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紅
寫話是低年級學生觀察力、創造力、語言表達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小學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學生:“對寫話有興趣,樂于把自己想說和想寫的話寫下來。”在多年的低年級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于看圖寫話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不知從何下手,過度概括了畫面內容,一幅圖用一兩句話就寫完了,過于簡潔。
2.由說到寫,不能將說的內容轉化成文字。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說寫反差大。說時往往頭頭是道,寫時卻常常提筆忘字,不知如何寫起。
3.個別同學有畏懼心理,提不起寫作興趣。
那么怎樣才能提高低年級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呢?經過一段時間看圖寫話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要素寫話
在一年級初期,他們觀察圖畫時往往只看一眼,只能脫口而出一句話,比如老師問: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會說幾個小朋友在放風箏,或者三個小朋友在打掃衛生。這時首先要肯定他說的是對的,再進一步引導:看著圖片想想發生的時間、地點?都有誰具體在做什么?把這幾個要素加到話里,這樣看圖寫話基本的雛形: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有了。
二、找細節擴寫
看圖寫話的下一步就是尋找細節,把句子變生動。在寫句子的過程中加上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描寫,使看圖寫話變生動,當然這不是一次性加進去的,可以最開始時先加入外貌、動作描寫,再插入想象加上心理描寫。二是在每個句子上下功夫,對句子進行擴寫,比如:山羊吃草;山羊在山坡上(地點)吃草;山羊低著頭(動作)在山坡上(地點)吃草;還可以多運用關聯詞語寫句子,比如:一邊......一邊......;雖然……但是……;因為......所以......
??三、創情境引導
看著靜止的圖片,學生很難想象,我會引導學生進入圖片的情境,把自己當做圖片的主角。比如:一位小朋友在幫媽媽做家務,我直接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圖上小朋友,想象幫父母做家務的畫面,勾起生活經驗,引導他們說自己當時是怎么做的?說了哪些話?爸爸媽媽說了哪些話?當時心情怎么樣?這樣引導學生就能說很多,聯想到很多。通過創設情境想象,打開學生思路,他們就愿意把想法表達出來。如果圖片和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比賽活動等,可以組織學生演一演。讓他們在活動中,想象靜止畫面以外的東西,使靜止的畫面傳遞出更豐富的內容。
四、多鍛煉表達。
口頭表達是看圖寫話的重要環節。低年級學生表達時,缺少條理不連貫。在口頭表達的過程中,要提出具體要求:要有開頭、結尾,語句要完整,并能按一定順序來說。我們可以先找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同學來做示范,然后讓其它同學仿照來說。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和鼓勵學生獨特之處,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
看圖寫話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指導過程,一二年級大概是這樣的:寫一兩句話(時間、地點、人物、在干什么)→加入動作、語言、心情等描寫,并盡量把每個句子寫具體→慢慢加入想象,關聯詞,平時積累的好詞語,讓看圖寫話更豐富→多幅圖看圖寫話的訓練。
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寫話訓練,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他們“身臨其境”“置身事內”走出課堂,讓他們親自動手、動腦,用自己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尋找素材來豐富寫話內容。只要他們觀察細致、合理想象,就一定能寫出條理清晰、內容具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