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越 崔曉嵩
摘要:本文以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研究、專家訪談、案例分析等方法從對其內涵進行了解讀,進而從引領人民創造幸福美好生活、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復興以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個層面上對其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建設中的現實意義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體育精神;體育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剛剛落下帷幕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中國體育代表團在獎牌榜上斬獲九枚金牌、四枚銀牌、兩枚銅牌,以十五枚獎牌數的總成績,創造了參加冬奧會以來取得的最佳成績。人們不僅再一次看到了在其中展現出來的奧林匹克全新的格言所說的“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體育魅力,以及奧林匹克精神中所倡導的“團結友愛、公平競爭、相互理解”體育風范,更看到了在西方視域的奧林匹克運動中,在東方大陸上的北京,一個古老的文明古國帶給世界的“中國式”感動和震撼。
國際背景下,全球化的經濟形態、多極化的政治環境、多元化的文化交匯進程不斷加速;國內背景下,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和進步。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深入人心,中國正向世人展現了東方的人文價值觀。黨的十九大后,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行了全方位的部署,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也為我們在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過程中提供了系統的行動指南和有力保證。
針對體育事業的發展建設,國務院辦公廳在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和《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等文件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在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要積極發揮體育實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的重要引領作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人民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體育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居于世界前列。[1]
全方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只有傳承下來我們寶貴的中華體育精神,并在以新時代為背景的實踐中不斷融合和創新,才能真正實現體育的“正能量”作用,弘揚真善美,傳遞積極向上的理想追求,踐行文明端正的道德品行,樹立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因此,對中華體育精神的現實意義開展研究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對體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靈魂進行更好的把握,更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深刻構建,對于提升我國人民的身體素質、道德水平以及推動社會文明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發展
體育運動,作為人類的一種重要的社會活動方式,在不斷發展的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中形成和演變,并且與社會的政治環境、經濟發展、科學進步、文化水平、教育資源等緊密相關。體育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通過鍛煉身體機能從而增強人的體質,又通過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踐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提高。而體育精神是在體育活動和實踐中所展現的一種的文化和社會意識,這種意識能夠對人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啟迪和影響作用。體育精神凝聚了人的力量智慧與進取心理的總和,成為了體育活動與實踐中的最高產物,并且已超越了活動與實踐自身,化為人們內心中的一種信念和追求。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如果說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是這燦爛文明中的一塊瑰寶的話,那么中華體育精神就是這塊瑰寶的靈魂。?中華體育精神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體育實踐中積累和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傳統道德倫理在體育范疇內的集中體現,也是東方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本研究中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后,在體育運動和體育實踐中所展現出的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的中華體育精神。
2.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
關于體育精神的基本內涵,國內外諸多學者展開了豐富的研究。有的學者認為體育精神可以從人文性和科學性兩種視角切入,從而劃分為精神性的部分和競技性的部分;學者王增鑫、于濤從本體、社會存在、外延三個層面對體育精神的本質進行了剖析,總結出以自由和平等精神、公平競爭精神、追求卓越精神、運動家精神、契約精神為代表的五部分內容。?還有學者強調體育精神蘊含著道德的具體要求,以及相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通過文獻研究、專家訪談、案例分析等方法,本研究歸納出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三個層面的內涵概述。
2.1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第一層次是愛國奉獻、團結協作
愛國奉獻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勞動生產和社會生活實踐中,凝具的對祖國的深沉的一種摯愛之情以及愿意為之奉獻自我一切的崇高使命感,在體育活動和實踐中的集中體現尤為突出。運動場上的每一名運動員都不僅僅代表著自己,更代表著他們的國家,以實現祖國利益為自己的最高人生目標,貫穿其中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不可磨滅的民族脊梁。同時,體育精神傳遞的另一個引導作用就是團結協作。在體育運動中,有許多的項目不是僅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彼此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同心協力才能達成最后的成功。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屬于“中國女排”,榮譽至上、團結拼搏、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不僅僅是中華體育精神的代表,更曾一度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而隨著時代和國家變遷,不同時期中的女排精神中既有對傳統女排精神的堅持與延續,也有隨著時代背景、隊員更換變化而動態變化的創新與突破。一次次女排從低谷拼搏奮斗到巔峰的歷程,也連接著中國走向新時代的時代變遷,但其中的精神會歷久彌新,永不過時。
2.2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第二層次是發揚趕超求變、公平競爭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社會在不斷前進,經濟在不斷發展,體育也在不斷變化著。如何能夠在變化中適應、在變化中尋求新的突破,這也是體育所倡導的精神之一。同樣在社會中,只有不斷地超越、不斷創新才能真正的處于領先地位。同時,在體育精神的引導作用下,也更加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公正。賽場上要求公平,促使人們遵守各項要求和規則,保證各項賽事的公平競爭;社會中要求公平,因為社會公平公正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中國游泳運動員汪順,曾三次參加奧運會,作為一位“元老級”人物,中經過了嚴格自律的訓練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東京奧運會200米男子個人混合泳決賽中,這位27歲的老將以1分55秒00刷新了個人最好成績,并同時沖破亞洲紀錄,摘得了又一塊奧運會金牌。汪順不僅突破了美國隊自2004雅典奧運會起在200米混合泳比賽中17年的霸主地位,更是實現了對于自己的突破,這相較于4年前他自己所保持的個人最好成績整整提高了1分16秒之多。
2.3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第三層次是刻苦拼搏、快樂健康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背后的付出和拼搏,體育精神一直在激勵著人們不斷拼搏、不斷進取,即使前進的是一小步,那也是新的高度。作為體育精神中重要的一部分,拼搏是在體育活動中尊重對手基礎上的一種拼盡所有、竭盡所能、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對于對手來說,刻苦拼搏是在要勇于奮斗、敢于勝利;對于自己來說,刻苦拼搏是要努力進取、突破極限。同時,體育運動能夠給人們帶來的強健的體魄,積極的心態,這兩者正是人們去追求更高理想和目標的基礎。曾經東亞病夫的稱號讓我們汗顏,只有身心的強健,我們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的美好,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萬千民族之林。“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正是將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使人們從中受益。在助力建設“健康中國”的過程中,人們認識到綠水青山之外的冰天雪地,也是我們可以實現體育鍛煉、追求健康的一片天地,因而也有了國家體育總局在2018年頒布的“兩綱三劃”中“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讓更多的人們得以參與到冰雪運動當中。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中,以谷愛凌和蘇翊鳴為代表的青年冰雪運動員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限的驚喜。他們展現給人們的,不僅僅是扎實的體育訓練所帶來的令人贊嘆的技術和比賽中的精彩表現,更通過自己的行動向這個時代發聲,表達出了當代中國青年面對冰雪、面對體育、面向健康、面向世界的態度。
3.弘揚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現實意義
3.1引領人民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體育實踐中所產生和傳承下來的意識和精神,在規范人類的活動行為、提升人的道德水平、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中有著非凡的意義和作用。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所傳遞的拼搏奮進、積極向上的要求能夠激勵人們勤懇工作、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引導人們樹立積極健康的精神追求與道德情操,促進社會和個體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增強國民身體素質;此外,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也是密切相連的,發揚體育精神可以增強體育領域相關從業者的國家榮譽感,提升體育產業受眾的國家民族認同感,增強社會凝聚力,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理想根基,引導公眾理性愛國,不斷為國爭光,使人們自覺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后,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中健康快樂的要求能夠使人們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觀,積極踐行綠色出行、低碳節約的消費觀,增強人們起在自然環境中友好和諧共處的意識,從而著力推動社會與個人的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3.2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復興
社會主義文化能夠積極地反映在社會中先進生產力發展規律及其成果,同時能夠根植于人民大眾實踐而服務于人民大眾,不斷傳承優秀的文明成果,具有鮮明的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因此,通過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引導能夠繼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形成良好的社會價值導向,使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發揮更強大的感染力和引導力;其次,弘揚新時代體育精神能夠不斷提高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社會主義文化的軟實力。在北京冬奧期間文創產品的“頂流”代表冰墩墩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冰墩墩上融合了許多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和情感寄托,將敦厚、仁愛、溫潤、親和的中國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最后,在體育活動、比賽和賽事服務中所展現出的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能夠增強中華文化自信,促進全民健身、培養全社會崇尚體育的氛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聚力凝心的精神引領、思想基礎和保障,從而推動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在社會主義文化復興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3.3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如今的世界正處于一種百年之未有過的變局之中,不僅僅有著多極化的政治環境、全球化的經濟形態、多樣化的文化背景,更是一個和平與戰爭并存、疾病與健康同在、動蕩與穩定交替的時代,各個國家之間的溝通和聯系日益頻繁和密切,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星球,現在正逐步變成了一個“地球村”,每個人、每一個國家都不能脫離集體而存在,彼此相互依存、命運休戚與共,而個體也只有在集體中才能實現更為全面的發展。因此若是要實現平等互重、共同發展共同的追求,世界人民就要團結一致,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做和平和發展的維護者和促進者,真正實現“你美吾亦美,美美與共”的和諧之美。從體育實踐上來說,在歷史上不僅有著“小球推動大球”的故事佳話,在當今空前復雜的時代背景下,也有著北京冬奧會和殘奧會這一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友誼、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實踐,在未來更是為我們帶來豐富的機遇和思考。因此,弘揚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能夠為世界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構建更多的中國方案、給出更多的中國答案。
4.結論
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中傳承下來的“愛國奉獻、團結協作,趕超求變、公平競爭,刻苦拼搏、快樂健康”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在不斷豐富和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布局中,國家對人文的重視和關注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從而突出更均衡、可持續和以人為本的發展,這與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感召和引導作用與其是一致的。因此,弘揚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家國情懷的厚植與傳承,更是能夠推動和豐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樹立文化和民族自信,促進個人和社會和諧發展,追求健康與自然,構建起人類的命運共同體。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中華體育精神將綻放出璀璨的民族文化魅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過程中起到更為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黃莉:《體育精神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建構》,《體育科學》, 2007年第6期。
[2]金汕、朱明德:《人文奧運與奧林匹克的賽場文化》,《北京社會科學》, 2004年。
[3]李洪波:《儒學?民族精神?體育精神》,曲阜師范大碩士畢業論文,2005年。
[4]皮力:《中華體育精神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2007年。
[5]王金龍:《體育精神的價值探究》,《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4期。
[6]王增鑫、于濤:《西方五種主流體育精神探析》,《體育學刊》, 2011年第1期。
[7]張振亭著:《中華體育精神》,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