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靜莉
(棲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山東 棲霞 265300)
棲霞市地處膠東半島腹地,位于37°05'05"~37°29'46"N,120°32'45"~121°15'58"E,屬暖溫帶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交替分明,全年雨量適中,光照充足,雨熱同期,秋季晝夜溫差大,土壤質地疏松透氣,礦物質含量豐富,氮磷鉀比例協調,并富含鈣、鎂、鐵、鋅等蘋果必需的礦質元素,生產出的果品營養價值極高,發展蘋果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全國蘋果優質生長區[1]。棲霞蘋果色澤鮮艷、個大飽滿、果皮光潔、果香濃郁、皮薄肉脆,果肉細膩多汁,酸甜適口,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截至2021年,棲霞蘋果種植面積接近100萬畝,年產量約為200萬噸。蘋果產業已成為棲霞市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棲霞因此也被譽為“一座被蘋果托舉的城市”。
近年來,棲霞市堅持以鄉村振興為推動力,以蘋果優勢特色產業為現代農業體系核心,大力開展“棲霞蘋果”區域品牌建設,在2021年中國果品區域品牌價值評估中,“棲霞蘋果”品牌以價值68·29億元,位列全國第五位。2022年,棲霞蘋果通過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審核,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獲得國家和行業的權威認證。
蘋果產業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又是技術密集型產業[2],既需要較強的勞動強度,也需要先進的種植技能。雖然棲霞市農村人口數量眾多,蘋果種植歷史悠久[3],果農種植經驗豐富,種植條件優越,但是目前從事蘋果產業種植的人群,普遍年齡偏大,學歷較低,接受新發展模式的主觀性和能動性不強[4],專業科學知識掌握不足,蘋果種植一線缺乏能夠同時掌握科學管理技術和實用專業技能的年輕科技人才力量。
棲霞蘋果以晚熟種類為主,早、中熟品種比較少,晚熟品種以富士系為主,在每年的10~11月才進行采摘,而中、早熟品種在8~10月即可下樹,晚熟為主的結構不利于棲霞蘋果盡早搶占市場,加之大部分集中在同一時間段進行采摘、運輸、銷售,可能會出現勞動力緊張、人工費用高和交通擁堵等問題,嚴重影響蘋果流通速度。
棲霞市境內群山起伏,丘陵連綿,素有“膠東屋脊”之稱,棲霞果園多以喬化栽植為主,蘋果樹的間隙較小,隨著果樹的不斷生長,樹冠愈加密集,樹體結構發生紊亂,會出現主枝條數量過多、側枝條過密、枝葉層間距太小、枝組老化等果樹郁閉現象,影響通風采光,從而導致果樹掛果延遲、著色差、修剪量大,而且棲霞市地形以丘陵為主,達不到合理密植的要求,棲霞蘋果多種植于山坡梯田上,種植管理過程和收獲采摘過程都僅能依靠人工進行處理,難以實現機械化操作。
棲霞蘋果種植大部分仍以家庭為單位,單家獨戶的小規模種植為主[6],通常每個家庭有好多處果園,每個果園規模小,而且位置分散,不能接連成片,難以進行統一管理,果農管理方式粗放。這種種植和管理模式標準化管理水平和集約化程度低,蘋果種植的多個階段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蘋果種植和管理成本高。
大部分蘋果種植戶屬分散式經營,與批發收購商的價格談判中經常處于劣勢,容易遭到惡意壓價;產銷沒有實現精準對接,果農無法及時獲取消費者的購物心理;棲霞蘋果缺少品牌包裝意識,沒有在包裝上突出棲霞蘋果品牌,銷售到外地的途中,被收購商換上其他包裝進行銷售,無法達到宣傳棲霞蘋果的效果,甚至成為其他品牌蘋果的宣傳品[7];同時,市場也存在一些其他產地質量低劣的蘋果冒充棲霞蘋果,對棲霞蘋果的健康發展造成隱患,損害棲霞蘋果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阻礙蘋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思路越來越深入人心,傳統蘋果產業的發展需要改變發展思路,迎合互聯網時代發展要求,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云平臺等信息技術,科學打造精準化生產、網絡化銷售、便捷化流通的果業產業發展方式,重塑果業生產、經營、消費體系,構建優化新型蘋果產業發展結構,提高果業現代化水平,促進果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電子商務迅速發展,電商平臺崛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使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消費購物[5],為蘋果產業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21)》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2·3萬億元,其中商品類交易額31·3萬億元,大力發展推廣線上銷售模式,讓蘋果產業與互聯網技術緊密融合,可以拉進蘋果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通過“網絡直播”技術,比起平面圖像,動態的視頻能夠更加形象展示棲霞蘋果的特點,越來越多人認識和了解棲霞蘋果,提高消費者的關注度,吸引更多的消費人群,使蘋果產品“觸網升級”[8]。
創新“果業專家+鄉土人才”模式,組建農業技術指導專家服務隊,積極吸收農村年輕勞動力,充分考慮果農忙閑時節,通過互聯網線上技術指導與線下現場指導相結合,加強對果農的專業技術培訓。通過微信公眾號,錄制“老劣果園更新改造技術要點”“果園管理主要技術措施”等專題欄目,針對果農普遍關注的知識點,全面細致地進行講解;與氣象和農業農村部門加強合作,建立健全病蟲害和災害性天氣預警體系,發布提醒信息,提高果園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盡可能減少自然災害對果農造成的損失[9]。
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果園中,借助果園的攝像頭、傳感器水泵和水肥一體化設施,方便遠程查看和調控果樹生長條件,只需要一臺電腦或者一部手機,即可輕松管理大面積果園,打開按鈕即可精準定量對果園進行澆水或施肥,及時調整果園溫度、濕度,達到增產提質效果;推廣果樹“認領”活動,消費者可以認領一棵果樹,果樹成熟后即獲得該樹全部果實,攝像頭和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方便外地消費者隨時查看果樹生長情況,增加消費趣味性,實現產銷有機銜接[10-11]。
當今社會,人們的食品質量安全理念越來越深刻,隨著網上購物的興起,網上的食品質量安全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推行蘋果質量安全全程追溯監控系統,全程記錄蘋果從果園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顆蘋果自帶一枚二維碼,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從種植、加工、包裝、儲運直至銷售的各個環節,極大提高棲霞蘋果的品牌效應和競爭實力。
在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高度發展、經濟日益繁榮興旺的現代社會,人們對感官體驗出眾的“奢侈型”農產品越來越有興趣,所以需要最大限度的提升農產品的品質潛力。通過對棲霞市各區域果園的地形、地勢走向、土壤(尤其深層次土壤)、溫度、濕度、降水量、微生物種類等進行充分細致調研,利用大數據對調研結果進行系統分析,根據不同地塊風土特征的差異劃定不同的產區,根據不同產區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栽植品種,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統一規范的栽培、管理、采摘標準,科學確定收貨時間。通過遵循統一的標準,同一產區的果品往往會具有容易辨識的香氣和口感特征,不同產區的果品在顏色、可溶性糖、蛋白質、脂肪、有機酸、維生素、胡蘿卜素和磷、鈣、鐵、鉀、鎂、鋅等礦質元素含量等方面會有不同的表現,顯示出風土對蘋果質量的表達,滿足消費者更加精細、多元的購物需求。
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輕簡、綠色、優質、高效、可持續成為農業發展轉型的大方向和主旋律,棲霞蘋果產業的發展擁有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同時,生鮮果品市場競爭激烈,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市場需求不斷分化,棲霞蘋果產業發展面臨機遇的同時面臨著挑戰,通過互聯網與農業技術相結合,增加果業有效供給,科技支撐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融合發展,可以有效帶動城市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蘋果產業由“增產”向“提質”轉變,開辟一條以“果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棲霞道路”,開創棲霞蘋果產業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