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艾云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概括的“十三個方面成就”,總結了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其中第十個方面成就是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取得的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帶領我軍重整行裝、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動強軍興軍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新征程上,我們必須不斷深化對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的總結、學習和宣傳,在新的高度匯聚強軍意志、激發強軍動力、增強必勝信念,不斷譜寫當代中國軍事實踐發展新篇章。
一、深刻認識新時代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取得偉大成就的重大意義
面對新時代世情國情軍情的深刻變化,黨領導人民軍隊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提高遂行新時代使命任務能力,向著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穩步邁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戰略支撐。
(一)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提供了堅強的安全保障
回顧世界近現代史,18世紀和19世紀開啟的兩次工業革命,在極大促進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世界格局的深刻調整。西方國家為了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在對外擴張中發動了一次次戰爭,特別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建立的“雅爾塔體系”為標志,建立起了由西方國家所主導的世界格局。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兩極格局結束,出現了“一超多強”的格局,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演進,但“西強東弱”的局面并沒有改變。當前,世界格局加速演變,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東升西降”發展趨勢日益顯著,盡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但地緣政治博弈日趨加劇,全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突出且復雜多變,我們正面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特別是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既不安寧也不太平,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于中國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前景十分光明,但挑戰也十分嚴峻。歷史昭示我們,一個國家往往在兩個時期面臨的外部壓力最大,一個是積貧積弱之時,另一個是發展振興之時。發展振興的摩擦期,也被稱為崛起的關鍵期、高危期,往往是國家安全態勢趨于緊張的時期。可以預見,我國越是發展壯大,面臨的壓力和阻力將越大,國家安全環境將越復雜。我們捍衛和平、維護安全、懾止戰爭的手段和選擇有多種多樣,但軍事手段始終是保底手段。只有把軍隊建設得更強大,才能底氣足、腰桿硬。新時代我國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取得的偉大成就,為我們更好地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更有效地應對國家安全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抓住和用好歷史機遇,擔當起新興大國的使命與責任,提供了堅強的安全保障。
(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可靠的力量支撐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有人宣稱“20世紀將以社會主義的失敗和資本主義的勝利而告終”,還有人妄稱社會主義中國也將隨著“多米諾骨牌效應”而倒下,但我們挺直了腰桿,頂住了沖擊,經受住了考驗,科學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奮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使世界上正視和相信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人多了起來,使世界范圍內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重大變化。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已具備過去難以想象的良好發展條件,但也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問題。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也有可能演變為政治風險。特別是各種敵對勢力一直企圖在我國制造“顏色革命”,妄圖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應當清醒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進程中會遇到許多無法回避的挑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會遇到繞不過的門檻。在這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關鍵時刻,面對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人民軍隊扎實推進各項軍事斗爭準備,全面增強在更廣闊空間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為確保必要情況下能夠以戰止戰、控制戰局、贏得勝利,提供了可靠的力量支撐。
(三)為人民軍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打下了堅實發展基礎
人民軍隊一路走來,在戰斗中成長,在繼承中創新,在建設中發展,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取得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成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具有無產階級性質、有嚴格紀律、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人民軍隊,奪取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兩彈一星”等國防尖端科技不斷取得突破,國防工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起來。人民解放軍由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包括海軍、空軍和其他技術兵種在內的合成軍隊。人民軍隊勝利進行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和多次邊境自衛戰,打出了國威軍威,捍衛了祖國萬里邊疆和遼闊海空。改革開放后,人民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水平不斷提高,在有效應對國家安全面臨的各種威脅,堅決打擊一切形式的分裂破壞活動,積極參與對外軍事交流合作和聯合國維和行動等重大任務之中,日益發展成為基本實現機械化、加快邁向信息化的強大軍隊。
在我軍正規化、現代化、革命化建設的歷程中,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受長期和平環境影響,也積累了大量矛盾、困難和瓶頸、短板,特別是習近平主席指出的“兩個差距”“兩個不夠”等問題,制約了人民軍隊的建設發展。面對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國際形勢,面對我國發展面臨的嚴峻威脅和挑戰,黨領導人民軍隊始終保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高度清醒,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改革勇氣和“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擔當精神,打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繼往開來、革故鼎新,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軍事實踐發展新境界,形成習近平強軍思想,為人民軍隊不斷取得新勝利、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打下堅實基礎。
二、全面把握新時代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取得的偉大成就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主席站在統籌“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鮮明提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引領全軍深入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有效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開創了強軍事業新局面。
(一)深入推進政治建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深化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毫不動搖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全面加強我軍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工作,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軍隊制勝優勢:從古田再出發,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新時代政治建軍作出部署,恢復和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把理想信念、黨性原則、戰斗力標準、政治工作威信牢固立起來,聽習近平主席指揮、對習近平主席負責、讓習近平主席放心成為全軍將士的自覺行動;以整風精神推進政治整訓,嚴肅查處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輝、張陽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并徹底肅清其流毒影響,著力整頓思想、整頓用人、整頓組織、整頓紀律;按照軍隊好干部標準選拔任用干部,深入推進軍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軍委十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糾治“四風”,推動人民軍隊政治生態根本好轉;推動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逐步回歸,接續開展系列重大主題教育,扎實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培養“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鍛造“四鐵”過硬部隊,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立起了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好樣子。
(二)深入推進改革強軍
習近平主席著眼設計和塑造我軍未來,親自掌舵領導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國防和軍隊改革,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展開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打破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和大陸軍體制,構建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開啟運行,軍隊長期以來的體制性障礙得到有效解決;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壓茬推進,按照調整優化結構、理順重大比例關系、壓減數量規模的要求,裁減軍隊員額30萬、精減非戰斗機構人員,改變長期以來陸戰型、國土防御型的力量結構和兵力布勢,軍事力量體系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政策制度改革漸次落地,深化我軍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創新軍事力量運用政策制度,重塑軍事力量建設政策制度,推進軍事管理政策制度改革,一大批改革急需、備戰急用的軍事法律法規接續制定頒布或修訂實施,中國特色軍事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為提高部隊戰斗力、激發部隊活力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證。
(三)深入推進科技強軍
習近平主席著眼搶占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作出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重大論斷,明確要求把創新擺在我軍建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大力提高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把我軍建設模式和戰斗力生成模式轉到創新驅動發展的軌道上來;推進以效能為核心的軍事管理革命,推動我軍建設發展質量變革、效能變革、動力變革,在中央軍委新增科學技術委員會、戰略規劃辦公室兩個職能部門,加強國防科技戰略管理,加強軍隊戰略規劃集中統管,新調整組建軍事科學院等,廣泛開展群眾性創新活動,持續興起新裝備訓練、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新作戰領域訓練熱潮,有效提高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質量;加快主戰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從15式新型輕型坦克、遠程箱式火箭炮、直-20直升機列裝部隊到首艘國產航空母艦、075型兩棲攻擊艦、055型萬噸驅逐艦下水入役,從殲-20飛機、殲-16飛機、殲-10C飛機代次搭配、形成實戰能力到東風-17導彈、東風-26導彈等批量裝備,我軍已基本建成以三代為主體、四代為骨干的裝備體系,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四)深入推進人才強軍
習近平主席領導全軍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堅持人才工作正確政治方向,聚焦備戰打仗培養人才,加強軍事人員現代化建設布局,深化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改革,推動人才領域開放融合,立起了鍛造新型軍事人才的新目標、新愿景、新格局:確立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構建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全軍院校大刀闊斧重構重塑,為戰育人進入規范化軌道、向高水平邁進;錨定“四類人才”建設重點持續發力,加速鍛造聯合作戰指揮人才,超前預置新型作戰力量人才,激勵扶持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復合培養高水平戰略管理人才,我軍人才面向未來、一體推進的良好態勢正在形成;全軍各級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人才對強軍事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推動軍事人員能力素質、結構布局、開發管理全面轉型升級,高素質、專業化的新型軍事人才方陣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五)深入推進依法治軍
習近平主席領導人民軍隊貫徹依法治軍戰略,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加快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強化全軍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推動我軍正規化建設向更高水平發展。改革完善軍事立法制度機制,加強立法頂層設計,抓好重點立法項目落實,構建與我軍履行使命任務相適應,與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相協調,與國家法律體系相銜接的覆蓋全面、有機統一、科學實效的軍事法規制度體系;構建完善軍事法治實施體系,推進軍隊領導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法治化,依法規范各級職能權限,形成黨委依法決策、機關依法指導、部隊依法行動、官兵依法履職的良好局面;構建完善軍事法治監督體系,發揮綜合監督效能,強化軍隊紀檢、巡視、審計、司法等專門監督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完善責任追究類別、標準、權限和程序規定,抓住治權這一關鍵,織密扎緊制度籠子;構建完善軍事法治保障體系,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抓手推進軍事法治理論創新,以打造一支德法兼修、姓軍為戰的高素質新型軍事法治人才隊伍為目標推進軍事法治人才培養,以建設人人遵章守法、處處依法辦事的法治軍營為牽引大力培塑先進軍事法治文化。
(六)全面加強練兵備戰
習近平主席要求全軍把工作重心歸正到備戰打仗上來,推動把新時代軍事戰略思想、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備戰打仗指揮棒、抓備戰打仗的責任擔當立起來。人民軍隊緊緊扭住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根本指向,壯大戰略力量和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加強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和能力建設,大力推進戰訓耦合,大力推進體系練兵,大力推進科技練兵,全面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狠抓軍事斗爭準備,深化戰斗精神培育,推動現代后勤高質量發展和武器裝備建設跨越式發展,我軍威懾和實戰能力顯著提升;堅持“仗在哪兒打,兵就在哪兒練”的實戰化練兵法則,跨區全域練兵、實兵對抗演練成為部隊訓練常態;統籌推進傳統安全領域和新型安全領域軍事斗爭準備,積極搶占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新型作戰力量布局加快推進;從國際軍事比賽到中外戰略演習,從常態巡航到邊境斗爭,人民軍隊注重在練兵備戰中發揮塑造態勢、管控危機的功能,確保了政治和戰略主動。
(七)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
習近平主席指引人民軍隊按照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要求,堅決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四個戰略支撐”這個新時代使命任務。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軍隊保持常備不懈戰備狀態,堅定靈活開展軍事斗爭,建設強大穩固的現代邊海空防,有效應對外部軍事挑釁,震懾“臺獨”分裂行徑,遂行邊防斗爭、海上維權、反恐維穩、搶險救災、維和護航等重大任務,以大國軍隊責任擔當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作出重大貢獻。十年來,我軍與10余個國家軍隊形成穩定聯訓機制,與30多個國家軍隊開展80余場聯演聯訓,累計派出41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和打擊海盜任務,積極參加國際災難救援和人道主義援助。從雙邊到多邊、從周邊到遠海、從“走出去”到“請進來”,從海上維權到反恐維穩,從搶險救災到國際維和,人民軍隊始終牢記履行大國擔當、維護世界和平、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職責和使命,不斷拓展軍事交流合作的深度廣度,竭力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產品。
三、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把強軍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回望新時代強軍奮斗路,人民軍隊取得的一切成就,根本在于習近平主席的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科學指引。新征程上,要不斷從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中感悟忠誠信念,高舉思想旗幟,矢志奮斗強軍,以實際行動為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貢獻力量。
(一)鍛造絕對忠誠品格
我軍作為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政治屬性是第一屬性,政治要求是第一要求,政治能力是第一能力。要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謀劃好、組織好、落實好,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大興調查研究,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要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扭住落實基本制度、建強組織體系、嚴肅黨內生活,抓好政治能力訓練和政治實踐歷練,加強領導干部忠誠度鑒別和政治考察,提高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直達基層、直達官兵。要推進政治整訓常態化制度化,堅決查處忽視政治、淡化政治、不講政治的人和事,強化紀檢監察、巡視巡察、審計監督、司法監督,常態化抓好政治能力訓練,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大力弘揚自我革命精神,持續純正我軍政治生態,確保槍桿子永不生銹、永不變質。
(二)抓實備戰打仗工作
軍隊是要打仗的,人民軍隊永遠是戰斗隊。要悟透戰略指導,深入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特點規律,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聚力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增加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比重,加快無人智能作戰力量發展,統籌網絡信息體系建設運用,不斷優化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推進偵察預警、聯合打擊、戰場支撐、綜合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要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搞好軍事訓練,深入研究任務、研究對手、研究戰場,強化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的觀念,把訓練大綱規定的練精,把作戰急需的練強,把自身短缺的練好,切實把軍隊實戰化水平搞上去,確保在國家發生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時,軍隊能夠上得去、打得贏。要持續加強新時代戰斗精神培育,使官兵在實戰化訓練中磨煉不畏強敵、敢于斗爭的作風,培養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意志,鍛煉沉著冷靜、機智克敵的素質,真正使戰斗隊意識在官兵頭腦中深深扎根。
(三)提高建設發展質效
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把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要改進戰略管理,更新管理理念、優化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機制,進一步暢通戰略管理鏈路,實質性推進軍事管理革命,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能和國防資源使用效益。要堅持以戰領建、以備促建,對事關戰斗力生成的重大項目定實舉措,對建設條件成熟的抓緊推進,對執行中的堵點卡點集智疏通,推動戰略能力加速生成。要強化改革的韌勁,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按照既定部署推進改革,進一步完善機制、理順關系、提高效能,打通“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堅定不移把改革進行到底。要強化創新突破的銳氣,提高科技認知力、創新力、運用力,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探索“科技+”賦能增效路子,切實以新理念新舉措推動部隊轉型跨越。要加強法治建設,完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抓好軍事法治建設重點任務落實,不斷強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四)增強擔當作為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要涵養家國情懷,牢記“國之大者”,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錘煉堅強黨性、摒棄私心雜念,以對事業極端負責、極端認真的精神,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以大國軍隊、時代軍人應有的眼界、氣度、標準抓建設、干工作、謀發展,把強軍藍圖落到實處。要勇于攻堅克難,在苦、難、重、險面前擔責盡責,無論是歷史遺留問題還是新情況新問題,都要頂得上去、立足自身往前推,以革故鼎新、披荊斬棘的魄力,不畏艱難、不懼阻力的意志,銳意創新、敢為人先的銳氣,始終做到思想政治領先、思維理念領先、實踐行動領先。要堅持苦干實干,發揚“釘釘子”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多干有利于提高戰斗力的實事,多做為官兵排憂解難的好事,從腳下起步、從問題導入,抓關鍵、補短板、強弱項,科學制定任務清單、標準清單、責任清單,把強軍藍圖變成具體施工圖,有力有序有效展開推進,創造出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新業績。
討論題:
1.新時代我國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取得了哪些偉大成就?
2.結合實際,談談如何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把國防和強軍事業繼續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