測小袋纖毛蟲為陽性。治療措施為甲硝唑與黃連素綜合治療。甲硝唑服用方法為一日2次,一次3粒;黃連素服用方法為一日3次,一次3粒,直至癥狀完全消失。
分娩后紅猩猩的腹瀉也需引起重視。分娩后紅猩猩由于幼仔剛剛出生,身體十分脆弱,不能離開母親,會長期處在籠舍內部,相對活動會減少,再加之考慮泌乳的需要,人為過量的添加高糖、高蛋白類的食物,會讓分娩后紅猩猩出現(xiàn)腹瀉的風險大大增加。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分娩后紅猩猩出現(xiàn)粥排樣便、食欲不振等疑似腹瀉的癥狀,應立即使用培菲康(雙歧桿菌活菌膠囊),一日1次,一次2粒,進行治療干預,同時采集糞便樣本交予獸醫(yī)進行進一步的化驗診斷。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應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在確保幼仔營養(yǎng)的基礎上,減少高糖高蛋白質食物的供應。同時增加豐容措施,增大活動量。
圈養(yǎng)紅猩猩幼仔相對于野生紅猩猩幼仔來說,需要在原本的母幼分離時間前,人為將其分開。根據這一時間點,并參考野生紅猩猩母幼分離的時間,將圈養(yǎng)的紅猩猩幼仔分為自然哺乳期紅猩猩幼仔和人工哺乳期紅猩猩幼仔。
自然哺乳期的紅猩猩幼仔在剛出生的1~2個月內不需要人工添加飼料,這段時間全部依靠雌性紅猩猩的乳汁來為幼仔提供所需的營養(yǎng)。2個月后,當觀察到幼仔開始和母親爭搶食物時,可酌情添加少許水果蔬菜作為輔助食品。隨著幼仔年齡的增長,漸漸增加水果蔬菜,直至分籠開始前,盡量使幼仔完全脫離母乳的喂養(yǎng)。
人工哺乳期的紅猩猩幼仔相對于自然哺乳期的幼仔而言,在飼料的種類上更為豐富,更趨近于成年雄性紅猩猩的飼料配置。但仍需為幼仔提供奶粉來代替母乳,并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減少奶粉的供應,增加常規(guī)飼料的供應,直至與成年紅猩猩每日飼料供應一致,完全脫離奶粉,進入成年。同時,為了確保幼仔的生長發(fā)育,可考慮添加乳酶生、魚肝油、鈣片、多維咀嚼片、葡萄糖酸鋅口服液,服用的劑量按照產品的說明書進行計算。另外,對于剛進行完分籠操作的幼仔,由于存在應激,對飼料的食用可能相對較少,可以嘗試用能量較高的飼料,如餅干代替窩頭,以防止幼仔由于應激而導致的發(fā)育不良。當發(fā)現(xiàn)應激現(xiàn)象減少時,應及時替換回窩頭,以防出現(xiàn)肥胖問題。
自然哺乳期的紅猩猩幼仔的飼喂方法和分娩后紅猩猩基本一致,幼仔的飼料一般和母親同時分別給予。
人工哺乳期的紅猩猩幼仔,在剛進行分籠后的1~2周內,為了減少應激行為,通常不會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進行飼喂,一般采用定點集中給予飼料的方法,并且要確保每次供給時飼料的種類齊全,以供幼仔進行選擇。這段時間的奶粉可以拌在飼料中給予,以確保幼仔能更快適應沒有母乳的飼料。在確認幼仔的應激行為明顯減少后,可恢復為常規(guī)的每日6次少食多餐的喂養(yǎng)模式,這時的奶粉可以嘗試采用每日2次,在喂養(yǎng)的間隔以沖泡的方式進行給予。
初生的自然哺乳期的紅猩猩幼仔不具備自由活動的能力,需要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對于初次生產的紅猩猩而言,極易出現(xiàn)由于不會照顧幼仔而導致幼仔在睡覺時被壓死的現(xiàn)象,因此飼養(yǎng)人員需定時對幼仔進行觀察,防止幼仔夭折。當自然哺乳期的幼仔具備一定自由活動的能力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除了日常吃奶、睡覺外,會經常性離開母親進行活動,這時飼養(yǎng)員需要擴大幼仔的活動范圍,滿足幼仔探索行為的需求,培養(yǎng)幼仔能夠脫離母親獨立生活的能力,這一措施在滿足為幼仔提供豐容措施的同時,也為接下來的分籠工作做好準備。需要注意的是,在擴大活動區(qū)域前需要提前清理出活動區(qū)域內部的尖銳物品,以防止幼仔在進行探索時受傷。同時,每日對籠舍進行清掃、每7 d用1/600的百毒殺溶液進行2次消毒,以防止疾病的傳播。
對于剛分籠完畢的人工哺乳期紅猩猩幼仔而言,由于分籠產生的應激,通常會使幼仔表現(xiàn)出極強的攻擊性,經常在籠舍中蕩來蕩去,時不時沖撞籠舍。當附近有陌生人員走動時,幼仔會蜷縮在籠舍的一角,趴著做自我擁抱動作,眼睛一直盯著陌生人員,直至陌生人員離開。此時,需要為幼仔提供帆布床、刨花、輪胎等豐容措施以降低幼仔的應激行為。同時,進行和分籠前相同頻率和方法的清掃以及消毒工作,并及時清理出尖銳物品。
紅猩猩幼仔對于疾病的免疫力低于成年紅猩猩,且長時間處于空氣流通不暢的封閉環(huán)境中。因此,一旦籠舍內出現(xiàn)諸如流感之類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發(fā)生時,確保紅猩猩幼仔的健康就變得極其重要。在實際的工作中,一般通過加強通風、調整消毒頻率、或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泡騰片、黃芪多糖或拜固舒的方法來增加幼仔的免疫力。同時,幼仔對外界環(huán)境存在一定的好奇性,這極易造成幼仔誤食不干凈的食物,導致感染小袋纖毛蟲。在實際生產中,如果發(fā)現(xiàn)幼仔小袋纖毛蟲呈陽性,通常采用服用嬰兒健脾散的方法進行治療。服用劑量為一日1次,一次2包,直至癥狀完全消失。
對于剛剛進行完分籠操作的紅猩猩幼仔而言,由于應激,會經常在籠舍中蕩來蕩去,導致手掌被磨傷。而應激產生的攻擊性又導致飼養(yǎng)人員難以接近幼仔處理傷口。因此,在實際的生產中,通常將碘酒加紅霉素軟膏混合并涂抹在籠舍欄桿上,幼仔在籠舍內活動的時候,讓藥物自行接觸傷口,以達到防止感染的目的。
母幼分籠,是指圈養(yǎng)條件下,在紅猩猩幼仔達到能夠獨立生活的年齡前,人為將雌性紅猩猩與紅猩猩幼仔分開飼養(yǎng)的操作。在野外條件下,紅猩猩幼仔過早脫離母親可能會使幼仔面臨諸如捕食、同類的騷擾和人類活動的威脅[7-9]。但在圈養(yǎng)條件下,這些威脅均不存在,出于繁衍紅猩猩種群的需要,進行母幼分籠的操作是十分必要的。
3.6.1 母幼分籠的步驟
3.6.1.1 分籠前的準備 當觀察到幼仔出現(xiàn)和母親爭搶食物的時候,分籠的準備工作就可以開始進行了。飼養(yǎng)人員可以打開籠舍之間的活動通道或隔門,擴大幼仔的活動區(qū)域,在最初的1個月內,幼仔會一直在有母親的籠舍內玩耍,但由于活動區(qū)域的擴大,滿足了幼仔探索行為的需求,所以當幼仔完全適應后,幼仔便會脫離對母親的依賴,獨自玩耍。當幼仔能夠脫離母親獨自玩耍時,標志著分籠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
3.6.1.2 分籠的實施 在實際的生產中通常在幼仔8~9個月或是1~2歲進行,由非當值飼養(yǎng)人員進行操作。在分籠操作結束后,應立即將幼仔帶離籠舍,前往其他籠舍飼養(yǎng)7 d后放回原籠舍繼續(xù)飼養(yǎng),分離飼養(yǎng)的目的是為了將幼仔與母親完全分離,開始獨立生活。
3.6.2 母幼分籠的意義
3.6.2.1 有利于紅猩猩種群異地保護 紅猩猩的母幼分籠會讓接下來紅猩猩的飼養(yǎng)更為便利,更易于管理,能夠分別針對母幼的身體狀態(tài)來給予飼料。同時,母幼分籠也利于雌性紅猩猩盡快進入下一輪的生產,有利于紅猩猩種群的異地保護。
3.6.2.2 有利于雌性紅猩猩的健康,預防疾病發(fā)生 紅猩猩的母幼分籠會讓紅猩猩幼仔提前斷奶,有助于雌性紅猩猩的產后恢復,防止雌性紅猩猩由于幼仔長期吃奶而引起的營養(yǎng)不良,有利于雌性紅猩猩的健康。分籠也使飼養(yǎng)人員更容易觀察紅猩猩的健康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xiàn)紅猩猩出現(xiàn)健康問題,第一時間采取措施,預防疾病發(fā)生。
3.6.2.3 有利于動物園、繁殖基地的經濟收益,減少人力物力消耗 紅猩猩母幼分籠,能更方便對雌性紅猩猩和幼仔進行行為訓練和展示,根據身體狀況分別給予飼料也能避免飼料的浪費,從而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同時,行為訓練能使飼養(yǎng)人員對紅猩猩的觀察、血樣的采集、疾病的治療更為容易,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
3.6.3 母幼分籠的注意事項
首先,當值飼養(yǎng)人員不要參與紅猩猩母幼分籠的實施工作中來,紅猩猩是具有智慧的野生動物,具有一定的記憶能力。在實際工作中,一旦當值飼養(yǎng)人員參與了紅猩猩母幼分籠的工作,雌性紅猩猩和幼仔會尋找機會伺機報復,對當值飼養(yǎng)人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即使不被報復,也會增加之后飼養(yǎng)以及行為訓練工作的難度。
其次,需要注意雌性紅猩猩的狀態(tài),剛進行完分籠操作的雌性紅猩猩在情緒上可能會極為激動,可能會做出撞擊籠舍、喊叫的行為。因此需要飼養(yǎng)人員多觀察雌性紅猩猩的狀態(tài),可以采取給予食物、提供帆布床、刨花、輪胎等豐容措施來安撫雌性紅猩猩。
再次,需注意紅猩猩幼仔的應激行為,在剛進行完分籠操作后,紅猩猩幼仔的應激行為十分嚴重。在實際的生產中,一般表現(xiàn)為:體溫升高、不吃飼料。因此,飼養(yǎng)人員需要每日給紅猩猩幼仔測量體溫,記錄幼仔的體溫狀況。在飼料方面,采用定點集中給予飼料的方法,并且要確保每次供給時飼料的種類齊全,并在下一次給予飼料之前記錄下紅猩猩幼仔的飼料剩余情況。同時,應盡量避免陌生人進入籠舍,以防止紅猩猩幼仔出現(xiàn)二次應激。
妊娠期紅猩猩和紅猩猩幼仔屬于紅猩猩養(yǎng)殖中比較特殊的種類。良好的妊娠紅猩猩飼養(yǎng)管理可以改善雌性紅猩猩的繁殖性能,促進國內紅猩猩的異地保護;良好的紅猩猩幼仔飼養(yǎng)管理能夠降低紅猩猩幼仔的夭折率、提高機體健康狀況。且二者均能為我國的紅猩猩飼養(yǎng)提供參考,促進我國紅猩猩養(yǎng)殖的科學發(fā)展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