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摘要】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初中生是新時代的接班人,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因此,作為一位初中班主任,在教育培養這些新時代掌舵者時,一定要結合新時代對新型人才的發展要求及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班級管理教育策略。本文深入教學實踐,探析出一整套初中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教育策略,即:營建良好的班風是做好學生工作的第一要務;建立有效的班級管理體制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教育的保證;在處理班級事務中把握尺度是教育管理學生的標準;“因材施教”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方針。總的來說,就是要重視學生內在動力的調動與集體向心力的培養。
【關鍵詞】班主任 存在問題 管理方式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層組織,是教師和學生開展各項活動的最基本的組織形式,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實現初中學校教育目標,完成育人任務,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班級的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人說,一個沒當過班主任的教師是不完整的教師,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班主任在形成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班集體建設中具有特殊作用,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過程中起著導師的作用。從小學升入初中,由于年齡因素和生理特征,大多數學生在性格上都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作為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級工作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以健康發展為目標,圍繞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確立遠大志向抱負為中心,不斷探索班級管理的新思路,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更要注重藝術性。本文針對目前初中班級管理的現狀,試圖從學校班級管理學的角度,對初中班級管理科學化的內容及措施作初步探討,期望對廣大初中班級?管理者有所裨益。
一、班主任素質的提高以及班主任的重要性。
以前很多人有個誤區,覺得學生自主管理就是老師全然不管,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其實這是錯誤的,學生特別是中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還處于發育階段,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這個時候教師如果什么都不管,則失去了教育的本質意義。其實,班級的自主管理,對班主任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角色的轉變以及功能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是總指揮、領頭羊,是協調者,是總結者,是學生的心理導師,是學生的服務者,特別是班委的服務者,班主任在學生管理遇到瓶頸時應適時出現,給予他們建議,讓他們自我改進,進而自己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讓學生體會成長的快樂。
二、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作為一名班主任,就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道德素質和足夠的能力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是班主任要有豐富、高尚的情感,遇到困境時的堅強意志,以及廣泛的愛好和良好的性格特征,努力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去工作,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發展的健康、快樂的學習氛圍。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時刻影響著所帶班級的學生,班主任的豐富情感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班主任的堅強意志也潛移默化的會影響學生處事時的行為態度,一個擁有豐富的興趣愛好的班主任會很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融入學生生活,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而一個具有良好性格的老師才能培育出良好性格的學生,以性格培養性格。
高尚的道德素質是要求班主任要有崇高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教育真正的內涵不是說教師教了多少,學生學了多少,而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因此,班主任要以德服人,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要學會精神關懷,培育德、智、體全面、健康發展的人才。
足夠的能力素質是要求班主任除了要有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能力外,還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敏銳的洞察力、準確的記憶力、清晰地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強的應變能力、溝通力,此外,還要懂得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建立有效的班級管理體制
有效的班級管理體制可以規范學生在班級日常學習、活動行為,使學生嚴格按照班級管理條例約束自己不正當的行為習慣,徹底消除學生的違規心理,培養出他們的價值榮辱觀,向優秀的學生學習,鄙棄不良習慣,使整體班級取得重大進步。建立有效的班級管理體制就要制定合理明確的班級日常生活、學習管理條例,約束學生在規定范圍內開展自己的學習生活,如果學生出現違反班級管理條例的行為,班主任可以酌情對其錯誤進行處理,從而使個別錯誤得到及時糾正,擺對學生的學習心態;建立責任界限明確的班干部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學生管理學生內部事務的優勢,使班級中的矛盾更及時的得到化解,充分發揮班干部的橋梁作用,便于班主任更方便了解班級的日常動態,從而對班級所存在的問題及時的做出應對措施;制定合理的獎罰制度,激勵同學們在班級日常生活及學習中繼續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使同學們向“尖子生”看齊,擁有更出色的表現,同時也能懲戒在學習上投機取巧的學生,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提高自己警戒度,從而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成績與綜合素質。
四、創建民主管理氛圍,建立平等、互愛、和諧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意愿提出要求、監督實行,學生只是被動地照教師說的辦,沒有自己的想法,或是鑒于老師獨斷的權威性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有很多時候是陰奉陽違,而且無形中助長了學生的依賴心理,其主體能力也在無形中趨向萎縮。為此,我們要努力創設民主管理氛圍,通過民主化管理,建立平等、互愛、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一旦形成,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信任感、親切感,從而形成班集體的凝聚力。
五、提供競爭壓力,刺激學生積極向上
在如今的社會中到處都是競爭,競爭壓力無處不在,在班級中也同樣存在競爭。教師往往會利用這種競爭,再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往往在競爭的情況下可以挖掘出學生內心存在的潛能。最多的競爭是在學習方面的競爭,但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在各方面都設立一個目標讓學生完成,根據完成目標的好壞程度再評判學生是否可以得到印章。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如下的環節:各個科目學習好的同學可以獲得印章,不同的勞動可以獲得印章,體育課中的鍛煉可以獲得印章,參加各種比賽活動等,在多個方面獲得過印章,再根據獲得印章的數量評選“學期王”。此外還可以評選單個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分別進行相應的獎勵。這種良性的競爭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在校的全面發展,但教師所確定的目標應該適合于大部分的學生,不適合過于簡單或者困難,否則這樣就缺失了競爭所要取得的效果,只有經過努力才能有回報。
初中班主任對學生的有效教育管理策略,可以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生活以及學習環境,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幫助學生們找出自身的優點以及彌補學業中的不足之處,激勵學生們在學習的大道上不斷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