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維
常規教學過程當中,通常存在學生掌握了理論,但是仍然不會做題,原因只有一個學生沒有理解理論,不知道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同時,還存在學生上課緊跟老師的步伐,什么都記住了,但下課之后離開老師卻是什么也想不起來,原因可能是,學生的記憶不得其法。接下來我會通過舉例聊幾個有關記憶和理解的方法。
1. 極值代入法理解:比如學生不能理解蛋白質合成過程當中翻譯這個過程,一條RNA上結合多個核糖體,到底哪個核糖體靠近的是起始密碼子?哪個核糖體靠近的是終止密碼子?這時可以假設?如果核糖體剛開始在起始密碼子端進行翻譯,則翻出來的多肽長度只有一個氨基酸,再假設一個核糖體在終止密碼子端結束翻譯,則它的肽鏈最長,所以肽鏈短的核糖體靠近起始密碼字段的,肽鏈長的核糖體靠近終止密碼子端。
2. 巧用比方提高理論的理解記憶力:在學習神經調節的時候,學生很難理解神經纖維是個什么,告訴學生神經纖維,就好比一段電線,神經纖維有髓鞘和軸突構成。軸突就好比電線中間的金屬導體,而髓鞘就相當于電線外面的絕緣套。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神經纖維上面為什么是靠電信號傳導興奮,原來神經纖維就是一段電線啊。
3. 嘗試把內容轉化為可視模型提高記憶可靠度:在學習興奮,在神經纖維上面的傳導時,需要記住靜息時,靜息電位的膜電位是外正內負;動作電位的,膜電位位是外負內正。一正一反的兩個東西,通常很容易混淆,所以我讓學生只記住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推那么問題就來了,到底記誰?我告訴學生記住靜息點位,因為靜息電位,它的外正內負很像一條安靜的馬路,馬路兩旁有樹,馬路內側有機動車引導線,機動車引導線正好是橫線,正好可以代表負號,馬路兩旁的樹,用簡寫的正號代替代。靖西電位,他的電位狀況想安靜的馬路的簡筆畫畫法。一來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自息。電位的外正內負一相反的動作電位是自己推導出來,是外負內正。這種記法的好處是永遠沒有記錯的可能。
4.通過對理論產生感性評價,提高理論的記憶能力:比如,在免疫調節的過程當中,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關系就是細胞免疫負責將抗原暴露出來,配合體液免疫殺死抗原,這時候學生因為錯綜復雜的知識體系要把它通過記句子記住,記準確很難,但我們大腦對圖片儲存的能力強與對句子的儲存,所以這個時候啟發學生評價一下這個場景,我在課堂上嘗試過,學生很容易就想到了:壯士斷腕…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個感覺像個圖片一樣被大腦很容易就記住了,之后很長時間我們再提到這個知識點時,學生都能說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關系。
這些方法不光解決了案例當中所舉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課堂上經常使用這些方法,學生也會慢慢習得其精髓,舉一反三,打通學習的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