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佳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1]元宇宙是一種基于數字技術構建,并以現實的人的意志為指導,在虛擬世界中獲得代入感的虛實交互時空。元宇宙作為未來數字化社會的高級形態,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正確認識元宇宙的特征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開展尤為重要。元宇宙的發展特征有以下幾個。第一,數字化。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元宇宙中人與機器、意識與代碼、現實與虛擬的關系都將被重構。[2]現實世界的主體、場景、行為、意志與情感等被高度數字化,這一數字化生存圖景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新的借鑒和選擇。第二,虛擬化。元宇宙是映射現實世界又獨立于現實世界的平行虛擬世界,數字主體是現實的人在虛擬世界所具有的虛擬身份或在虛擬世界中直接創造的主體,數字行為是主體在虛擬世界實踐的數字化表達。元宇宙的虛擬化以其數字化技術為中介,使得主體可以自由、安全地在現實世界的邊界之外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3]第三,去中心化。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平臺和機制,在形式上,元宇宙中的數字產品、數字身份等的識別與交易不依賴于第三方的額外監管,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任與價值的傳遞問題。[4]在內容上,去中心化意味著元宇宙場域更加自由、開放與包容,同時意識形態也更易發生矛盾與沖突。第四,沉浸式。元宇宙中的沉浸式體驗不再僅停留于傳統的感覺,其場景、主體和行為的高度復現予以肉體和精神“全息”沉浸。第五,交互式。元宇宙并未用虛擬的社會關系取締現實世界,而是帶來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互動方式。[5]現階段這一虛實交互大多是通過VR、AR、全息影像、腦機接口等技術打破時空局限來實現。以上元宇宙的變革態勢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場域、形式、實踐帶來新的變化,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在“變”中尋契機,在“變”中謀發展。
隨著元宇宙所描述的數字化生存圖景的發展和完善,現實世界的場景、主體、行為等被進一步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場域正在逐步拓寬。作為虛擬與現實交互的新場域,元宇宙所建構的高度逼真的社會環境不僅打破了現實與虛擬的壁壘,重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格局,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由傳統的線下到線上再到虛實并構的多元轉換。元宇宙還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間的身份限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更加收放自如。一方面,數字個體作為主體在元宇宙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空間被無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受眾倍增;另一方面,數字個體在這一交互過程中作為潛在客體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由此教育資源得以整合,教育效果得以疊加。但更寬場域并不意味著邊界的無限泛化,虛實聯動的元宇宙場域也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塑造與現實世界深度耦合的數字化場域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同時,還應注意若一味沉溺于元宇宙場域而忽略現實世界,則會造成本末倒置,不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建立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在元宇宙的廣闊空間自由發展之時,也應警惕技術主義對于其本質的僭越,警惕高度沉浸感對現實物理世界的侵吞、對時間與空間關系的漠視,以保證主流意識形態的安全。[6]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決不是單純一條線的工作,而應該是全方位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7]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元開展:一方面,在技術支持上,AR、VR、腦機接口等技術提供人機交互新范式,推動教育載體新發展,保障教育內容新展開;另一方面,在內容表達上,元宇宙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有利于教育主體對場景和事件的把握,有利于教育客體增強具身體驗,有利于教育主客體間產生情感與思想共鳴。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元宇宙中的發展尚在探索階段,但毋庸置疑基于數字技術迭代應運而生的元宇宙將在更高級階段、更成熟社會進一步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更高質量展開。布局元宇宙已成為當前各國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其所帶來的意識形態博弈手段更多樣、形式更隱蔽,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帶來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
元宇宙創造人類生活新空間,引領社會生產新變革,催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社會實踐活動創新開展。實踐主體基于自由意志和情感在元宇宙進行的數字活動超越傳統的實踐方式,打破時空限制,促進快捷交流,提供高效互動。實踐客體的客觀實在性被數字符號消解,主客體之間的內在的一致性也促使實踐客體能更好適應主體需要。[8]因此,元宇宙將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提供極大便利,甚至可以賦予一些在現實場域中難以操作的教育范式新的生命力。[9]
第一,元宇宙中的場景交融與具身體驗可以使教育實踐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宏大概念具體化。如元宇宙可通過還原歷史場景增強受教育者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通過構建仿真空間如中國式現代化示范場所、紅色教育基地等助力教育主體教學實施與教育客體沉浸體驗。
第二,元宇宙加深了現實的人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認識和反思,并以此影響和改變人的思維方式,不斷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于數字技術驅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針對個體進行精準教育,并通過分析其數據和行為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進行評估,由此幫助教育者找到最佳教育方案、引領受教育者反思價值觀念和思考模式。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應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10]思想政治教育的“變”是適應時代之變所呈現的新邊界、新選擇、新可能,思想政治教育站在科技前沿的同時,也應堅守自身的指導理論、根本任務、最終目標,以“不變”應“變”。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于培養時代新人的學科。無論技術如何進步、社會如何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理論不能改變,始終要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和堅強的黨性。元宇宙為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但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仍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前瞻性地把握元宇宙的發展特征,認識元宇宙的潛在威脅,發揮元宇宙以虛促實的巨大潛力?;跇嫿ㄔ钪娴臄底旨夹g考量,元宇宙中不可避免存在技術霸權,對于我國意識形態造成沖擊和挑戰。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將國家與社會的意識形態內化為社會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的職能,面對元宇宙場域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思潮,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作用,自覺主動地捍衛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我們應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發展的相關論述,落實各地政府關于元宇宙發展的相關政策,搶占意識形態制高點,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在元宇宙的深入應用。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我們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要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盵11]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推動個人價值實現與國家發展需要相結合,不斷引領社會成員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重任。元宇宙作為中華民族的現代傳承和創新發展的新社會形態,也應與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連,提高個體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我們應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濡化作用,既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又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不竭內在動力,以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人的解放理論所倡導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與社會歷史演變密切相關,既是生產力的發展,也是個體自身的進步與完善。第一,元宇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生產力發展?;趨^塊鏈等去中心化技術,元宇宙中的虛擬信息和產品進一步克服了對物的依賴,為勞動解放提供支持。第二,元宇宙一定程度上推動人的解放。基于數字技術,人類在實踐活動中的限制減少,作為主體的人在實踐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進一步凸顯。在元宇宙不斷發展成為符合人的生存發展的人化自然之時,人的個性、勞動能力、社會關系也在不斷解放。第三,元宇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關系解放?,F實的人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生存和發展,元宇宙中的普遍聯系打破了時空和地域界限,進一步豐富了主體的社會關系,為人的交往提供了無限可能。但技術、文明、制度等諸多因素決定了元宇宙中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依然存在、私有制和勞動異化仍未消除,元宇宙中的人的解放是有限的解放。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這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元宇宙中應進一步促進人的個性、心理等與自然、社會相協調,進一步優化社會環境和教育效果,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同時,世界各國應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
世界各國密切關注元宇宙動向,一些國家積極搶占元宇宙技術和話語主導權,推動元宇宙戰略性發展。我們對于元宇宙發展應持辯證態度,一方面對新技術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技術的進步也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應警惕元宇宙帶來的各種不穩定因素和風險,理性看待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我們應時刻保持前瞻性與敏感性,抓住元宇宙發展契機,加速布局元宇宙相關產業,加快創新元宇宙相關場景的實踐。如何使科技突破與思想引領有機耦合,更好推動元宇宙發展,仍需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積極回應。
“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盵12]元宇宙中數字主體的實踐本質上由現實的人參與,元宇宙中建構的社會關系本質上也是現實社會關系的映射。因此,元宇宙社會必然是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一方面,我們應警惕多元價值觀念傳播。元宇宙社會的數字化、虛擬化與去中心化降低了信息傳播的門檻,增加了其傳播的多元性、公開性、無序性、不可控性,同時觀念碰撞、價值沖突等諸多因素交織,元宇宙世界極易出現價值觀念多元現象。“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盵13]另一方面,我們應警惕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資本主義主導了元宇宙發展的核心技術和規則,元宇宙的平等是形式上的平等,實則是西方國家通過自身技術和媒介優勢將其價值觀念和信仰傳播。因此我們應加強警惕,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把握好、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
元宇宙基于數字技術建構,隨著數字技術的成熟不斷發展。但技術是把雙刃劍,運用不當則會帶來諸多危機與挑戰。在宏觀層面,元宇宙的大量數據源于現實世界,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全與個人安全。信息泄露、數據竊取、身份盜用等技術問題給國家安全、社會治理、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帶來一定威脅。思想政治教育應從黨的執政安全和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注重安全問題,保證元宇宙社會數字技術的相對安全。在微觀層面,一方面,技術濫用可能侵犯個人隱私、思想和行為方式,造成個體數據信息泄露等問題,影響個體生活;另一方面,情感意志等數據化造成的道德冷漠、現實個體與數字主體沖突造成的意見分歧、技術成癮造成的與現實世界的脫節等問題阻礙元宇宙向善發展,難以規避的技術異化癥候從個體發展方面為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阻力。[14]打造正向的元宇宙應用場景,科技與倫理風險、技術與數據成癮等問題亟待解決。
現代文明在助長技術樂觀主義的同時,又以一種悖論形式激發人們倫理的重思——因為增強技術面臨的倫理困境[15],我國倫理道德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貫徹主體性和科學性原則,強調社會關系對于人的本質的極端重要性。但元宇宙社會人的情感意志與實踐活動被數據化、程序化、可操控化,人的社會關系被淡漠、實踐活動被約束、隱私權被侵犯,以至于出現了“虛擬情感”和“偽裝道德”[16]現象。以上變化勢必會引起人類對技術與文明進步的質疑。未來元宇宙世界應著眼于對公民隱私權是否受侵犯、人的全面發展是否受限制、人的勞動是否被異化、人的真實生命與數字身份是否錯位[17]、傳統價值觀念是否被挑戰、現行法律法規是否被影響,以及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是否被威脅、數據算法是否中立等方面的倫理道德問題進行審視。對倫理學的審視終究要回到對人的本質的認知,元宇宙社會發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類自身。因此,在對元宇宙進行探究時,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強技術監管,完善相關法律,凸顯社會公德,弘揚公民倫理精神;另一方面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的道德水平、提升人的認知素養、明確人的價值取向,使人理性看待未來社會的發展。
元宇宙將會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用謹慎的態度看待元宇宙的變革與演變,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元宇宙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完善。